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浩瀚的沙漠上,烽火台的一股浓烟直立上升,在空旷的黄河边,落日是那样的圆,那样的红。
【出典】 王维《使至塞上》
注:
1、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2、注释: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奉命 出使。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候骑:一作“候吏”。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3、译文1: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译文2: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译文3:
轻装上路,前去慰问守卫边疆的将士,路过我朝属国的居延海。我就像是路旁的蓬草已长在国境之外,又如天空飞行的大雁早已飞进了胡人的领地。沙漠里一道孤烟直上云霄,倍感苍凉;黄河源头的落日又红又圆,景色壮丽。在萧关遇上出来侦查的探马,探马禀报说都护大胜后,驻扎在燕然城。
译文4:
轻车简从到边塞驻军中慰问,使臣的车轮已经驶过了居延。就像路边的蓬草随风匆匆出了唐朝的边界,又像长天中的大雁,向北飞到胡地的蓝天。只见莽莽的黄沙上挺拔着一柱灰黑的燧烟,黄河如带,低悬着一轮苍凉浑圆的落日。行程遥遥,到达了萧关,侦骑禀报说,主将在前线作战。
4、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家于蒲(今山西永济),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从15岁起,他游学长安数年,并于开元九年(721)擢进士第,释褐太乐丞,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曾先后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他也向宰相张九龄献诗以求汲引,官右拾遗,又一度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还曾以侍御史知南选。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乱起,至德元年(756),叛军攻陷长安,他被迫接受伪职。次年两京收复时,他因此被定罪下狱;但旋即得到赦免,不仅官复原职,还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不过,王维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761)卒于辋川别业,年六十一。
在当时许多想建功立业以扬名不朽的才士一样,王维早年对功名亦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他在《少年行》中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其《送张判官赴河西》诗则云:“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声调高朗,气魄宏大。王维赴河西节度使幕时到过塞外,他出塞前后写的诗,如《从军行》、《观猎》、《出塞作》、《送元二使安西》等,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
但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据《蓝田县志》记载,王维墓位于辋川乡白家坪村东60米处,墓地前临飞云山下的辋川河岸,原墓地约13.3亩。现被压在向阳公司14号厂房下。《唐右丞王公维墓》碑石被向阳公司14号按石料使用,压在水洞里。墓前遗物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督邮程兆声和陕西巡抚毕沅竖立的碑石两座,“文革”中被毁。王维的母亲也葬在此地,交通部六处修辋川公路时将王维母坟塔平毁。
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直到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5、《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曹雪芹《红楼梦》中借书中人物香菱之口评价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高度评价此诗颈联两句:“‘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形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此诗在今人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等的著作《唐诗排行榜》排名第65名。该排行榜以“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次数”六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古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73名,现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26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70名,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77名,文学史录入次数排名第42名,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排名第3名。
