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英国建造的3万吨巨轮下水,它被誉为“世界工业七大奇迹”之一
作者:刘植荣
162年前的英国,就有一艘3.2万吨的远洋客轮从事商业运营,它就是“大东方”号,这艘“漂浮的城市”被英国广播公司(BBC)列为“世界工业七大奇迹”之一,在“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评选中,“大东方”号设计师布鲁内尔名列第二,得票数仅次于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
1.世界首艘万吨巨轮的设计师也设计了盾构隧道
从1705年蒸汽机被用作船舶动力开始,人类一直探索如何把轮船造得更大、更坚固、更快。
排水量数千吨的蒸汽机客轮“大西方”号和“大不列颠”号分别在1837年和1843年下水,并在北美航线取得商业成功,这让英国工程师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有了建造万吨巨轮的想法。他认为,大轮船可以减少运营成本,载运相同数量的乘客或货物,大船比小船更经济,因为用小船运输需要几艘或几个航班,这必然消耗更多的燃料,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船员。
布鲁内尔是英国著名铁路、桥梁、隧道和造船工程师,1825年建造的长396米的伦敦泰晤士河底隧道就是他与父亲马克·伊萨姆巴尔德·布鲁内尔共同设计的,该隧道用盾构机挖掘砌筑。为纪念布鲁内尔在多项工程上取得的卓越成就,英国造币厂2006年发行了面值2英镑的布鲁内尔诞辰200周年纪念币。
布鲁内尔把自己设计万吨巨轮的方案告诉了英国造船工程师约翰·斯考特·拉塞尔,拉塞尔自己也拥有一个造船公司,拉塞尔经过计算认为建造这艘万吨巨轮可行。虽然世界上第一艘万吨巨轮的设计师是布鲁内尔,但拉塞尔对这艘巨轮的建造也功不可没,他不但参与了具体设计,还投标建造了这艘巨轮。
拉塞尔17岁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后到爱丁堡大学教授数学和自然科学,24岁便晋升为教授。1848年,他在伦敦买下了米尔沃造船公司,设计制造了许多民用和军用船舶。拉塞尔也是世界博览会的发起人,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
2.巨轮招标建造,中标人因报价过低破产
英国政府并没有参与建造这艘万吨巨轮,它的建造完全是市场因素驱动的,因为设计者认为市场需求万吨巨轮。
布鲁内尔和拉塞尔游说英国东方海运公司,动员该公司订购这艘巨轮。东方海运公司成立于1851年,主要经营英国到印度、中国、澳大利亚之间的航线,由于航线长,用万吨巨轮运输具有明显优势。
1852年7月,东方海运公司董事会经过认真论证同意建造这艘巨轮,并把它命名为“大东方”号,任命布鲁内尔为造船总工程师,并负责招标事宜。
布鲁内尔估算这艘巨轮的造价大约是50万英镑(1852年1英镑的购买力大致相当于2020年的100英镑)。拉塞尔也参加了竞标,他报了37.72万英镑的最低价,具体是船体27.52万英镑、螺旋桨及锅炉6万英镑、轮桨及锅炉4.2万英镑。拉塞尔中标,按照合同,这艘巨轮应在1857年1月建好下水。
3.一波三折终下水,下水工程花费17万英镑
布鲁内尔本来计划“大东方”号下水时尽量不让公众知道,以免工地上人员过多干扰下水施工。但是,东方海运公司却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还卖出了3000张巨轮下水参观票,想让这艘海上“巨无霸”尽快为公司带来收益。下水当天,一万多人涌入造船工地,想看看这个庞然大物是如何下水的。
为建造这艘巨轮,东方海运公司也接近破产,无法继续得到银行贷款。最后,公司重组成立了“巨轮公司”,获得融资后继续装修这艘巨轮,并负责以后的运营。
4.排水量3.2万吨,有三套动力系统
“大东方”号不但是世界上第一艘万吨巨轮,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双层船体轮船,巨轮内部还划分出19个密封舱,一个或少数几个密封舱进水不至于让巨轮沉没,以增加了航行的安全系数。船体全部用锻铁铆接,铁板厚19毫米、宽0.86米,每隔1.8米放置一根肋骨,共用了3万块铁板和300万个铆钉。
“大东方”号有三套动力系统。主动力系统是左右船舷各一个直径17米的轮桨,用4台蒸汽机提供动力。辅助动力是船尾一个直径7.3米的四叶片螺旋桨,用1台蒸汽机提供动力。5台蒸汽机的总功率是600万瓦。值得一提的是,该巨轮保留了传统的船帆,在风向许可时借助风力节省燃料。为此,巨轮上有6个桅杆,从前至后依次用“星期一”至“星期六”命名,风帆总面积为1686平方米。
“大东方”号满载排水量32160吨,自重13245吨,最大载重18915吨,长211米,宽25米,空船吃水6.1米,满载吃水9.1米,有4层甲板,装备有20艘救生艇,配置船员418名,载客4000人,航速每小时26公里。
在1901年英国“凯尔提克”号客轮下水前,“大东方”号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最大人造移动物体纪录。
5.“大东方”号运营北美航线,被称“漂浮的城市”
“大东方”号本来是为澳大利亚航线建造的,但该航线客源不足,2万多公里的航线如果上座率低,往返一趟亏损严重,于是,巨轮公司决定让它运营北美航线。
完成运兵任务后,“大东方”号继续在北美航线从事商业运营。
法国著名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1867年曾搭乘“大东方”号前往美国,他把这次航行的经历写成小说《漂浮的城市》。他写道:“‘大东方’号不仅是一艘巨轮,更是一座漂浮的城市,一座脱离英国本土的郡城,经过跨海航行之后,与美洲大陆连为一体。”
6.“大东方”号后期铺设海底电缆,桅杆成了利物浦足球俱乐部旗杆
“大东方”号航速较慢,无法与随后建造的吨位较小但航速更快的轮船竞争,加之美国内战导致客流不足,巨轮公司运营“大东方”号亏损严重,不得不出售这艘巨轮。
“大东方”号的新主人成立了“大东方轮船公司”,并把这艘巨轮稍加改造,用于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在1865年至1868年期间,它共铺设了52200公里长的海底电缆,其中的一条电缆至今仍在使用。
铺设海底电缆的任务完成后,“大东方”号重新从事客运,但仍未能取得成功,后来又把它改造成观光船、海上音乐厅和广告船。1888年,它再次被拍卖,被人用1.6万英镑的价格买走,买主把它拆解当废铁卖了。
当时的利物浦埃弗顿足球俱乐部买下了“大东方”号最高的一根桅杆,把它当作旗杆立在利物浦安菲尔德足球场。1892年5月,利物浦足球俱乐部成立后,安菲尔德足球场成了该俱乐部的主场,这根旗杆至今仍然屹立在那里。
进入20世纪,世界不少国家能造万吨巨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万吨军舰也不在少数。
在1918年至1922年期间,中国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前身)为美国建造了4艘同等规格的万吨远洋货轮,蒸汽机也由江南造船所制造,它们是“官府”号(MANDARIN)、“东方”号(ORIENTAL)、“震旦”号(CATHEY)和“天朝”号(CELESTIAL),船长130.7米,宽16.8米,空船排水量4750吨,满载排水量14750吨,载重1万吨,航速每小时24公里,合同价是每载重吨位195美元,4艘共计780万美元。美国运输部对这4艘万吨巨轮的建造质量十分满意,称它们工程坚固,配置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