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间,又是一年中秋节……匆匆忙忙、坎坎坷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快乐的、悲伤地……那些在时间的光影里留下的青涩与纯真是青春里最真实的自己,也是回忆里最珍贵的剪影……终于还是没有去旅行,虽然每每看到那些关于旅行的电影就会下决心、就会为未来的那场旅行蠢蠢欲动的去勾画很多美好的蓝图……
也虽然幻想过无数次——不需要很华丽,只是自己背着背包,坐着普通的列车,一路欣赏着最自然怡人的美景,然后塞上耳机,伴着最舒服的旋律,跟着最耀眼的阳光一路前行,一路寻找……
相信每个人都喜欢旅行吧,每个人都向往那种真实的自由。可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如愿以偿……因为在生活里,旅行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个配角,生活总会抛给你很多你愿意或者不愿意去做的事……因此,我总喜欢在电影中找寻那种自由感,有时甚至会把自己也安置在电影中,想象着自己就是故事中那个自由而洒脱的人。下面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关于旅行的电影,拿到这里和热爱电影、热爱旅行又无法成行的你们一起分享~希望它们能带我们享受一场愉快的旅行盛宴……
1.《摩托日记》电影讲述了一次南美旅程如何激发了切格瓦拉全新的世界观,使得革命热情开始在他心中萌芽生长。
格瓦拉(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Gael García Bernal 饰)当年23岁,意气风发,踌躇满怀,是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他对外面的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和朋友艾伯特踏上了拉丁美洲的长长一串旅途中。他们骑上摩托车,风驰电掣的出发了,却不料摩托车很快就报了废。但这却一点没有影响年轻人的激情,二人靠搭便车来完成剩下的旅程。穿过拉丁美洲古老的文明遗址,穿梭于各个国家各色人群中间,他们开始真切感受到社会的真相、生活的苦难。当深入到亚马逊河流域的麻风病人区时,他们被所见所闻深深震撼。切格瓦拉开始思考宏大深奥的命题:人类、社会、经济、文明,人类的苦难、快乐的定义……
格瓦拉与朋友阿尔贝托两人,于1951年12月,一同骑摩托车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展开了一趟周游大半个南美洲的发现之旅。从这趟旅行中,格瓦拉亲眼看见了人间的苦难、社会的不公,进而引导他悟出自己生命的方向。这部电影纪录了他旅途中的趣事与辛苦、观察与思考,并呈现出他性格中浪漫、无私与正义感的一面。
要了解格瓦拉不平凡的一生,不妨先从这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场旅行开始。
有些事先在不做,一辈子也不会了。
为免日后回想过往时后悔,大学即将毕业的明相请假只身骑上脚踏车,开始了以高雄为起点的逆风向的环岛旅行。
明相一路所遇,除了各地美不胜收的风景,还有形形色色的人:想借助影像制造梦想的工作者,正一心一意地将太平洋的风捕捉入镜;来自立陶宛的年轻女模特,在花莲的海边告诉他她的国家没有山;即将退休的小学女教师,向他讲述自己恋恋不舍的心情;导游兼司机的陌生人一边和他分享盒饭,一边告诉他眼前这群下岗女工的生活……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这些的人的短暂接触和所吃的无数苦头,明相对生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他知晓了属于自己的生命练习曲,才刚刚开始。