6、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香菱学诗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7、“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这首诗歌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率部与吐蕃作战获胜。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前往凉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本篇即作于出塞途中。作者通过描写塞外的奇特风光和对自然景色的强烈赞叹,表达和抒发了自己离廷慰边的失意心情和伟大的爱国情怀。
《使至塞上》是一首融写景叙事于一体的叙事诗,整首诗句式短小(五言律诗)、语言精炼、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来意味深长,使人浮想联翩。与其它大多诗歌相似,本诗记述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但它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传神之笔独领风骚。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诗,笔者归纳了如下四个特点:
一、运用了正面衬托的修辞艺术手法。这两句诗写“大漠”、“孤烟”,写“长河”、“落日”,看似几个漠不相关的景物的简单罗列,实际上,其间是密切联系的。在这里,“大漠”与“孤烟”互衬,“长河”与“落日”互衬,作者以景物之单调写塞上之广阔,“以阔大苍茫的意境,衬托哀婉凄美的情思”,从而把塞外风光描绘得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这两句诗对前面的诗句也起到烘托作用。诗中,作者以“单车”点明自己当时的身份和心情,以“征蓬”和“归雁”对应“单车”作喻自比,修辞抒情,之后,又突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旷远境地就更显其孤寂苍凉了。
二、运用了绘景溶情的移情艺术手法。在这两句诗中,作者运用绘景溶情的移情艺术手法,把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情感进行了艺术的物化,通过组合“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一个个的特写镜头,巧妙地将感情、气氛、形象融合为一,造成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使得情因景而真,景因情而活,一幅奇特壮观的塞上风光图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以虚写实。在这两句诗中,“大漠”与“落日”是静景,“孤烟”与“长河”是动景,以“孤烟”的动衬托“大漠”的静,以“落日”的静衬托“长河”的动,动静结合,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大漠”与“长河”是大景,“孤烟”与“落日”是小景,“大漠”、“长河”因“孤烟”、“落日”之小而显其大,“孤烟”、“落日”因“大漠”、“长河”之大而显其小,这样,景物之间大小、动静相交叉,更加使其错落有致、浑然一体。这里,写塞外风光的奇特壮美是虚,写作者的凄楚孤寂是实,即,作者正是通过描写塞外风光的奇特壮美来表达他此时的失意心情的。
四、“直”、“圆”两字运用巧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如异峰突起,于平常中见新奇,作者以新鲜的直觉感受写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观景色,却是因为“直”、“圆”两字传了“烟”、“日”之神,“大漠”因“直”的“孤烟”而更显其空旷,“长河”因“圆”的“落日”而愈显其凄凉,整个诗句由此而产生出空间感和立体感。“直”,状“孤烟“之高,隐状“孤烟”之浓黑;“圆”,状“落日”之低,隐状“落日”之残红。诗中,“直”字和“圆”字不仅正确地描绘了当时的塞外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美国哲学艺术家奥尔德里奇认为“艺术成品是一种表现性描绘。”(所谓“表现性描绘”,就是凭着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去“领悟”审美客体,然后通过媒介把经过“心灵化”了的审美客体描绘出来。)“诗人通过词句在各种奇特的结合中并列达到了表现性描绘,这些结合在媒介和内容中体现了新的含义。”(《艺术哲学》)依奥氏理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显然是非常成功和精彩的“表现性描绘”。那么用这段奥氏理论来概括《使至塞上》这首诗的艺术效果和艺术魅力就再恰当不过了。
8、渭城在哪儿?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
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舍,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莱,在四周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以偿。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旷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
