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报告(ID:youyisi_cn)
帐篷、天幕、月亮椅已经取代格子布、竹篮、香槟,成为新晋网红。
如果说2020年是野餐元年,那么2021年就是露营元年。
疯狂种草,砸钱也绝不手软。数据显示,天猫户外用品规模连续两年以两倍速度增长。在过去的3个月,有325万人在天猫商城搜索“露营”,下单人数超过170万。
以前说起露营,就是户外探险、荒野求生;再看看现在的露营,好家伙,这哪是露营,分明是把家都搬来了。
新时代露营鄙视链
还是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玩露营也有鄙视链:
公园露营 < 懒人露营 < 搬家式露营 < 野营
很多人第一次尝试露营是只扎帐篷不过夜,我们称之为“日营”。
说白了日营就是公园野餐的升级版。锁定一块树荫或大草坪,支个速开帐篷,把面包香肠换成自嗨锅。在艳阳高照摩肩接踵的公园里,创造一块阴凉安静的领地,还能吃口热乎的,三年前,做到这些你就赢了。
然而,时代在进步,露营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公园+帐篷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亲近自然的心,于是有了“露营基地”。
相比公园,露营基地更“野”一些。它们散布在城市边缘的森林、湖泊、山谷之间。营地通常配有长期维护的草坪,同时配备房车、帐篷、水源、卫生间等基础露营服务。
很多露营基地甚至可以直接拎包入住,无需经验、不用准备,适合既“懒”又想要“精致”的露营小白。
目前我国(内地)的露营基地只有1000多块(日本3000+,欧洲2.8w,美国3w),多分布在江浙沪、珠三角地区,露营基地的水平参差不齐。
普通一点的人均500-700元,车接车送,包吃包住。帐篷、天幕、小烧烤,采摘、捞鱼、喂动物,星空、篝火、孔明灯……一天的行程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但在文艺青年看来,这顶多算“升级版农家乐”。如今这年头,没个美食节、音乐节、咖啡节、烟花秀的露营,发朋友圈都没人点赞。
不只活动升级,这些文艺范儿营地的配置也更加高端。“木屋”、“星空”、“房车”等热门主题动辄两三千,价格直逼五星级酒店。即便是这样,不提前一两个月根本订不着。
再高端一点的是野奢酒店,通常在香格里拉、甘南、新疆等风景壮美的地方。
springbar美式复古帐篷是基本,marshall音箱,stanley保温箱、保温壶,摩洛哥风地毯是标配,有水有电有WiFi,壁炉浴缸空调也给你配全。
你可以一边在浴缸里喝着红酒泡着澡,一边欣赏远处的雪山;也可以手持望远镜眺望天上的繁星;还可以跟朋友围在温暖的壁炉前小酌夜话。
价格是3000起步,5000普普通通,可即便是这样,也不代表没有“坑”。
在一条条大片既视感的点评里,偶尔夹杂着最接地气的吐槽。
“5000一宿的营地,说停电就停电、地漏堵塞、WiFi信号覆盖不到、餐食连300块钱的酒店自助都不如。”
“这家酒店确实很野,甭管你开的多豪的车,定的多贵的房,要到酒店都必须乘坐一段速度与激情的三轮车。”
有人把这种奢华夹杂着野味的体验总结为“自然的馈赠”,也有人觉得这纯属“有钱没处花”。
毕竟,不管是文艺清新的营地,还是奢华野趣的酒店,在核心户外圈看来都是“小孩过家家”。
“年轻人这叫生活,我们那种叫生存。”知乎上20+年资的老驴说。
确实,露营最大的乐趣在于“折腾”。什么都是现成的,跟在你家客厅里有什么区别?
