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的两个要素:字数相等 内容相关 (基础要素)         节奏相应 平仄相谐 (声律要素)

词性相当 结构相称 (语法要素),也就是词、词性和结构在对联中的应用。 这是对联格律的语法要素,而且是对联格律最关键的要素。 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对联的核心要素。因为在网络上有2种门派,一是沿袭旧的词性分类,即古代的分类。一种是按照现在新的也就是现代汉语词性分类。我倾向于后者,因为 根据《楹联通则》第五条规定: 原则上按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词性分类属对。所以我们还是以了解现代汉语词性分类等有关的知识为基础。这是需要相当的汉语词学基础。而且由于中国的词汇词性在具体的句子里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应该是形容词,但在这句里却是动词,而且成了诗眼,很生动。所以这第三个要素知识性很强。

一、词性相当     所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具体说来,就是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要对仗得好,就必须要明确以下几点,或者说具有以下的常识。 (一)、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首先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1.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 (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2.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二)、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     词组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也称联合)、偏正、动宾(也称 述宾)、动补(也称述补)。各类词组举例:     主谓结构:前边词素或词如同主语,后边词素或词如同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的对象。如 : 面熟、性急、地震、祖传、 你来、我往、 水流、虎啸、胆怯、 年轻、春风得意、鸟兽飞腾等。     并列结构:一般是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素或词所构成。如:声音、朋友、飞腾、 歌唱、甘苦、好歹、土地、学习、攻击、贫穷、美丽 、天地、恩怨、兴亡、难易、山欢水笑、山明水秀、红男绿女、沉浮高低等。     偏正结构:前一个词素或词修饰后一个词素或词。前是偏义,后是正义。前也叫修饰词、后也叫中心词。如: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炎黄子孙、艰苦创业、大江、佛门、疾弛等。 动宾结构:又称支配式。前后词素或词组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如:司令、革命、联系实际、治国、恨谁等等 。     动补:又称补充式。 一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比较而言,也叫前正后偏式 前后词素或词间有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经常以后者来补充说明前者。如:鼓足、提高、好得很、交代清楚、看清、费尽、耗完等等 。     此外,词组还可以按词性分类。 举例:名词性词组:地震(主谓)、声音(并列)、铁路(偏正)、红男绿女、炎黄子孙等 。     动词性词组:祖传(主谓)、飞腾(并列)、歌唱(并列)等等。 形容词性词组: 面熟(主谓)、性急(主谓)、山欢水笑、山明水秀等等。 (三)、 结构对应规则:     上下联每个词组的结构和整个联句的句式结构应相同,简称为“结构相称”。 这是词性相当要素扩展到词组、语句结构上的规则。 具体说就是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也即是说,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 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 如果上联是主、谓、宾结构,下联是主、谓、补结构, 就没有对好。也叫做句式失对。     在要求大的句法结构对称的同时, 小的词组也要做到句法一致, 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如:送祥和旧岁;迎幸福新春。此联大结构属动宾结构。又如: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此联属并列结构。又如:笔挥千古;文汇五洲。 上下联都是主谓补结构。     大家看看这联:春艳百花开满地;时祥万事喜盈门。此联结构有问题。问题主要出在后三个字上,“开”、“喜”两个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词性不类;在整个结构上,“开满地”是动宾结构,而“喜盈门”是属于主谓宾式短语,结构不一致。 再看:春回大地诗行绿;日耀长天九万里, 问题也是后三字上,再看:春回大地诗行绿;彩笔喜描画卷红。 问题出在前四字上,春回大地,主谓宾结构,彩笔喜描,主谓结构。     现在用一名联分析一下它的结构,看是如何进行对仗的:     墙 上 芦 苇, 头 重 脚 轻 根 底 浅;     山 间 竹 笋, 嘴 尖 皮 厚 腹 中 空。     名 方 名 名 形 名 形 名 方 形     偏正 偏正 主谓 主谓 偏正 形     偏正结构  联合结构 主谓结构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它们的结构都是对称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副对联无论从词性和句式结构上来说,上下联都是对得非常工稳的。 (四)、对联中的词性变化     引下面一副对联:春到草先绿;风来花已知。乍一看,联中有形容词对动词情况,绿与知,这是不是“词性不对仗”呢? 我们说这是对仗的。因为汉语中有很多词在使用中发生了“变性”。如: 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红、绿、黄、蓝、白等,后面加上一个“了”字,就成动词了,形容词作动词,“草原绿了”、“花红了”、“麦子黄了”等中的形容词都变成了动。 表示形状的形容词宽、长、短、高、肥、窄等, 后面加“了”字也可变成动词。     另外,一些动词后面加了“的”字或“着的”字,也可以变成形容词。 如:断的、 碎的、破的、裂的、开的、熟的、生的等,都成了形容词性的词了。由于对联用语是很精炼的,往往省去了“了”、“的”、“着的”, 然而,还是变了性的词。如 :新壶蒸绿片;破笔绘枯枝。 就是这样。如空字,兼名动形的词性,也应注意运用恰当,这里不作叙述。     由上所述,在评价对联的词性对仗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词的变性问题。     再就是要注意概念相当。这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 这是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如: “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 “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 “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 “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     其次,若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 ,概念关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 对仗就越工, 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就属于工对 。     但必须注意:对联按其对仗的严格程度可分为两类:     1.工对:指对仗严格的对联,也叫严式对。     2.宽对:宽就是不严的意思。视宽对为不工的说法是欠准确的。 宽对只不过是比工对放宽一些尺度。 总之,工与宽是相对而言的, 工对不一定都是好对,而宽对也不乏上乘之作。 但有些特殊的词,如:数目类、虚词类和表示动作的动词应是必须严格按照对仗要求,否则就叫失对。 特别是动词,必须与动词相对,否则就会使上下联的句子结构不同,其他词对的再好,也是失对了。失对不是宽对!     词应用意义相关的同一类的字词对应,而词性的分类古今大不相同。今天的分类法更具严密性和科学性,更切合汉语言的实际。