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传奇,一个流浪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埃米尔欠斯基 饰)家境优渥,是亚特兰大私立名校艾莫里的优等生,前程似锦。但是,他从学校毕业后,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放弃令人羡慕的工作,把存款捐给慈善机构,去阿拉斯加寻找自我。在家人的劝阻声中,他踏上了回归自然的慢慢长路,成为名副其实的流浪者。
一路上,他遇到不少人,也数次遭受野外生存的挑战,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他以坚韧的毅力,实践着寻找自我的梦想……
这是一部关于童年的电影,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关于夏天的电影。” 一个不快乐的小男孩和一个不快乐的中年人的一次短暂旅行。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却让人感到清凉和温暖,真正的笑中带泪。
暑假到来,自幼丧父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正男(关口雄介饰),如今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暑假特别无聊。他拿出母亲从外地寄回的信,准备自己一个人去爱知县丰桥市看望母亲。
邻居阿姨(岸本加世子饰)发现后,决定帮正男完成心愿。她拿出一笔钱做为旅费,还安排游手好闲的老公菊次郎(北野武饰)陪伴正男一起踏上寻母之途。可是在第一天,菊次郎就把老婆给的钱全部输光,于是两个人只好步行前往爱知。
一路搭顺风车,惹了不少麻烦后,菊次郎终于带着正男到了他母亲的家,但小男孩却十分沮丧。归途中,菊次郎努力安慰他,二人过得十分愉快,夏天就这么过去了。
《风的旅程》绝不算是以情节见长的作品。它只是让音乐带着电影往前走,两个男人一头驴一架手风琴在漫漫地越过高原,这当中并无明显的线索在串联,除了音乐本身。那是令太平洋西岸的我们感到完全陌生的文化——所以当导演随性地拍下一场类似于手风琴对歌的民间比赛时,观众毫无征兆地被音乐所征服了。
行游乐师伊戈纳西奥·卡里略(马西亚诺·马丁内斯 Marciano Martínez 饰)在妻子去世后决定出发寻找自己的老师格拉大师,将一架长着两只黑色犄角的“魔鬼”手风琴交还给他。少年富民·莫拉莱斯(尤尔·努内兹 Yull Nú攀稀 饰)执意跟随伊戈纳西奥,要向他学习拉手风琴的技艺,但固执的伊戈纳西奥不肯,还说富民缺乏天赋。二人一驴在南美的广袤平原和嶙峋山脉间穿行,缺乏旅费的时候伊戈纳西奥就在过往小镇的音乐节上跟人斗琴,演奏挣钱。在一次表演中,富民发现了自己的打鼓技能,并得到某神秘部落蜥蜴血的洗礼。富民不满伊戈纳西奥的傲慢做派,赌气离去,却在附近小镇瓜西拉岛人音乐节上发现了“魔鬼手风琴”,而伊戈纳西奥则不见踪影……
本片改编自同名畅销书《转山》。
台湾青年张书豪(张书豪 饰)在大四毕业时,遭遇了哥哥的亡故,正处在迷茫期的书豪意外发现了哥哥留下的骑行日志,这个不骑车的青年萌生了骑行滇藏线替哥哥完成未竟心愿的想法,在经历了女友的离去后,他义务反顾奔赴丽江。在路上,张书豪结识了来自云南的骑行者李晓川(李晓川 饰),并结伴前往拉萨。第五天,他们来到德钦,李晓川因无缘得见云雾中的梅里十三峰而沮丧不堪;第六天,他们住在盐井的藏民家中,书豪与淳朴的藏民依依惜别;第七天,他们在曲孜卡的山路艰难前行,李晓川意外坠崖重伤。冬季的滇藏线格外艰险,而剩下的路,张书豪必须独自前行…
人生无法被简化,值得与否只有上路才知道。
这是一部纪录片,却拍摄的让人内心震撼,不仅是画面的优美,不仅是和鸟一飞翔的摄影技术,更重要的是它给人心灵一种洗礼,蓝天中、沙滩上、水面上,等等,鸟的魅力让人赞叹生物的壮美。
每一年秋天,出生不久的北极燕鸥就要离开自己甚至还未熟悉的家乡,跟着亲人们一起飞过大约一万八千公里,到达南极的浮冰区过冬。来年的春天,它们又一定会匆匆启程,飞越非洲西海岸,飞越北大西洋,再度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