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名《渭城曲》)
今夜,月色宜人,独坐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那一边。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
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人哒哒的马蹄。不就是沙漠吗?他们就是为了沙漠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而来;为了“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奇异而来;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自信而来。
于是,唐诗中出现了离别,出现了折柳。
客舍对饮,灞桥折柳,这种习俗不知是否起于唐代,然而却被唐人挥洒得淋漓尽致,情意万千。当他们拉着马缰绳,立驻斜阳下的驿道边,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时,风吹动着他们青色的长衫,飘飘欲飞。
唐代国势强盛,读书士子人人奋袂而起,走出书斋,离家别子,仗剑远游,去河朔,去塞上,去长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禄,入世之心极重。可一旦他们发现追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爆发了,最终选择义无反顾地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揖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寻找新的起点。
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入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树常青。唐代文人的腰杆同笔杆一样,铁硬。因而,唐诗就显得洒脱,富有个性;而唐代的诗人们漂泊南北,沦落天涯,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
别,是经常的;聚,是短暂的。可唐人的感情从没被滚滚红尘所消磨。相反,由于长
期漂泊在外,他们更需要友情慰藉。于是,他们更看重友情。倾盖如故,一见倾心,彼此从
不因身份、地位与政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也不因生死而隔离。
唐人,真是太多情了。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然而,柳条一年一青,岁月却慢慢老去,唐人衣袂飘飘,迈着潇洒的步子,一步步走入历史的深处,成为一处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 (大唐柳色 余显斌 选自《读者》2010年第13期)
9、唐诗不乏豪言壮语,其中一例是王维〈使至塞上〉一诗的佳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原诗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此诗作于唐开元二十五年春夏之交,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分出塞慰劳,顺便察访军情。在赴边塞途中,诗人写下此诗。
当时的王维,仕途失意,因奸臣李林甫把持朝政,将他排斥,唐玄宗派他出塞,其实是降职,诗人心情难免孤寂,所以诗的前四句,写他千里迢迢,"单车"去"边地",孑然一身,抬头见到胡雁归飞,触景生情,想到自己远离故国,如断根飘蓬。
但后四句笔锋一转,大漠奇景,感召他从孤寂转为豪情,在萧关遇见骑兵侦察,得知都护官仍在前线燕然山克敌,爱国热忱油然而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此宏壮的景色,在无边的大漠,烽火台上一缕孤烟直上青天,配上长河似带,浑圆落日降临,好一幅开阔画面,体现了雄浑意境,而大漠的粗犷精神,跃然诗上,难怪近代文评家王国维赞誉此两句诗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古称的"大漠",又叫旱海,维吾尔语叫"库姆",蒙古语叫"戈壁"。
根据今日的地理学,这些都是荒漠,特点是气候干旱、降雨稀少、植被稀疏、土地贫瘠;而荒漠又有石质、砾质与沙质之分,如今都称石质和砾质大漠是戈壁,沙质大漠是沙漠。史书中的大漠、沙漠与戈壁在地域的分布上经常相互交错,混而为一。
至于王维目睹的大漠在哪里?近代研究,认为这景观是在宁夏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那应是中国的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横跨宁夏、甘肃、内蒙古三省。此一大漠与黄河相依相偎,其豪放与黄河的秀美融为一体。
当然,中国大漠不只是在宁夏。整个大漠,广袤千里,呈一条弧形地带横亘西北、华北和东北土地上,北界西伯利亚,西接阿尔泰山,东连大兴安岭,南逾阴山。史书更将大漠分为漠北与漠南。
漠北多山,从西向东,山势蜿蜒,气势宏伟,各山之间,河流交错,湖泊纵横,水草肥美,宜于畜牧。
西汉武帝时投降匈奴的李陵,曾在〈答苏武书〉中描述漠北情景:"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这里的"胡笳"指匈奴人的乐器││笛子。
在漠北与漠南之间的戈壁,才见沙浪滔天,刮风时黄尘蔽日,但也有一些地方散布浅泉,积聚大小沼泽。到了漠南地区,由东北向西南斜伸,也是河流及湖泊星罗棋布,并以高原为主体,可见到辽阔草原,是个大牧场, 夏季阳光明媚,碧草如茵,牛羊遍野,牧马奔驰,好一派塞外风光。
