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将收录截止日本投降前的联合舰队建成的水上飞机母舰、潜水母舰、早期的装甲巡洋舰、三等巡洋舰和战时的特设巡洋舰。这些军舰很多都是大家伙,虽然设计用途并非在第一线作战,但却是一线军舰不可或缺的力量倍增器。日本海军虽然极端强调进攻,强调“好钢用在刀刃上”,但仍然设计和建造了为数不少的这类“倍增器”,值得关注。
接上期:
二、特设水上飞机母舰
日本海军深知专门建造的军舰数量与强大的英美海军存在差异,特别预留了将精选的民用轮船改建为军事用途的可行性,并冠以“特设”字头。最为人熟悉的是“特设巡洋舰”,即相当于欧美的“辅助巡洋舰”,实际上,此类改装船还包括了航空母舰、炮舰、扫雷舰和水上飞机母舰等等。
鉴于日本最早的水机母舰就是用商船改造,且水机母舰不需要在第一线作战,对航速和抗沉性要求并不苛刻,因此改造这样的特设水机母舰对日军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
图1. 日本海军常用的吴式二号弹射器,使用火药爆燃为动力
被征用的大型货轮往往在横须贺工厂进行紧急改造,通常在前后桅的甲板上各设一个铁木结构的飞机零件库(注意不是机库),搭载的8-12架水上侦察机直接固定在甲板的滑行轨道上。这些货轮原有的3座门式吊车也被保留,后甲板一侧加装1-2座以火药为动力的吴式二号5型弹射器,用于弹射水机。船体内部舱室会进行调整,设置飞机备件库、弹药库、航空汽油库和航空人员住舱。信号系统和探照灯也进行改造,舰首、尾各增设一座火炮平台。
图2. 十四式水侦E15K“紫云”,日本人对水上飞机有近乎偏执的热度
特设水机母舰被视为在第一线快速部署水上飞机的浮动基地,作战中通常停泊于近海安全水域中的锚地,派出水上飞机执行侦察、扫射和校正炮射等任务。水上飞机偶尔也会参与空战,特别是在全面侵华战争初期,由于中国空军装备的战斗机较弱(为了兼具轰炸能力,中国空军往往会选择战斗轰炸两用的机型),日本水上飞机经常与中国空军战斗机展开空战,凭借其在续航力上的优势逞强凌弱。
图3. 长江上的空战,中国空军第24中队2401号机击中一架九五水侦
1. 香久丸级特设水上飞机母舰
图4. 1938年状态的“香久丸”,注意舰桥前后的水上飞机
第一级特设水上飞机母舰香久丸级包括“香久丸”和“衣笠丸”,同属东京国际汽船社的香久丸型远洋货轮,同型船还有一艘“香椎丸”,未实施改造。
1937年起,“香久丸”和“衣笠丸”被征用改为特设水上飞机母舰,并在结束改装工程后立刻赶赴中国前线,其搭载的水上飞机频频出动,执行空中侦察和火力支援任务,为日军在长江中下游的进攻提供了有效的协助。
1938年秋该舰甚至深入到九江附近,为日军的长江攻略提供支援,其中“衣笠丸”的8架九五水侦先后支援了杭州作战以及其后的青岛、广东、海南岛等作战。
图5. 1938年,停泊于中国沿海的“衣笠丸”,同样可见前后甲板的火炮和水上飞机
在侵华战场的行动结束后,两艘香久丸级作为特设水上机母舰的身份也被解除,被拆除航空设备重新成为货轮。
性能诸元:
排水量:6804吨(标准)主尺度:138.95米(全长)/18.59米(宽)/8.77米(吃水)动 力:1台川崎MAN型柴油机,7740马力航 速:18.7节火 力:2座单装十年式120毫米L/45高炮,2座单装三年式76毫米L/40高炮,2座单装九六式25毫米高炮,2挺13毫米机枪舰载机:九五水侦×6,九四水侦×4,弹射器×2
舰史:
2. 神川丸级特设水上机母舰
图6. 神川丸级特设水上机母舰画作
仅有来自东京国际汽船社的两艘香久丸型当然是不够的,日本海军又征用了川崎汽船社于1936年订购的四艘柴油推进高速货运船,分别为“神川丸”、“圣川丸”、“君川丸”、“国川丸”,它们都得到了日本海军船舶助成金的资助,这通过其近乎顶礼膜拜的名称首字组合“神圣君国”就可看出来。
神川丸级是比较活跃且知名度最高的一级,几乎全程参加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川崎汽船社原本将这四艘远洋高速货船用于日本往返纽约的商业航线,首舰“神川丸”竣工半年后便被征用、改造,投入中国战场作战,余下三舰则在1941—1942年间陆续被征用,也在改造后投入了太平洋战场。同级舰中仅有一艘“宏川丸”(Hirokawa Maru)未改造。
图7. 神川丸级线图
相对于香川丸型,神川丸级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增设一部吴式二号5型弹射器,可用于弹射最新式的零式水观和零式三座水侦,其洋上侦察、战斗的执行能力由此大为提升。