许许多多类似北极燕鸥的候鸟,来自不同大陆,相聚是为了分开;它们的后代从没有预习,也不用探路,便能开始生命中的第一次远足,最后准确抵达。《鸟的迁徙》讲述的,就是这些候鸟们一次完整的迁徙,一次伟大的飞翔。
英国导演丹尼·鲍耶(Danny Boyle)将为福克斯探照灯公司拍摄《127小时》(127 Hours),该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美国登山青年阿伦·拉斯顿(Aron Ralston)断臂自救的故事。
长镜、枯镜、暖镜、深镜、手持镜的完美结合,Danny Boyle大师级的摄影,Franco漂亮的独角戏和臆想穿插,热泪盈眶的OST,华丽流畅的剪辑,关于人生存价值的探讨和启发,全片充满了亮点。
婚姻失败对于已经三十多岁的女作家法兰西斯(戴安·琳恩 Diane Lane饰)来说,是一个很残酷的打击。幸亏朋友体贴窝心,专程安排她到意大利托斯卡尼去旅行一趟。想不到,托斯卡尼这个美丽得令人窒息的城市,竟然改变了法兰西斯的后半生。
法兰西斯在托斯卡尼看到了一个郊外别墅的广告。本来并无太多打算,然而接下来的种种巧合却让她和这幢房子接下了不解之缘。于是,这个来自美国的作家毅然决定放弃从前的一切,开始在异国他乡建立自己的新窝。
法兰西斯布置自己的新房,大大小小的琐事令她皱眉,各式各样的新人和新事物也令这个新房客应接不暇,新的恋情也在眼前铺开。阳光明净的托斯卡尼,让法兰西斯的内心渐渐丰盈。
生活给予我们一些的同时,总会偷偷地拿走一些。不要总把自己幻想成苦情戏的女主角,沉溺在自己的戏码中感伤悲秋。抬起头,或许会为生活所在的不经意而欣喜。
《朝圣之路》汤姆是一名在美国工作的医生,在他的儿子不幸在法国遇难之后,他动身前往法国取回儿子的遗体和遗物。他的儿子死在了比利牛斯山,在去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朝圣之路上,他遇到了暴风雨,然后就这么平静地离开了人世。这条通往教堂的路,又被叫做“圣雅各之路”(Way of St. James)。
最初,汤姆的目的只是取回孩子的遗体,但是在到达了法国之后,汤姆却决定要重新将儿子已经走过的和没有走完的路重新走一遍,以更好地体会儿子的生活、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在重走圣雅各之路的过程中,汤姆遇见了三个从不同国家来到这里的“徒步旅行者”,他们都在寻找着生命力更大的意义,并希望通过徒步重新在世俗的世界里得到心灵的慰藉。
在旅途的过程中,汤姆渐渐了解到自己的儿子对自己说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在影片的闪回中,汤姆的儿子这么对自己的父亲说:“这就是我们过的生活和选择的生活之间的差异”。
电影讲述一个80年代末的寻父故事。乌拉和弟弟亚历山大偶然听妈妈说从未谋面的父亲原来远在德国,他们便决心要踏上艰辛的寻父之路。然而,母亲说的只不过是一个谎言——他们只是这个世界上某个男人的私生子。然而,固执倔强的乌拉还是和弟弟一起上路了。
旅途充满了风雪、泥泞、人情的残酷和世间的无情,两姐弟在熬不完的寒凉凄苦里挣扎着前行,直到遇见马戏团演员奥瑞斯提。他的关怀让乌拉慢慢卸下心中防卫。乌拉带着亚历山大上了奥瑞斯提的汽车,心里分外感激眼前这个唯一一个给他们带来温暖的男人。但是,令人绝望的命运无法给乌拉得到喘息,她再一次陷入了深渊当中……
疲惫的姊弟俩终于来到德国,然而他们能见到父亲吗,或许这趟旅程注定只是一场残忍的成人礼。
希腊大导演安哲罗普洛斯(Angelopoulos)至今大约完成了十三部影片,其中以“沉默/旅程三部曲”——《塞瑟岛之旅》、《养蜂人》和《雾中风景》最为著名。这三部影片都在追问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哪里才是最后的栖息之地?三部曲的前两部讲述的是老年人如何在追寻中走向生命的终点,《雾中风景》则是两个孩子在旅途中成长的故事――这也许是我更喜欢后者的原因,它给人留下了更多的希望。