总之大漠风光,离不开沙漠、高原、山地、丘陵、河流、湖泊和草原,构成多样面貌。但一般人心目中的大漠,是万里黄沙。香港歌星徐小凤唱的〈黄沙万里〉歌词有云:"黄沙万里没有尽头,随风而乱呼呼吹奏。蹄影凌乱不退后,风沙尽承受。"这种情景,最易使人联想中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 1865-1952)形容该处是"死亡之海",而"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解作"进得去,出不来";波斯语的意思是"就连无叶小树也不易生长"。
塔克拉玛干的大漠景观,全是一望无际的沙丘。而在新疆,流行一个传说:
很久前,西域人想引山上雪水灌溉干旱之地,终于求得一位神仙的两件宝贝,一是金斧头,一是金钥匙。结果金斧头交给哈萨克人,劈开阿尔泰山,引来泉水;而金匙交给维吾尔人,本想打开塔里木盆地的宝库,怎知金钥匙被神仙的小女儿丢失,神仙一怒之下,将女儿囚禁在盆地,盆地中央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千百年来只见漫天风沙泣诉。
晋朝高僧法显在《佛国记》对该处的描述,是"沙河中多有恶魔热风,遇者皆死,无一余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
没有人愿意遇到大漠沙暴,飞砂走石,天昏地暗,眼不能睁,方向莫辨,有如陷入绝境。大漠的迷人,应是奇峰、鸣沙、湖泊、清泉。漫漫黄沙,配上疏落湖水,以及生命力强的绿色植物,加上远古岩画、神秘墓葬以及零星的古城和烽燧。
观赏大漠风光,应让人感受到宇宙的博大浑茫,平静祥和,还是王维的佳句给人以美的享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通过香菱之口,谓茫茫无际的沙漠,只用一个"大"字状其景观;而在那荒凉无边的背景,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黄河杳无尽头自然是"长",长河上一轮圆圆落日,以"圆"配前面的"直",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了。
10、许多年前,一直很想去西夏,去真正大漠的深处,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历史上,这片土地长期是北方各族与中原王朝争夺的地方,曾经留下大量古老的人文历史遗迹。而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然是在宁夏大地上立国建都的西夏王朝,西夏独特的方方正正,飘飘洒洒的文字与文化历史,依然是现在和将来的人们喜欢追逐探究的谜。
黄河,流经过这片土地,滋润了它,贺兰山就位于西北,六盘山横贯南部,多种地形造就丰富的旅游资源。
来来去去大漠好几次了,每次在它的上空盘旋,看大片大片的荒漠上纵横交错着不知什么年代干枯了的河床,一不留神内心就被震住了。
那年冬天的城市除却土黄色外似乎很多地方没有别的颜色,整个感觉大地是灰扑扑的,可春天去时,却是那么五彩斑斓,四季分明,前后反差就是这么大。
世界上最贫瘠的地方是荒漠,因为它缺水干旱、寸草难生,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也是荒漠,因为老天爷把最美的色彩和想象空间给了它。
这里沙漠和绿洲并存,既有富饶的“塞上江南”,又有人迹罕至的荒漠。千古以来,更有大量戍边诗人留下的诗篇。这唐诗宋词颂吟过的地方,风光还是千年前那般令人心驰神往。
来到大漠,最想去的地方竟是一个叫海原的地方,海原是个厚重、沧桑和美丽而带有传奇色彩的黄土地。
想去海原那个叫哨马饮的地方。那里之所以叫哨马饮,相传山村对面的营盘山顶有座营垒遗址,是当年的宋军侦察西夏军情的哨所,营里的官兵经常到山下的沟里的大树旁取水饮马。因此叫“哨马饮”也叫“哨马营”了。
更想看哨马饮那棵举世闻名,已经有了五百年历史的,被地下一股巨大的力量扭曲的树。很想就这么坐在它的下面,看它的四季变迁,看它雨雪霏霏,看它落叶纷纷。于是在睡梦中多了对它的无比憧憬,哨马饮多好听的地方啊!
当有一天,站在大漠飞沙的黄土地上,站在残壁颓垣里,淡淡的黄沙会在周围飞舞,朦朦胧胧的。远处的天边已经笼罩在黄沙之中,而你也早早置身其中,难辨东西了。
在夕阳下,当你静静的凝视,那里的景色和线条永远的明朗简单而色彩却变幻万千。了解它的历史后,还会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凄美,即便时光流逝,岁月如梭。
依稀仿佛空气中还有一种熟悉的气息,暖暖的阳光就会抚慰还在隐隐发痛的心。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香菱(《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撩开风情万种的门帘,走进大千世界,一个民族,从遥远的东方嫣然走来,义无反顾地铸就了一个东方不败的神话。
我像婴儿般醒来,睁开一尘不染的眼睛,问天问地,你,究竟有多大的包容心,又有多大的魅力?毅然韧性地挺过了刀光剑影,熬过了凄风苦雨,以独特的象形文字,将胡、蒙、清、鲜卑人等统统汉化,成就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在你面前,我是一个婴儿。我在你温暖的怀抱里任性地撒娇、贪婪地哭闹,那有叶子一般经脉和纹路的紫色娇娆,像泉眼一样甜蜜着我的心跳,一次次将它噙入嘴角,它将我干涸的激情和诗意灌浇,幸福在饥饿的泪水里欢笑。
在你面前,我是一个醉汉。我怀揣着一部《康熙字典》,轻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一步三晃、跌跌撞撞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灵魂在《诗经》里散步,思想在《九问》中沉浮。奏一曲《将进酒》,一汪入喉,与尔同销万古愁,醉心?醉魂?吟一阙《赠汪伦》,一醉成诗,桃花潭水深千尺,渡你?渡我?李白斗酒诗百篇,风流。青梅煮酒论英雄,曹刘!
