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怎么训练才能骑行速度达到均速kmh以上

一个人要怎么训练才能骑行速度达到均速 40km/h 以上?

正好我这段时间研究过这个事儿。

我就是从菜腿150w 胖子100kg练过来的,虽然现在也不是高手也就240W 80kg,在有训练的业余圈子里面算刚入门水平。本文从完全刚买车新手的角度来回答。高手看了可能觉得太菜了都是废话。但是第一手经验过程和数据对新手快速入门可能有参考作用。

先来一张图

均速40怎么达成,大概需要多少功率?一句话回答的话:公路车跟风170~220w,破风或者单飞260~340w,区间上下限取决于:1,体重(60~90kg) 2,身高(160~190) 3,姿势(如果单飞破风一直趴得够低非常重要!)4,器材(一般1~3W RMB尺寸和保养合适的公路车这项就算够用,骑行台功率计码表心率带这些辅助作用也很大)5,环境(平路顺风还是爬坡逆风,效果完全不一样)。那这个问题就成了怎么训练达成FTP(一小时最大平均功率)进入上面两个区间,怎么不枯燥效率高?

跟风40一般人经过努力是大多可以达到的,难度更多在于找到队伍。单飞40可能就是一辈子的距离了,因为投入程度限于各人基因年龄时间财力家庭工作等等方面,到中间一个水平就没法进一步加码了。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话:骑行质量不太低的前提下,一周5~10个小时或者200~300km是有提升目标的基本标准。

器材上面,如果你有均速40的追求,在装备方面目前的性价比甜点一般是碳架105级别公路车,1~3w RMB就能满足要求,还需要更便宜的就去看知乎龙兄闲鱼国货价值发现系列文章。装备这块不展开,这几点做到就行:锁鞋早晚要上,尺寸合适很重要,变速保养调准确了很重要,内胎外胎升级性价比很高,轮子对性能影响大。

只想40巡航不是装备爱好者的话,车上面反而不是最该追加投入的,有预算的话把功率计(最准的战斗力衡量,功率训练,后面各种理论的落实分析比较都是靠这个),码表(车上的仪表盘数据采集汇总中心,建立实时数据反馈回路必备),心率带(痛苦程度和训练强度检测),骑行台(节省户外骑行时间,安全高效结构化功率训练),strava zwift会员(中国人以前不太爱在软件上花钱,其实很值)。不像前些年,现在全套迈金也没多少钱,码表300,功率计2000,智能骑行台2000~4000,都亲测能用,套件或者轮子升级的差价足够都配齐这些了,但是这套综合的训练效果比光买个高级轮子要强很多,能够形成训练数据化闭环。

均速40团骑里面偶尔也有山马大哥,这种我反正是更佩服。装备在训练这方面解决的就是怎么不掉队,只要不掉队,不造成危险,装备差一些不是说明人越厉害,锻炼效果越好么。比赛时候当然就规则之内,怎么快怎么来,车贵一倍,能快零点几秒,决定是冠军亚军,那花几十万也值,当然一般大几万也就够顶了。

喜欢研究装备的左转公路车吧,chiphell晒车板块。钱多当然一步到位,狗头。

国内感觉好多人还不用strava,可能是因为网络条件,这东西想变快的话很好用啊。按我下面这几步操作,非常简单:

耐心,好胜心,这都是高手必备的,就不多说了,对于新手来说,混不吝毫不在乎拉爆丢脸不内耗和天下车友是一家的社牛心态是进步的关键。核心一句话:大家来人世间,本来就是陌生人,然后有来有往平等交往建立关系,谁特么在乎谁啊。

不怕拉爆:拉爆掉队了就自己骑呗,有啥不敢参加的。不要自己内耗把自己束缚住。按我的逻辑来说,一个踏踏实实老被拉爆还坚持来的人,要比车牛人菜天天炫耀的人更值得佩服啊。拉爆其实也没啥啊,每次拉爆都说明训练到位了。内功高手一般都对自己很诚实,心思都花在如何进步上。