(五)、词性对仗的通融   词性对仗原则上必须是同类词相对应。但由于汉语的词类有些是相近的,且语法功能又是一样的,所以在创作对联时,也允许一定的通融、灵活。 例如 :     叹词、语气词、象声词之间有时候可以相对仗。名词与代词(代名词)完全可以相对仗。 如:山若有灵就识我;水如无意莫回头。 我与头     有的形容词与动词可以相对仗。如刚才举的知与绿 又如:莺歌燕舞;海晏河清。当然这还兼自对。     有时候形容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 如 ;百家纷踵迹;大隐始著书。百与大都作形容修饰作用。     有的名词与量词可以相对仗。如:万家灯火;百尺波涛。 这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了。     有的量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如: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 每当我们写好了一副联,可以用上面所说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先竖着看一看,看词性句式结构是否对仗, 然后横着看一看,看文字是否通顺、语意是否流畅。 然后再看看,平仄是否相谐。 同时,还要考虑炼炼字。     在实践中,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一般能够虚词对虚词即可。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词性不同一般不能相对。当然,那些词性比较接近的、或者词性能够兼通的实词,还是允许相对的, 如刚才所说的名词和代词、某些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甚至个别虚词和实词之间也可以通融。对修饰词语的要求比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比较严格。     当然,词性相同属工对,词性相近或相通属宽对。这些都在楹联通则中有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我们在平时做联的时候,对仗可以放宽点。但是如果是参加比赛,我们则尽量要按照一般的规则要求去属联。作为联赛,应遵循定论的、主流的理论,参照正规考试的方式,而无法容纳各种学术流派。入声字,对于填词对联写诗都很有好处,可以开阔我们的用词领域。尽管在对联和写诗中可以古今韵通用(但不可混用),但是如果你是按词牌填词的,就一定要用古韵,因为“词循旧例”,不然会贻笑大方的。

1.      关于词、词性     语言学里,词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如家、风 、雨、云等。也有两个字以上的,我们称之为连绵词,如:蘑菇、葡萄、蝌蚪、伎俩等。所不同的是:连绵词是并列结构的词组。所有的字最后都以词为最小单位。     所以现代汉语对词性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4.关于对联的宽对和工对。     对联按其对仗的严格程度可分为两类:     一是工对:指对仗严格的对联,也叫严式对。     二是宽对:宽就是比工对放宽一些尺度。就是词性对仗的通融。对联原则上必须是同类词相对应。但由于汉语的词类有些是相近的,且语法功能又是一样的,所以在创作对联时,也允许一定的通融、灵活。

5.可以通融宽对的有六方面: (1)叹词、语气词、象声词之间有时候可以相对仗。 (2)名词与代词(代名词)完全可以相对仗。 如:山若有灵就识我;水如无意莫回头=== 我与头 (3)有的形容词与动词可以相对仗。 如 :莺歌燕舞;海晏河清===歌舞(动词)---晏清(形容词) (4)有时候形容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 如 ;百家纷踵迹;大隐始著书。百与大都作形容修饰作用。 (5)有的名词与量词可以相对仗。 如:万家灯火;百尺波涛===尺与家 。 (6)有的量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 如: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七对尺

6.关于宽对的限制

有些特殊的词,如:数目类、虚词类和表示动作的动词必须严格按照对仗要求,否则就叫失对。 特别是动词,必须与动词相对,否则就会使上下联的句子结构不同,其他词对的再好,也是失对了。失对不是宽对!     在实践中,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一般能够虚词对虚词即可。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词性不同一般不能相对。对修饰词语的要求比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比较严格。为了便于记忆,概括为:虚宽实严,修饰宽中心严 。

7.关于词性依照标准。 网络上对词性的分类有古今两种。而古今大不相同。今天的分类法更具严密性和科学性,更切合汉语言的实际。 而且也是楹联通则的要求。

8.注意词性的变化。 词性在具体句子中会发生变化,大家要结合句子整体意思来理解词性。如:画画,不能因为同一个字,就认为是并列结构,其实前词是动词,后词是名词。同样一个字,但词性不同,就变成了动宾结构。

好,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位空间好友的对联:     1.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格律工整。意境相连。词性结构也对的极工: 笔/落 惊/风雨 并列 述补 动宾 诗/成 泣/鬼神 并列 述补 动宾 上下联结构完全相同