凯伦(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富家女,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她离开故土丹麦远嫁东非肯尼亚,然而男爵夫人的称号并没有给凯伦带来美满的婚姻生活。幸运的是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凯伦可以经常外出打猎、探险,她渐渐的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一次打猎遇险时,凯伦邂逅了年青的英国贵族邓尼斯(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饰)。在遭遇婚姻的破裂和丈夫出走之后,凯伦独立承担起经营庄园的任务,在劳动的过程中,凯伦渐渐的与种植园里的仆人们产生了深厚友谊,而她与邓尼斯的关系似乎也有了进展。然尔命运之神并没有从此让凯伦一帆风顺,一次大火让她不得不出卖庄园从而缓解经济的拮据,后来邓尼斯驾机意外身亡又一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在经历了生命的磨炼之后,凯伦最终告别了那片她洒下青春和热情的土地……
“在非洲的贡嘎(Ngong Hills)山脚下,我曾经有一个农场”。舒缓苍老的女声,深情流畅的音乐,非洲广阔壮美的大地,一幅幅画卷史诗展示在面前。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深深地被打动了,许久无语,也许因为年轻没有真的理解。再看的时候,十多年已经过去了,心随着男女主人公在空中飞翔,俯瞰壮美的非洲大地,荡气回肠。
美国青年杰西(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在火车上偶遇了法国女学生塞琳娜(朱莉·德尔佩 Julie Delpy 饰),两人在火车上交谈甚欢。当火车到达维也纳时,杰西盛情邀请塞琳娜一起在维也纳游览一番,即使杰西翌日便要坐飞机离开。与杰西一见钟情的塞琳娜接受了杰西的邀请。
他们一边游览城市,一边谈论着彼此的过去 ,彼此对生活的感想,两人了解越加深刻。他们非常珍惜这美妙的晚上,这对恋人一起经历了很多浪漫的经历因为他们约定在半年后再见,而此次约会将会在日出之间结束……
两位旅人,从素不相识到眼光交融,如同旧时的王子和他的灰姑娘,本只有一夜的宿命却因为他的大胆邀约,她的欣然允答得以了延续,而这样的延续却是何等的短暂。如果说她是火车上最美的回眸,那么他就是火车最绚丽的驿站。仿佛是命运的捉弄,她在他的驿站下车逗留,可是他和她都知道彼此都不可能是自己的终点。他们唯一期待的就是明日不要到来。
他们说,感情不一定要天长地久。两情相悦,又岂在朝朝暮暮;他们说“所谓爱无非是缺乏独处能力者的逃避罢了。”;他们彼此承诺着,要让这短暂的爱情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回忆;他们盟誓不宣:“明日分手,今生永不再见”……
维也纳的夜晚因为他们而分外妖娆,他们彼此说笑着,寻觅着。穿过无尽的街道,他们携手窥看眼底的迷离,他们在无人的招贴画前驻立,斑驳的色调里隐约看见逃离的人影。她说时光短暂,正如画里飘乎的人影,他不说话。然而明天还是降临了,悄然无息的降临在拂晓的,空旷的街道上。多瑙河畔泛着离别的愁绪,这水样的清愁幻化成广场上惆怅的巴赫练习曲……他们心里都清楚:到了分手的时候了,然而就在那样的瞬间,他们的心疑惑了,动摇了:真的就再不相认了么?于是,时光隧道又再度回转了,镜头摇过他和她曾经的所在,笑容招展在风里,日子凝固在泛黄的记忆里。人生苦短,回忆深长……
旅行的意义,不单单在沿途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在路上遇到的人