社牛一起玩:发现好多车友真的还很腼腆的,竟然很多是因为陌生人社恐而不敢参加团骑……路上遇到了人家不赶你,问问能跟着一起骑你就按你需求安安全全一起骑,不想说话就安静骑,想交朋友的交朋友,不喜欢聊不来的就换人。大大方方不卑不亢的,只要你不欠对方钱,天王老子来了大家也是平等的。速度快的团骑呢,有明确标准的你就按本文量化衡量,如果差距太大,头晕眼黑跟不住速度又快就容易不安全。纯新手容易和前车轮子重合,或者急刹车乱变道不打手势,下面的视频看看按着来就行

各种内耗就一直不敢参加活动一直没入门,保持低水平重复,明明搞3个月就能40,结果骑了三年还自己安慰自己说我就兜兜风,其实这才尴尬才浪费时间……当然如果确实不想变快就是通勤喝咖啡拍照的不在讨论范围内。

有了一个健康向上开放的心态之后,找到适合自己水平需求的团骑队伍跟着一起骑是最重要的一点,相当于上了提高的快车道,成功了一大半。

为什么要团骑?因为一个人骑的话,一般没有体育训练经验新手的自制力、忍受痛苦的能力,是不够把自己逼到可以获得快速进步的强度(距离,速度,心率,功率)的。而且因为还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有效训练的标准是什么样的,导致无效训练很多,可能骑了很久还完全没有入门,今天骑10km感觉流汗了,下周骑20km感觉屁股疼,半个月后才骑到50km还是蹬几下停一会儿挪挪屁股溜溜车,这样提升效率就很低。在保证安全规范的前提下,早日加入合适水平的团骑,就可以借助同侪压力和氛围让自己早日快速入门。找到合适的团骑就像你进了省重点中学,天天跟着混个中不溜水平,都能985,就是这个道理。这里说的是怎么快速入门,对整个运动有一个认识入门之后,自己看着数据单飞那当然没问题的,反正最后训练的效果不管单飞还是团骑,还是看功率心率为准。

如下图,科学研究模拟证明,团骑时候跟风可以比前面破风的人减少30%以上的空气阻力,速度快了爽啊,这样就可以早日获得心理上的正反馈和成就感。这也是为啥公路车其实是个团体运动,需要抱团破风,各种战术安排也都源于此。你看按前面功率的数字估算,均速40团骑,前面破风的300w,你跟在后面节省30%,你就210W,这不是大佬也练了你也练了,就很和谐哈哈。队伍越大加成越多,你体验过就知道了。

以我身边车店为例,几个车店都有团骑形成良性竞争,哪个车店新手团骑(均速28~34这个层级)搞得好,人气就旺,所以适合蹭的活动很多。如果能一直保持在成长区,提升效率就高。比如一个比较大的车店的团骑日程,周日活动有比较典型的团骑分组,三个档次:30以下新手组,32~35中级组, 37~42训练组(看来的人数和水平),在每个档次里面你自己跟多久破风多久,自己微调,这样成长曲线就很平滑了。

那么如何找到团骑和高手们呢?1,可以找身边的大车店问怎么进活动群。2,氛围比较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苏州广州成都武汉这些地方可能有比较成规模的团骑,经典路线直接去偶遇。3,如果你用strava的话,可以用地名搜索里面的俱乐部,关注俱乐部的排行榜和活动。或者看strava本地经典路段的KOM排名,从头到尾,先关注一波当地高手,日后他们啥时候在哪儿骑,你都能看到推送了,也就知道去哪儿蹭风了,给大佬点点赞,留留言加个微信,让他们拉你进微信群。

why strava?公路车这个活动还是欧美发达国家走在前面,strava在这个领域算是国际标准。国内类似的有行者 keep等竞品,不过你都目标均速40了,还是用strava好一些,这个你可以自己对比衡量下。世界级pro像波加查甘纳MVDP骑完都会上传数据到strava你都能follow了看数据、本地的大佬和俱乐部、经典路段记录,这些是strava相比其他同类app最宝贵的壁垒,这样氛围和训练效果大大不同。互联网时代可以很轻松看到顶级水平是什么样的,这也是内卷和焦虑的一大成因,但也大大加速了水平提升进步。打乒乓球就要去中超,骑自行车就要上strava,高手在哪儿,就去哪混,这就是最快的。

