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鹅旅行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小学语文六下6.《骑鹅旅行记》教案
【教材分析】
温儒敏教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快乐读书吧”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中,是统编教材中新出现的一个重要栏目。它的设置体现了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意义。
《骑鹅历险记》(另译《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一部童话。塞尔玛·拉格洛夫在一座小城当了十年的中学地理老师。任教期间,她开始了文学创作,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1902年,拉格洛夫受瑞典国家教师联盟委托,为九年级的孩子写一部有关瑞典地理的教科书。此时年近50的她,为了收集有关资料,忍受着腿疾带来的巨大疼痛,跋山涉水,在全国进行实地考查。她在认真研究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调查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童话小说《骑鹅历险记》。
《骑鹅历险记》用新颖、灵活的手法,用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民居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这部童话巨著使塞尔玛·拉格洛夫成为斐声世界的文豪,赢得了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齐名的声誉。她在国外的地位和声望也不断提高,1907年5月当选为瑞典乌普拉萨大学荣誉博士。1909年,“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骑鹅历险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已被译成5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被誉为“过去、现在和将来,大人小孩都喜爱的永恒经典”。
【教学目标】
1.运用想象阅读童话故事,聚焦动物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移情体会,初步感悟“坏孩子也能变成好孩子的读本主旨;
3.通过推想、猜想、讨论等学习方式,激发课外阅读该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勾连对比阅读,感受尼尔斯的成长变化,学习多角度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就快小学毕业了,可不可以这样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停地学习,你们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2.有一种能力却恰恰相反,(板书)想象力。我们来试一下(板书1;板书0)谁告诉我这是什么
3.想象力有一个特质——它是可以培养的,因为任何的创造、创新都离不开想象力。
4.读童话故事,更需要想象力。今天我来一起学习一部童话作品的节选——齐读课题。
板块二:预习检查
1.带着想象再来读这个题目,现在读懂它吗
2.课前大家预习过这篇课文,自我感觉所有的字都会念的,请举手。
3.出示难读易错的词语,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玫瑰荆棘绊倒藤蔓
流水潺潺头昏目眩
强调:缰读“jiāng。“莓读méi。蔓”读màn.潺读“chán。
过刨读“páo”,不读“bào。
4.所有的童话都是带着魔幻色彩的。本文主人公身上带着什么样的魔幻色彩呢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也带有魔幻色彩
板块三:初识人物
1.尼尔斯被一只小狐仙变成了只有拇指大的小人。读到此处,你的脑海里不禁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他为什么会被小狐仙变成小人儿的)
2.浏览课文,可以通过什么细节来推想其中的原因(动物的语言)
3.出示院子里动物说的话。引导带着想象读动物说的话。
①院子里的麻雀。
引导想象:麻雀此时是高兴还是难过为什么高兴
②院子里的鸡。
引导想象:第一句话是公鸡说的,那么第二句和第三句是谁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③院子里的猫。
引导想象:读猫咪这段话的时候,是要读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为什么
④院子里的牛。
引导想象:在牛角上“跳舞”怎么理解尼尔斯对妈妈做的这些事,你敢吗
4.从这些动物的言行当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板书:坏孩子)
5.大胆地推想一下小狐仙为什么要把尼尔斯变成小人
6.(出示原文片段)所以当大家看到尼尔斯变成了只有拇指大小的小人儿,他们纷纷这样说——出示对话再指名朗读。
7.总结:同学们,本文并没有直接写出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孩子,而是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