啊,大汉民族,我每天都在你霞光的瀑布里醒来,你是我最亲的人,你生我育我爱我疼我,我敢不孝敬?
我以虔诚,跪拜于蒲团,为你祈祷……
岁月流金,夕阳正红。铮琮驼铃,响彻云空。
是谁,探臂苍穹,采摘天堂梦境?是谁,马踏飞燕,铸造大漠雄风。
透过芨芨草、骆驼刺、沙枣花,穿过荒漠兰、仙人掌、胡杨林,我向着大漠深处凝望。起伏的沙道,斑驳着岁月的古老;呼啸的风涛,吟唱着历史的歌谣。
孤烟、流沙、骆驼铃,一缕缕把谁的目光凝定?
琵琶、古筝、马头琴,一声声将谁的心弦拨动?
血色黄昏,那是谁的叮咛?茶马古道,那是谁的倦影?
琵琶老店,那有谁的离痛?楼兰古城,那有谁的遗风?
从《凉州词》和《阳关三叠》飞出的雄鹰,吟唱着一代天骄足踏欧亚大陆的古老神话,在一片惊天鼓角中震响了多少炎黄子孙的心魄。茫茫戈壁,我的热血在流沙深处燃烧,几许搏击的豪情玉树临风。成吉思汗,你是沙漠里的仙人掌,你有钢针金枪;你是沙海里的胡杨,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啊,大汗,请带我远征吧,我不是花木兰,我是一个铁铮铮、响当当的真正男子汉,我要与你并肩作战。大汗,你看到了吗,我的骄勇正与你一起驰骋疆场……
夕阳敛尽了余晖,只有黄昏,还伫立在风中,悄然徘徊。荒凉边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只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冷艳地站着。时光在这里宁静,与海市蜃楼重叠。此时,孤是一道靓丽真实的风景,此刻,独是一股清爽沁心的甘泉!真想,把我的孤独嫁接在冉冉升起的那股浓烟上,像参天大树一样笔直地冲向天空,向着蓝色的梦境生长。
我在沙漠里漫漫羁旅,是谁掀起了我内心的风景?极目处,思念葱葱郁郁。我沿着驼队的足迹,寻觅,我看见所有的流沙和漠风都饱含着绵绵的情意,入髓入骨。你是沙漠里的那一片绿洲吗?一弯清浅,足够享用一世。一丛碧绿,足以葱茏一域。牵梦的蝴蝶张开了温存的臂膀,深情地抱着兰儿的花蕊沉醉;婉约的画眉放开了甜美的嗓音,尽情地吻着睡莲的红唇曼飞。雾岚沉浸在优美的舞曲里,与风儿翩翩起舞。草儿放下温柔的心事,与鱼儿一起,静静地等待小雨的到来。那一片芦花,充沛着蓬勃的张力,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旋律和诗意托起,将大漠的干枯和静逸凝固成千古绝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星儿和月光,都不会孤独,它们把璀璨的光芒照在水面上,反复濯洗着清澈的心房。你看,又是铅云笼皓月,星空堆香雪。且留一枕花香、半帘晓月,不妨,我们就在淡月疏影里,一直吹笛到天明吧。让我们剪一段岁月的锦,织成一袭梦想的霓裳,漫看云卷云舒,淡忘点点愁苦,陶醉在这如梦的沙漠绿洲吧!
往事如烟,大漠何在?战刀、雕弓、牙旗和羌笛还在千里黄沙里飞舞吗?
沙漠之舟的铃声已将古战场淹没,留下的只是沙海中泛起的神秘遐想。
继续出发吧,带上你的梦想。
夜光杯里斟满的美酒,是你含羞的娇柔吗?丝绸路上拂动的红柳,是你摇曳的清愁吗?