如果是实在身边没有团骑的,有功率计或者骑行台就可以看着数据练。后面会具体说。

strava网页版功能比移动端体验强很多,有些功能只有网页端有。每次骑完可以花两分钟看看,建立主观感受和骑行数据的亲身感受映射关系。每次骑后横向可以和同行大佬数据对比,心率功率路段功率曲线等等。如果你自己的功率曲线能盖过去他的,结合体重,你就大概知道你能不能跟上或者拉爆他,没有任何神秘,就是很简单的比大小而已。纵向可以比较相同的功率输出,心率是不是降低了,相同的路段,历史成绩排行。经典爬坡路段的计时记录和排名,也很适合作为自我水平检验的目标。这也是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一切都能量化数据化,了解了自己,了解了对手队友,才有进步的客观依据。

骑车不是玄学是科学,这是耐力运动里面最能靠量化的一个项目,这也是让理工男很喜欢的一点。就我自己而言,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库对比,骑车的乐趣会大大减少。没有这个相同平台数据的比较往往都成了吹牛逼我有个朋友或者关公战秦琼。如果你想让什么东西增长,那就要量化什么东西,直接看高手数据练一清二楚,免得像某国武术那种神神秘秘不清不楚每天自己吹牛哄自己。

有strava会员的话有Fitness & Freshness,intervals里面也有免费的健康度曲线,或者你码表的app里面的曲线,原理都是一样的,目前各家衡量训练量安排都是用这个模型,下面表格我按照他们计算依赖的顺序来汇总整理一下各种缩写,免得你每次练完跟看天书似的,解释部分摘录自很多大佬文章,在此致谢:

如下图是intervals里面的健康度曲线,在你已经有一段时间稳定训练的情况下,更多时间保持在绿色区域可以获得安全快速的成长(当然一般人问题其实是骑得时间距离不够多):

图中健康度对应上面术语表中的CTL,疲劳度对应ATL,状态值对应TSB。strava里面的叫法也差不多,都是一个模型,专利版权限制不同app经常会换个名字。经过训练你会建立对这些指标的直观感受。

了解每个心率功率分区可以持续多久是什么代谢,锻炼到身体的什么组织什么能力(详情见本文后面training peak PDF链接)中文就搜功率分区、极化训练等关键词,很多大佬的文章视频可以参考,这时代缺的不是信息,更缺的是执行和专注力。

训练质量怎么就算高呢:一,有氧骑时间距离要足够长,目标三小时 百公里这种级别。二,间歇骑,组数和强度要足够高,真正尽力练到位,练完有无力感疲劳感。

极化训练大概的意思就是主要骑2区5区,2区有氧就是征兵,5区间歇就是练兵。大量堆2区有氧时间提升耐力和潜力上限,算是内功;5区间歇把潜力变现,力量和爆发得到增长,算是外功。征兵是基础,数量不够的话基础太差,战斗力肯定不行。但是天天光征不练,单兵作战能力弱,最后大而不强,有氧潜力很大,没有兑现成FTP输出。反之,天天间歇练兵练狠了,容易过度疲劳伤病减员。 数量不够就要多骑,骑够量,扩大内力;数量够了就得精炼,各个都练成特种兵,兑现自己的潜力和天赋。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强度间歇和动态恢复穿插安排,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训练时间有限想快速提高,可以无脑骑甜区(34区),但是增长到一定地步就会因为基础不扎实遇到上升瓶颈,这时候就又要回去搞2区5区来突破瓶颈。