2、上联:梧桐 夜/雨 秋/ 萧瑟   连绵词 偏正名词 名词 / 连绵词   并列 主谓   下联:灞柳 成/荫 春/怡然   连绵词 动宾 连绵词   主谓   对句联意不错,特别是春怡然,对秋萧瑟,描写两幅景色,犹如两张画。这里从词性来看,可以看出,成荫结构失对了。还有怡字出律了,此处应该是仄声,且二四六处必须分明。     如果改为: 灞柳 晨莺 春/灿然     连绵词 偏正名词 主谓     这样结构与上联完全一样。律也对了。     因为古诗云:打起黄莺儿,莫交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可见黄莺是凌晨就啼鸣的。另,莺是春天的景象,在此作为联眼引出春灿然呼应就很自然。

下联:杨柳晨风春婉约

好句!精妙!律工意整!词性全部对上,而且婉约两字用活了,把春的风情万种刻画出来了。与萧瑟成鲜明反差,是很成功的反对联。 此处请大家注意是新韵,约字在古韵中是入声字,归入仄声的。大家在实战演练中可以古今韵通用,但不能混用。凡用新韵的可以不标,而用古韵的要注明古韵。

下联:丹凤朝阳春繁华

3.出句:月落无声,清风抚曲花心动 对句:花开有情,碧草欢歌日境升

4.凭栏远望,拨开枝影邀明月   临水凝目,捧起冰心寻玉壶     意境敷衍开来,深化了上联的意境。联意超出上联!建议再推敲一个字,目是名词,而望是动词,改为临水俯看,捧起冰心寻玉壶。 看字是可平可仄的,在这里可做平声。俯和远又都是同类词性。

对句:伏案沉思,撰写笺文寄清风

5.梧桐夜雨,相思渐起秋心老

对句:桃李晨风,繁华竟茂春意浓

好联!尤其上分句以及下分句,以春意浓对秋心老,对得很精彩。足见驾驭文字的功底。稍有遗憾的是繁华竞茂出律了。此处应该仄仄平平。改为 桃李晨风,愁绪顿除春意浓。

校长室:0513-81850201   办公室:0513-81850211   传达室:0513-81850218   地址:海安市 开发区上湖村十组

THE END
0.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用到过成语吧,成语在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 绿草如茵 一望无垠 万马奔腾 白草黄云 草长莺飞 莺歌燕舞 一碧千里 辽阔无垠 http://www.unjs.com/z/1064562.html
1.课内阅读训练(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中卫市第十小学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这个特点?用“~~”画出来。 ___ 4.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___ 5.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___https://h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1890971
2.描写山的四字词语汇总十篇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描写山的四字词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恩重泰山、泰山北斗、泰山鸿毛、泰山压顶、 篇(2) 教学重、难点:①根据词语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忆。②正确理解描写景物和动物的四字词语https://www.xueshu.com.cn/haowen/24004.html
3.描写草原风景的好词好句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没少看到经典的好词好句吧,记录好词好句可以巩固你的知识,积累更多的词汇。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好词好句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草原风景的好词好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草原风景的好词好句1 https://www.yuwenmi.com/haocihaojuhaoduan/719452.html
4.描写草原的四字词语造句|字词解析描写草原的四字词语: 草木群落 宽阔无边 择水草居 沃野千里 绵延千里 千沟万壑 水草鲜美 横无际涯 低地草甸 草原茫茫 坎坷不平 逶迤连绵 高低起伏 无边无限 平川广野 起伏和缓 辽阔无涯 芳草绿野 荒原漠漠 绿野仙踪 阔叶高草 黄沙万里https://www.xuexila.com/ciyu/3906711.html
5.描写草原美景的好词好句好段4、草原上的气候,真叫人无从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风满天,忽而安静得文风不动。 5、到了垂暮的时候,整个草原完全改变了。整个彩色斑斓的地区被鲜艳的夕阳笼罩着,慢慢地暗沉下来,这样就可以看到;影子在他们身上掠过,他们变成深绿色的了;水蒸气蒙蒙升起,每一朵小花,每一棵小草,都散发起芳香,整个草原沉浸在馥郁http://www.unjs.com/zuowendaquan/hc/2185682.html
6.草原景色的词语大全地势平坦而辽阔,在远方有微微起伏,整个大地都被绿油油的草覆盖着,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草原的词语,欢迎大家阅读! 草原的词语1 牧夫 牧马 牧民 牧奴 牧曲 牧群 牧守 牧童 牧养 牧业 嫩绿 浓郁 蓬勃 蓬草 蓬乱 https://www.xuexila.com/yu/zuci/c582268.html
7.干货推荐收藏!40个容易贬义褒用的词语内蒙科技大学释义: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人不够谦虚,喜欢以教导者自居。 错误例句:她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性格温和,好为人师,同学们有不会的题都喜欢向她请教。 02 天花乱坠 释义:形容说话非常动听,但空洞不切实际。 错误例句:他真诚地向我描绘着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说得天花乱坠,让我十分感动。 https://jed.imust.edu.cn/info/1003/2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