我看见一抹青烟悠悠升起,那是你似曾相识的笑容吗?像海浪那样饱满,蕴涵着馨香瓣瓣,滴落在在岁月的岸滩,流淌、舒展。
漫步黄沙,心系流云,逝水年华,轻如云烟。荷香把盏,晨露为茶,走过的花开紫陌,万物依旧,深深凝望,一路芬芳。一些云烟拨开,你踏着露花丝雨的风采,婉约而来。听,是谁在浅唱低吟?携一帘幽幽的梦寐蹁跹,任眉眼打湿诗行,酝酿绝美的画卷;剪一缕脉脉的晓风朗月,让柔情穿越视线,迷醉唐宋的古典!你用真诚唱出一双翅膀,如烟般柔软而漂亮,请带上你的侠骨柔肠,抖落荒凉和枯黄,朝着你的绿色梦想,飞翔。
浩渺沙洲,满目劲秀。孤烟是直的,胡杨是直的,骆驼的脊梁也是直的。大漠长风也许会吹弯跋涉者的身躯和思量,却永远也吹不弯他们执着的意志和梦想。
那一夜,我在敦煌,笔直的寒风裹着沙粒敲打着我的梦想。鸣沙山,敦煌的奇观,直率而坦然,刚硬而柔软,我读不懂它的性别。在敦煌,我用沙子洗浴,然后捧读经卷。我隐约看见一位反弹琵琶的飞天,正对我微笑,算是对我虔诚的回报。她的微笑比蒙娜丽莎还要古老,我的心随着她的裙袂在飞飘。
那一日,我在克拉玛依,看见那一片胡杨林,正而直。它们头顶蓝天,脚踏黄沙,同生共长,组成了一个巨大屏障,形成了一片光合地带,释放着生命的芬芳。
那一月,我登上长白山,只想把我坚硬的骨骼搁在它那锋利的刀刃上,亮一亮,自己的气魄和胆量,听一听,来自天籁深处那一声刚直的回响。一群直爽的汉子,举起一碗碗能照出云影的好酒,向我祝贺:兄弟,干了这碗带血的云朵!我们,曾在长白山的剑下,死过。
那一年,我凌波海上,追风逐浪。你屹立涛光,放飞梦想。我以花的眼神品你,简单,温婉,细而不腻,浓而不艳。你,“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像一首如歌行板,又似一缕香魂青烟。风尘起伏的季节,你拾起一地的倔强,将芬芳飞扬!那搏击风浪的海燕是你的风格写意,那勇往直前的白帆是你的秉性诠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我们的共同盼冀。
吟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从唐风中走出来的最优美的诗篇,感慨万千。大漠孤烟是缥缈、孱弱的,但也是挺拔、坚强的,我想,那从柔弱中迸发出的韧性,正是大漠的精髓和力量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这种有韧性的孤烟,是你,也是我……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香菱(《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长】
枫叶染红的山山岭岭.如诗如画,郁郁葱葱的林海.满眼诗情。
东临碣石,观渤海的波澜壮阔;西赴边关,望塞外的大漠孤烟。无论是巍峨起伏的山岳,还是尘土飞扬的古道.风风雨雨屹立千年,不倒的万里长城。剑气如霜,铮铮铁骨。千古一帝,秦皇嬴政。驱匈奴,统华夏。率土之滨,四夷臣服。纵横神州的不朽奇迹.绵延亘古的雄浑气魄。
古朴的秦砖汉瓦啊,筑成你坚实的垛角;奔腾的塞北群山啊,赋予你婀娜的身腰;苏武文天祥的风骨呵,支撑起你不屈的英豪;炎黄子孙的脊梁呵.聆听到九州骏马的长啸!
铁衣热血,狼烟烽火。我抚摸着城墙上的一块块青砖,仿佛在触摸历史,环视烽火楼台,云蒸雾霭,火烽烟中的凤凰涅盘,不屈的雄姿,依然灿烂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
你,一手挽着边关的冷月,一怀拥着瀚海狂涛,经风雪雨,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搏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搏出九天揽月的雄心和勇气。
你,重重叠叠,向远方延伸,无穷无尽,你可说的清长城有多长?巍峨而上,耸入云端。
你,在美丽的季节里,湛蓝的天空,秋阳如洗,景色浓郁,澄净秀丽。我亲吻你,我拥抱你,我走近你。不朽的长城,我的骄傲.我的感动,我的欢欣.