另外平均40和平均40也不一样,可能中间极速五六十,可能中间为了不掉队爬坡逆风破风时候需要多少w功率输出多少分钟多少秒,如果你达不到这些时候的标准,就拉爆跟不住变单飞了。新手可以了解Critical Power功率曲线这个工具,体现了你在各个时长内的身体输出能力,哪块儿薄弱就可以针对性训练哪块儿,功不唐捐。

其实达到跟车均速40掌握上面这几个大原则坚持执行就足够,但是要达到单飞40,这部分训练设计的细节其实是本文最没有覆盖完全的部分,能不能成高手就在于这部分训练设计的质量和执行。更多心率功率分区的训练细节这里就不多说了,请出门左转公路车训练吧或者trainer road, training peak 买个订阅,跟着里面的计划练。

如果你在乎功率和速度,想加强训练效果,这个东西就很有用。如果就是骑骑散散心,那很多人买了觉得非常无聊落灰。智能骑行台这个东西主要有下面这些优点:

缺点主要是需要耐心得能坐得住,一般骑两个小时就不想骑了,不像户外骑三五小时也不觉得久。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好处就是直接打平次元壁,以前信息不发达,小地方可能250w就觉得身边没小伙伴比自己快了,不会再想着精进,也不知道天有多高,净整一些都市传说,现在这都21世纪了,信息是最便宜的东西,专注力和实践时间是最贵的东西,快速搞清楚操练起来就完事,直接zwift去跟全国最疯狂的在线pk武无第二,这对于提高人类进化效率意义重大。相当于每天跟清北大佬一起在线刷leetcode周赛,刷不过他们不要紧,反正本来就是网友,然后你就发现身边的人很容易就刷掉了。普通人就先研究怎么20%的努力达到80%的成果就完事。

最快骗自己均速40的达成路径:游戏里面把自己改成60kg 160cm,去zwift里面找c组2.5w/kg机器人跟着刷圈,这是最快搞出记录的方式哈哈哈。

经典名著《功率计在自行车训练和竞赛中的应用》 肯定讲得更详细,我自己也还没看,有兴趣可以搞本看。

下图是我给骑车群群友做的一个表格。也放在这里。

有了上面的过程和体系你经过实践经验积累应该也清楚后面该怎么练了,达到团骑均速40的入门应该是够用了。再继续进步到单飞40的过程也是在这条路上继续打怪升级,原理是一样的,就是慢慢更多去给队友破风,参与更多高手更高速度的团骑,参加线上线下比赛啊……就会发现再进步要一周300km+ 10个小时,决定退坑或者维持水平,都很正常。

新手嘛,先要达成团骑蹭风40,再说单飞 40,我也还没达到,但是路径是差不多的。

团骑和团骑不一样,看你所在地方的氛围和条件,队伍人越多就蹭风越爽,需要的功率越低。注意平均功率AP不能完全反映强度,NP参考性更强一些,因为咱们初期都是蹭风,所以目标就是不断龙跟住苟着时间越长越好。中间一旦有点儿坡啊,逆风啊,或者前面如果有人断龙,你得努力加几脚5s 10s内大力输出一波跟住了。

下面放几个图做例子。我会简单说当天的情况,看里面的功率数据参考,就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具体当天是不是掉队,还有休息,状态,饥饿等等方面的因素。但是功率数据是客观的。

图一,团练就七八个人的队伍,单列队伍绕圈轮车,那天风速20km/h 逆风破风时间长了一点儿,就跟不住掉队了。结论初期最快就是脸皮厚点儿苟在后面,先能跟下来了再逐渐参与破风的事儿,时间逐渐拉长。每次坚持到拉爆掉队跟不上,对于新手也是训练到位的一个参考……

下图也是一样的路线,但是团骑规模在20人左右,所以轮到破风的时长就比上面短,风速和温度也比上图友好,就舒服很多。

下图是五六十人的团骑,没有破风,就是一直跟着,可以看到因为车队比较大,平均150w就能均速40了,心率也低很多。

下图是UCI gran fondo Dubai spinneys,当天两三千人参加,头部大集团就一两百人,这种前后左右全都是人的蹭风就太爽了,反正自己也不是300w大佬,也不想着得名次,第一集团苟个均速开心开心就好。当天功率计没电没信号,没功率数据,迈金估计的是338W两个多小时,不知道单飞这个功率是不是能这么快。因为大车队里面你会不停停脚溜车免得撞上前面,其实平均功率数字会偏低,很多时段都是零功率溜车,全力爬坡时候因为不能停踩得到的平均功率是最高的。当天直观感受是不怎么痛苦,估计平均170w。