这是一部在文艺片界备受推崇的话痨艳遇电影,整部片子唯美,浪漫,自然,真实。没有什么世家情仇,也没有灰姑娘和王子,既不狗血,也不华丽,一切发生的都哪么流畅又令人羡慕,在羡慕完俩人的浪漫一夜之后,我觉得,这片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一部揭示了旅行的意义的电影,旅行的意义,不只是在于饱览壮丽的自然人文景色,因为,那些基本都是存在了几十几百年至少的,并且还将几百几千年存在下去的,你下次来它们还会巍然耸立在那里;更有魅力的是你在旅行途中可能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这些可是你每次在旅途中真正偶遇的东西,如果我们足够幸运,可能我们也能像片中的Jesse和Celine一样谱写出一段偶遇的恋情。
九年前,杰西(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与席琳(朱莉·德尔佩 Julie Delpy 饰)在火车上不期而遇,怦然心动。在维也纳渡过疯狂而又浪漫的一夜后,他们在日出前分手,并相约在维也纳重逢。
九年之后,杰西已成为畅销书作家,而席琳则是法国环保组织成员。杰西在新书里娓娓道来的,正是九年前的浪漫夜晚。在巴黎促销新书时,杰西与席琳在书店相遇,然而他们只有一下午的时光相处,日落之前,杰西要乘飞机赶回美国。两人在午后的巴黎街头散步,在美丽的护城河上泛舟,无所不谈,兴致勃勃。可是就像命运的捉弄,快乐的时光像烟花一样醉人却短暂。
杰西对席琳一送再送,难以忘情;席琳用吉他和歌声,怀念着内心深处的爱恋。太阳就快落下去了,杰西就要误了飞机,又或许他更不想错过的,是命里注定的缘分。
“生活是艰辛的,它本该就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不经历痛苦,我们就永远也不会学到东西。”
“也许世界就像一个人的进化那样正在进化着。对吧?比如像我,我正在变坏吗?还是我在不断改进?我不知道。当我年幼的时候,我很健康,但是我现在因为缺乏安全感而疲惫不堪。现在我长大了,而我的问题也加深了,但是我现在更加有准备去应付它们。”
9年之后男女演员都没换,前世跟着回来了,他变了,由愤青变得冗实,她也变了,由23岁单纯的美丽少女,变成32岁单纯美丽的中女,这时依然有亲情、婚姻、童年、宗教,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探索和肯定,人的一生似乎变得分外漫长,都缺乏睿智的勇气。
当遇到愿意倾诉的人,不停的倾诉,妻子是?男友是?孩子是?幸福是?说到最后,多多少少都变都了一些牢骚。生活是一部质量不好的复印机,日复一日的同时,有时会卡纸,以为可以重头再来,但重新出现的不过是模糊了的昨天,时间如洪水猛兽,而我们,我们不过是卑微挣扎的星尘,连发亮都没机会的星尘。
十七岁的马丁(Walter Quiroz 饰)在家乡火地岛上日日过着乏味的生活,他对陈腐破败的学校毫无兴趣,和继父的关系又紧张,唯一给他希望的,是亲生父亲创作给他的连环画,画中记录着拉美大陆种种神奇的景象。马丁的女友意外怀孕,但迫于家长压力要打掉孩子并与马丁分手,愤怒的马丁丧失了留在家乡的最后理由,他收拾行装,踏上拉美大陆,开始了北上寻找生父游历美洲的旅程。马丁见识了洪水中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经过了蛮荒的安第斯山脉……一路上,一个未知是幻觉还是真实的红衣姑娘多次现身,令马丁的神奇之旅愈发空灵。马丁沿路搜集生父的消息,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到拉丁美洲大陆的幻想与现实中去。
那摇晃的岛屿和东倒西歪的人群,让我想起了最近频频被提起的词:“魔幻现实主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旅行,我最喜欢的题材,在旅行之中得到成长,重新找回热情。配乐非常阿根廷风情,加分不少,画面处理得也十分动人,十足拉丁美。
15.《旅行的艺术》——潇洒地冒一次险吧很多人会觉得生命有个很长的期限,会认为我们现在还年轻,岁月还可以慢慢地供我们挥霍。从不认真地去思考和实践心中曾经有过的一些冲动的冒险。时间如流水划过,在无味的生活中自我麻木终究成为一个遗憾。与其在暮年里叹息曾经的怯弱不如在这一刻赋予自己一颗勇敢的心。