我不留恋尼罗河畔神秘的狮身人面像上斑驳暗淡的斜阳。我不羡慕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巴比伦雄伟幻灭的空中花园。我痴爱的是燧人取火,神农植禾的那一片旷野。我眷恋着这长城守卫下的万里疆土。
五帝三皇,秦皇汉武。独与天地往来的老子。我畅想乘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去领略庄子的乘物以游心的汪洋恣肆。我愿谒见谦谦君子的万世师表的孔子。我梦想去天苍野茫的草原,追随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谁会凭吊胸怀大志抱石投江的屈子,用灵思巨笔,写下民族深沉浓重的哀愁。谁会携五岳为魂,江河为魄,李杜苏韩为精,一笔刺穿岁月的灰幕。此乡何乡?此愁何愁?日暮乡关?烟波江上!
又是谁,披发佯狂走莽莽中原?零落的西风,离人消瘦。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之,浓于酒,是广寒宫里嫦娥依偎的凄凉,是吴刚伐桂的执拗。或是李白梦中的浩荡瀛洲,宝玉投身的太虚幻境……
五千年的文明,走不尽的山峦起伏,迈不出的草原苍翠。是长白山的雪峰,冷得彻骨;是杏花春雨的江南,让我魂绕梦牵。或小桥流水,或碧血黄沙。猎猎的长风是你的裳衣,也是我的裳衣,无论浅唱低呤,醉舞高歌,还是迤逦的群峰,血迹殷斑,说不尽的英雄传奇,无法相忘的央央江湖。
我们是黄色的脸,黑色的眼,满腔热血的中国人。
我眼中的萤飞,我耳中的蛙鸣,厚重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
我等待着,等待着海枯石烂的爱;我守侯着,守侯着天荒地老的情;我倾心着,倾心着惊虹裂霞穿心透骨的五千年的梦;我眷恋着,眷恋着地陷东南天倾西北,伸手可以采一箩传奇神话的东方!
13、中国幅员广阔,自然风景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风格迥然不同的山山水水。
我的家乡处于辽阔的北国,仔细查了一下,我发现我的家乡原来也处于古时常说的塞外,塞外多指长城以北的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在人们的影响中每当提到塞外首先想起的是一个连年争战的地方,一座孤城,城门紧闭,没有一丝活力,天空,大地,山川,河流都是一种莽莽苍苍的景象,塞外的山水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壮阔,一种无形的天地之大.我的家乡平遥也就是座落在这样的天地之中,也就是这样一种天地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儿女。
西晋文学家孙楚才华横溢,以直言敢谏而流芳千古;东晋玄学诗人孙绰博学善文,以挺身上书而名播史册;东晋史学家孙盛秉笔直书,以不畏权势而名播史册.元末明初,祖籍平遥的刘基清廉正直,博通经史,以奇才大略扶佐朱元璋开创了明朝社稷;商人雷履泰,以超人的聪明才智和开拓精神,首创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成为中国金融史上的杰出人才。
这些都是顶天立地,干言敢谏的人才,他们的性格与北国风景相似相融。
南方的风景充满了柔情,江南水乡是人们说到南方唯一可以用来形容南方的词语.江南山水明净秀美,更体现一种柔美.与北国不同,南方多产美女,昭君,西施,貂蝉都是南方人.而南方更多产诗人,李白,杜牧,杜甫,李清照,各个诗才华横溢,李白大声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诟人.‘‘为南方诗人喊出了风采。
北方因山而直率,南方人因水而柔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同的山水孕育了不同文化,有了文化给山水更添了几分精神和韵味。
14、在我国古代的诗文中,“落日"的意象是极其丰富的。从最早的原始先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我们似乎可以悟出些什么,“日落”就意味着休息。在有了“家”这个温馨的概念以后,“日落”又赋予了“家”的含义。在《诗经》古风“君子于役”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日之夕"的时候,正是牛羊归圈的时候,也是离家的人儿回家的时候。当然,也是家人思念在外的亲人的时候。
到了宋代诗人李觏 的《乡思》,“落日”的意思就非常明白了。“人言落日即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又被暮云遮。”这里的“落日”,很显然是对千里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思念。而这种思念之情,在元曲杰出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前面一连串萧瑟苍凉凄苦的环境描写,表达了天涯孤旅漂泊沦落的人儿内心的黯然与悲伤。