下图是迪拜斋月一个当地夜骑比赛,前面十来公里跟的是均速45的集团,45这个速度夜骑绕圈转盘调头,储备不足比较危险,心率高了就掉队了,然后就自己慢悠悠骑了一会儿缓缓,又跟上后面的集团,养生骑。最后苟到平均40。

等你均速40搞过一些次之后,也就看淡了,单飞反正就是看功率和姿势,跟风反正就是找到合适队伍按时去,平平淡淡才是真。

GCN,可利呼老师,开元老师,B站北大自行车协会讲座,可以关注这些大佬,他们讲得更全更细。

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需要在合适的基因,合适的年龄,找到合适的环境和团队,合适的性格特质,跨度五年十年级别的科学的训练计划安排,严格的落实,把握各种机遇突破自我,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练成。

自我训练的这个过程并不能让我们成为职业选手,但是是很不错的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修炼。上面这个快速在一个领域入门成为“高手”的经验和能力其实能迁移到工作学习事业很多地方,就是一样的套路:搞清原理,找到环境,提高效率,没有感情,大量实践,快速迭代。

体育最好的就是培育实践精神和能力,求真求实,超越自我,没有名利人情世故,实实在在干,扎扎实实积累,就有效果,就有正反馈。在当今乱世,又能解压,又能获得正反馈,又强健身心,这事儿就很不错。

功率不变,踏频越高心率越高,腿部每次踩踏用力和关节压力越小,踏频越低相当于你举铁的哑铃越重。新手一般容易踏频过低,低踏频对膝盖关节不好,所以90左右为推荐值,跟跑步推荐步频180对应。等你爬坡时候就知道了,档位不够用想快也快不了啊。

如果就是30左右骑骑自愿。如果目标是速度40以上,早晚要上,早上早习惯,早上早享受。骑的时候不踩就溜车呗,是不会摔的,要摔也是没养成习惯时候紧张造成的零速摔,一般靠墙练练几次适应一下就好。国货里面hub和博做得口碑不错。