背着行囊带着微笑潇洒地踏上旅途。不在意下一站在哪停留,不知道会遇见些什么人。前方在此时只是一个接一个的未知的问号。当我们带着几分疲惫去解开这些问号的同时猛然清醒。原来旅行的艺术在于“发现”。
发现我们依旧保留着单纯的理想。发现我们依旧有面对生活的勇气。同时会发现自然界如此的庞大,而身为人类的我们如此的渺小,何必浪费一些无谓的愁云而放弃或破坏该享受的美好人生。体验冒险旅途的过程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
16.《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三十岁的伊丽莎白拥有一个美国成功女性应该拥有的一切:丈夫、大房子、成功的事业。然而本应幸福满足的她却经历了最糟糕的中年危机,被恐惧、悲伤、迷惘折磨得够呛。她和丈夫搬到纽约郊区,想要生个孩子,最后却发现自己既不需要孩子,更不需要丈夫。她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离婚,得了抑郁症,接着又失恋,毁灭性的打击一个接着一个。
为了给自己时间和空间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伊丽莎白辞掉工作,摆脱所有的物质羁绊,开始了一个人的旅行。这一走就是整整一年。在罗马,她学到了享受的艺术,幸福地增重了23磅;在印度,她学到了奉献的艺术,当地古鲁和一个聪明的德克萨斯牛仔帮助她用四个月探索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巴厘岛,她学到了平衡世俗享乐和精神超越的艺术,并在美丽的不经意中陷入了爱河……
17、《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2007年)——世界虽大,转角有爱。
住在德国的亚历山大,因为一场严重车祸而失去了记忆。此时一名自称是他祖父的男子百丹却突然出现,送给他一张老照片和一副双陆棋,并要带他“回家”。亚历山大虽对百丹十分陌生,但当他如数家珍地说出了自己幼时的种种,却使他惊讶不已。为了重新唤回记忆,并一探自己的过去,亚历山大决定追随百丹,展开一趟“回家”之旅。两人于是带了一盆花和一瓶葡萄酒,共骑一辆协力车往南出发。沿路上百丹不但试着帮助亚历山大拾回记忆,更教导他各种看似洒脱实则真切的人生哲理,在沿途的美景以及百丹的陪伴下,旅程逐步接近终点,亚历山大所遗忘的记忆,竟也越来越鲜明……。
这个故事令我非常着迷,它点出了我们人生最简单却也最重要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该用怎样的方式活出生命?”
年幼时我们的世界是狭小又完满的,家附近的杂货店、溺爱过了头的祖父母、那张一坐上去便开始叽哇乱叫的老旧木床、过生日时祖母奔波一早上给张罗好的丰富菜色……这一点一滴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就这么拼凑了整幅童年景象。然后当我们长大,背起行囊跨过城镇甚至国界去到全然不同的地方,那些童年时的记忆与孕育我们的故乡印象,便这么被正在处理的案子、日复一日的早晨会议给尘封,一直到某个偶然事件的发生,那历历在目的往事才又回到我们的视野中,迫使我们再次重新拼起渐渐斑驳脱落的往日回忆,并且试图拾回一点点随着时间消逝的自我价值。
这就是保加利亚导演史帝芬柯曼达瑞夫执导的《在世界转角遇见爱》中所试图描述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男子的寻根之旅,更是你我都会经历的生命历程。影片改编自德国“莱比锡文学首奖”作家伊利亚托亚诺(Ilija Trojanow)半自传式同名得奖小说。这个讲述祖孙间动人亲情和一段奇迹之旅的电影,为史帝芬柯曼达瑞夫轻松横扫了十多项国际大奖。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