“神川丸”(Kamikawa-Maru):
图8. 停泊于厦门港的“神川丸”,拍摄于1937—1939年间。可见其前甲板搭载九五式水侦,后甲板搭载九四式二号水侦
1941年5月,该船在实施第二次改造时加装了一部吴式二号5型弹射器,开战后参与了入侵马来半岛、莫尔兹比港(担当建立水上飞机基地的任务)、阿留申群岛、瓜岛等诸多行动。
短短25天之后,5月28日深夜,“神川丸”在新爱尔兰岛卡维恩北方海域遭美潜艇 “淘气鬼”号(USS Scamp (SS-277))的 鱼雷攻击,这一次她没能逃脱,成为第一艘被击沉的特设水上飞机母舰——当时美军潜艇刚刚克服鱼雷质量极差等弱点,展开了对日军运输船、辅助船只的大规模水下绞杀战。
“圣川丸”(Kiyokawa-Maru):
图9. 战前仍然是川崎汽船的商船状态的“圣川丸”
“君川丸”(Kimikawa-Maru):
图10. “君川丸”1942年12月摄于大凑
图11. “君川丸”模型彩绘
“國川丸”(Kumikawa-Maru):
图12. “国川丸”模型彩绘
Pit-road开有该级舰的模型,均为水上飞机母舰版本,但只有“君川丸”(W51)和“神川丸”(W52)两舰。两盒模型的区别好像是“神川丸”多了两门76炮。两个船的飞机都是零式水侦和零式水观各3架。
图13. “神川丸”模型彩绘
性能诸元:
排水量:6853吨(标准)主尺度:146.15米(全长)/19米(宽)/8.23米(吃水)动 力:1台川崎MAN式柴油机,7500马力,单轴推进航 速:19.5节火 力:45倍口径152毫米舰炮2门(从其他报废舰上拆装得来),13毫米双联装高射机枪2座。
舰载机:零式水侦(E13A)×4,零式水观(F1M)×8,弹射器×1
3. 相良丸级特设水上机母舰第三级特设水上机母舰相良丸级包括“相良丸”和“讚岐丸”2艘,是日本邮船社在之前的N型和A型高性能货轮基础上开发的S型远洋货轮的前两艘。“相良丸”比正常的S型排水量小2000吨,因为S型为了应对太平洋上的风浪,本来是作为遮浪甲板船建造的,在建造过程中简化了结构以增加载货量,故而排水量也相应减少。
“相良丸”原计划用于纽约航线,不过随着时局恶化,为防止船被扣留,该船最终运用于西雅图航线。“讚岐丸”则在东向的环球航线上服役,初航就完成了再横滨-洛杉矶以及横滨-巴拿马运河-伦敦的货运任务。
图14. 1942年时的“相良丸”
富士美(Fujimi)已经把本级的两条船都开了出来,40109和40099,不过板件只能给个及格分数。飞机是旧版的,有滑车但没有螺旋桨;飞机为零式水侦和零式水观各3架。
图15. 相良丸级特设水上机母舰模型彩绘
性能诸元:
排水量:相良丸7189吨(标准),讚岐丸9246吨主尺度:146.22米(全长)/19米(宽)/9.83米(吃水)动 力:2台三菱柴油机,9600马力航 速:18.7节火 力:2座单装十年式120毫米L/40高炮,2座单装40毫米高炮,2挺13毫米机枪舰载机:零式水侦(E13A)×4,零式水观(F1M)×4,弹射器×1
舰史:
4. 特设水上飞机母舰“山阳丸”
1930年6月,大阪商船社为了突破一次大战后海运不景气的局面,陆续完成了6艘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货轮畿内丸型,紧急投入纽约航线,该型船标准排水量8357吨,柴油主机输出功率7200马力,航速达18.44节,超过了当时横渡太平洋的大型客轮的平均速度。1930年11月完成的第3艘“山阳丸”在处女航中以25天又17个半小时的速度刷新了横滨-纽约间的航行记录。
图16. “山阳丸”图片很少,只找到这幅CG作品
1941年8月,“山阳丸”被海军征用改造为特设水上机母舰,与“神川丸”一起编入第三舰队下属的第12航空战队,从马来半岛登陆作战到瓜岛作战,该舰一路参加了战争初期主要作战行动的支援。
性能诸元:排水量:8360吨(标准)主尺度:136米(全长)/18.44米(宽)/12.19米(吃水)动 力:1台三菱柴油机,7200马力航 速:17.5节火 力:2座单装十年式120毫米L/40高炮,2座单装九六式25毫米高炮,2挺13毫米机枪舰载机:零式水侦(E13A)×3,零式水观(F1M)×8,弹射器×1
舰史:
在海军兵器和技战术大发展的年代,通过改造现有船型获得新的战斗力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同一时期的欧美海军也进行了很多的尝试,日本海军的诸多做法在那个时代毫不逊色于他国水准。但是,在实战中的最终表现,就需要用更多的篇幅来追踪和分析。
-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