这届中产露营能有多“折腾”
说到折腾,你可以随便找家迪卡侬。
端午期间,迪卡侬的露营区热闹非凡。椅子上的老人,帐篷里的孩子,货架前认真挑选配件的夫妇,迪卡侬里藏着城市中产家庭对露营最真实的渴望。
迪卡侬数据显示,中国露营市场从2018年起稳健增长,2020年起持续爆发。跟传统户外玩家以中年男性为主不同,国内露营玩家年龄中位数为33岁,女性居(张)多(罗)。她们更喜欢跟朋友或家人一起露营,去正规的营地,把锅碗瓢盆、吃的用的玩的全带去,既要户外还要享受。
这种玩法被她们称为“搬家式露营”,乍一听名字挺接地气,可一旦“入坑”才能在体会轻飘飘说出来这几个字的人有多凡尔赛。
就拿最基础的帐篷来说,从搭建难易程度、空间大小、携带是否方便,到防风防雨效果、耐用程度,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从京东数据来看,牧高笛、探险者、骆驼等国产品牌销量靠前,3-4人基本款速开帐篷要350+,如果想搭出网红同款“一室一厅”、“两室一厅”效果,还要升级帐篷或配上天幕,预算则轻松过千。
这还只是“房子”,搭完了房子,还得进“家具”。
睡垫、睡袋、枕头、露营灯满足从日营到过夜的进阶;露营桌、折叠椅标志着正式脱离打地铺阶段,高度决定了姿态。
爱做饭的,炉具、锅具、杯碗叉筷、调味品都要备全,想烧烤的,肉串、烤架、烤盘、铁板、保温箱都得招呼。
毕竟,露营吃什么也有鄙视链,炒菜的看不起烧烤的,烧烤的看不起火锅,火锅的看不起煮面的,煮面的看不起自嗨锅。
如果说吃喝拉撒睡都是物质享受,那一场完美的露营还得有点精神追求。
一些看上去“不必要”的小物,往往能在不经意间提升露营的幸福感。
咖啡壶、便携音箱、投影、挂布、针织毯、三角旗、气球、串灯、插花,功能性不强,但极为“抢镜”,亮相即把氛围感拉满。
俗话说,不发朋友圈的旅行等于白去,出片率低的场景算不上成功的露营。
要提高“出片率”,布置是一方面,摄影器材也得跟上。此前有采访显示,买露营装备的消费者买无人机的比例很高,天猫上无人机的销售增速比帐篷还要高。
所以,当我问玩露营的朋友配齐一套露营装备3000够不够时,她们看我的眼神仿佛在看一个喝了二斤白酒的智障。
你的露营为什么总“翻车”
“表面风光无限,背地里堪比拉练”,有人这样形容现在的露营。
“上次跟朋友体验了一把搬家式露营,两辆SUV装得满满当当。扎营3小时、收摊2小时,为什么说露营睡得香呢?在家干这些活儿你试试。”
“第一次露营是打着‘孩子想体验露营’的幌子,火速买齐装备物资。最后悔的是跟风买了网红春帐,钱就不说了,60多斤啊好家伙,还有各种炉子、炊具,后来才知道很多营地根本不让生火。”
在露营圈子里有句话叫“露营装备,买错最贵”。
“露营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需求和风格都会变。先买核心装备,再慢慢买,不要盲目跟风,逐渐形成自己的装备观。”拥有16年露营经验的迪卡侬露营品牌经理刘树炯建议。
在露营过程中被吐槽最多的还有营地基础设施的建设。
大部分的营地都地处偏远,生活条件、人力资源比较差,卫生间、洗澡,水、电、火、服务人员素质跟不上,令原本美好的体验大打折扣。
最后是露营者的心理准备。
网红照片中的露营是天气晴朗、温度合适、满天星星、周围环境优美,没有蚊虫地面干燥,整个旅程只有美好。
可实际上,真的走出去,融入自然,你才意识到狂风暴雨,半夜冻/热醒,蚊虫叮咬,公鸡打鸣,各种虫鸟的3D立体声,这一切才是真实的自然风貌。
但是,几乎所有露营过的人,都认为这一切很值得,
虽然我失眠一整夜,但看到了最美的日出;
虽然经历了大雨水淹,但是要庆幸自己还年轻;
虽然天气很冷,但篝火升起的瞬间,大家一起烤火、聊天,敞开心扉不设防的状态让人舒服。
对于热爱露营的人来说,露营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即便做了充分的准备,依然有很多不确定性。
相比拥有成熟露营文化的欧美和日韩,目前中国的露营还在起步阶段,从营地建设到露营习惯的培养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兴趣和了解是第一步。
有人说,露营是一种“逃避”。逃离城市的钢筋水泥,让自己暂时忘掉焦虑,与世界断了联系。
然而,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中把露营看作是一种“联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村落、家族、固定雇佣为单位的社群逐渐解体,人们越来越强大,不再靠着谁才能活下去,人与人之间也就逐渐失去了联系。
露营恰恰是人们内心深处对“联系”的向往。平日里各自活动的家人,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朋友,能够短暂地共处同一空间,共同度过一段时间,在人与人之间创造出新的共同性。
或许,这就是当代露营最大的意义。
作者:贾诗卉
头图设计:李润
值班编辑:李海涛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