THE END
0.单车骑行知识六、上、下坡、弯道骑行技术是山地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术。 1、上坡骑行技术 :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907/20/38195_234885749.shtml
1.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自行车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1、一般城市道路上,普通人正常的平均骑行速度大约是15千米/小时,相当于0.25千米/分钟。快慢由骑车人自己掌握,路况车况好的,骑行速度就快。 2、普通人骑普通无变速功能的代步自行车的行驶速为每小时12-20公里。 3、普通人骑带变速功能的(小轮)折叠自行度车的行驶速度为版每小时15-20公里。 4、普通人骑山地自行车https://edu.iask.sina.com.cn/jy/hNgHCIdvAp.html
2.自行车速度一般是多少千米每小时一般城市道路上,普通人正常的平均骑行速度大约是15千米/小时,相当于0.25千米/分钟。快慢由骑车人自己掌握,路况车况好的,骑行速度就快。 普通人骑车的相关介绍: 1、普通人骑普通无变速功能的代步自行车的行驶速为每小时12-20公里。 2、普通人骑带变速功能的(小轮)折叠自行度车的行驶速度为版每小时15-20公里。 https://3g.china.com/auto/mip/1054187.html
3.冬季行车安全注意事项(5)由于冰雪路跟车纵向安全距离是干燥路面上的3倍,跟车行驶应与前车保持较大的纵向距离,一般为正常道路条件的1.5~3倍;遇有前车放慢速度,后车需要减速时,采用间歇缓踏制动踏板附以驻车制动器的方法,切忌将行车制动器一脚踏到底或使用驻车制动器过急过猛。 http://m.kaoshi.yjbys.com/peixun/379379.html
4.正常骑行1小时多少公里正常骑行1小时多少公里是梦终醒 精选回答 1、自行车普通的一小时能骑10-40千米,环法车赛平均速度40-50公里每小时,最高速度可以到90公里每小时。 2、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https://edu.iask.sina.com.cn/jy/iJDVoKwcbr.html
5.日常交通安全知识列车运行速度快,铁路交通线上情况复杂,因此要掌握安全基本常识,防止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1.不在铁路线和铁路道口玩耍、逗留。 2.不钻车、扒车、跳车。 3.需要通过铁路道口时,要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遇到道口栏杆(栏门)关闭,红灯亮时,表示有列车即将通过,不可强行或者钻越栏杆通过道口。 https://mip.oh100.com/kaoshi/peixun/378666.html
6.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千米/时.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时.若小明先骑“五一”假期小明骑自行车去郊游,早上8:00从家出发,9:30到达目的地.在郊游地点玩了3个半小时后按原路以原速返回,同时爸爸骑电动车从家出发沿同一路线迎接他,爸爸骑电动车的速度是20千米/小时,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千米/小时.设小明离开家的时间为x小时,下图是他们和家的距离y(千米)与x(时)的函数关系图象http://www.1010jiajiao.com/czsx/shiti_id_a55ae0d4e26ffb5b7347807da88df86b
7.交通常识1.不满12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车;没有刹车或没有安全保证的自行车不能上路;不要在人行道、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不要在车行道上学骑自行车。 2.要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在混行道上要靠右边行驶,不能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行驶。 3.如过较大陡坡或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时应当推车行走;雨、雪、雾等天气要慢速行驶,路https://3g.yjbys.com/changshi/673102.html
8.骑自行车的安全注意事项(热门9篇)骑自行车外出比起走路,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下: 1.骑行前,检查自行车设施设备是否完整,是否可以正常骑行。(昆明市公共自行车前车兜承载物品不得超过2.5公斤)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看清四周情况,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在下坡道路骑https://www.xfanwen.cn/art/61093393f311f.html
9.骑自行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1个回答xzl_11 2022-11-04 09:40:53 普通人骑自行车每小时能走12-28公里左右。因为不同的自行车速度不一样。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在普通城市道路上,普通人的平均骑行速度约为15km/h,相当于0.25km/min。速度由骑车人自己控制。路况好,骑行速度就快。 2.普通人骑没有变速功能的https://www.pcauto.com.cn/wd/2724859.html
10.正常骑自行车速度正常骑自行车速度 正常的自行车速度因个人骑行能力、地形和风力等多种因素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行车速度范围: 1. 平地骑行:一个健康的18-25岁骑行者,在平地上以舒适的速度骑行,通常可以达到每小时16-20公里(10-12英里)。 2. 上坡骑行:在上坡路段,速度会明显降低。一个经验丰富的骑行者可能会以每小时8-12https://m.yiche.com/baike/28465330.htm
11.自行车骑行速度一般是多少?揭秘不同场景下的“黄金速度”建议骑行者根据自身能力和环境调整速度,佩戴头盔、护具等安全装备,遵守交通规则。 结语 自行车骑行速度因人而异,普通骑行者的平均速度为15-20公里/小时,而专业车手则可轻松突破40公里/小时。无论你是通勤、休闲还是竞技骑行,找到适合自己的“黄金速度”,才能享受骑行的乐趣与健康!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469798017646887460
12.日常生活安全常识2、刀具暂时不使用时,要妥善保存起来,放在安全稳妥的地方,不要使刀具的尖和刃部突出、暴露在外,以防止刀具被碰落而伤人或者有人不慎触碰而受伤。 四、如何安全使用煤气? 人们通常把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煤气等可燃性气体都叫做煤气。煤气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也会造成灾难。使用煤气要注意以https://www.hnjd.edu.cn/baoweichu/2022/0907/c560a10944/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