“落日的惆怅”不仅表现为对“家”的思念与留恋,还常常表现为离别的伤感和对爱人友人的不舍之情。大诗人李白的《送友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不仅是在写景,而且还巧妙地运用比喻,把友人比作天边的浮云,“人生到处知何似,恰如飞鸿踏雪泥”谁又会知道浪迹天涯飘忽不定的行踪究竟会落到何处,无限关切之意溢于言表;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是那么徐缓,恋恋不舍地把最后的光线投向了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这不正是诗人此时此刻心情的写照吗?元曲代表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一句也确有这方面的作用。
其实“落日的惆怅”里,还包含一种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即将过去的珍惜。这种珍爱怜惜之情,我们可以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一诗中约略读出,“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在两枝残败的红牡丹即将被晨风吹尽的时候,诗人只好点起火把及时观看。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大体是相同的。苏东坡的《海棠》一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柱照红妆”也表达了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怜爱与向往。
事物是客观的,又是辩证的。落日的美好,总是带有些许悲壮和苍凉。当年大诗人王维奉命赴西河慰问将士,途中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瑰伟的诗句,它写尽了塞外奇特壮丽的优美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绝唱。一个“大”字写出了浩瀚沙漠的广阔无边;一个“孤”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单调古板;一个“直”字,表现了一缕孤烟的劲拔坚毅,;一个“长”字既写出了九曲黄河的壮美,又衬托出茫茫沙海的壮观;一个“圆”字,看似直白,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了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多少年来,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和喜爱。
“落日”其实是一种假象,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在围绕太阳循环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所谓的“惆怅”都怪我们人类的自作多情。但反过来一想,如果人类真的没有了丰富的情感,这世界与原始洪荒又会有什么两样?是的,我们人类就生活在无限的矛盾对立之中。面对落日,面对夕阳,让我们还是唱起那首大家都喜爱的《夕阳红》吧。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沉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有多少情和爱都化作了一片夕阳红。
15、掬一捧江南水韵,携一缕塞北清风。最喜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前世我就是胡服猎猎的女子,却热爱烟雨江南的男子。今生我是烟雨江南的男子,却独爱潇洒塞北的女子。我苦苦等了一千年,你却总没出现。原是我前世负了你,却得到如此惩罚,也许今生再也见不到你,那一骑红裳永远只能在梦里了。你说过要和我慢慢变老,可你又去了何方?只见陌上烟柳映云霞,妖娆孤荷染风尘。依楼吹箫箫声远,风霜浸染枫林醉。打开爱情长卷,漫天飞絮落花。抚琴抒幽怨,弦断人独瘦。花开花落几番晴,寂寞烟雨去不回。回不去的曾经,追不回的流年,纷纷飘远,弥漫成一川烟雨,满城风絮。
16、记不起是什么时候,丢下了奋斗的行囊,沉沦在那空虚的时光隧道里,一个人,不知道下一站将会停留在何处,将会有谁陪我度过。我每天行走在那没有梦想的地域边缘,寂寞却总是缠绕着我。上天和我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把我的梦想雪藏在那遥远的上空,让我无法触摸。
曾经我把自己心埋藏在那“想象”的记忆里,走不出那片荒凉的沙漠,沉浸在“痛苦”的蓝天下,脚步不曾前行,逗留成遗憾的今天。我看不清前面的旅途,那么的模糊,好像在世界的另一头,也许我永远无法到达那一头吧。我每天无所事事的蔓延着,让孤独在我身心扎根发芽,然后慢慢的爬满我的躯体,侵蚀着我那懦弱的灵魂,直到我生命结束的那天。
曾几何时,我总是一个人徘徊在那没有梦想的地狱之门,浑浑谔谔的生活着,没有丝毫的希望,我把忧伤填补在那空白的格子里,慢慢喜欢上那种叫做悲伤的东西,喜欢上一个人静静的望着沉寂的夜色,我伴着这些寂寞的东西入睡。
现在的自己,不会再沉沦在那些没有翅膀的天空下了,我要拾起我那双飞翔的翅膀,在下一站努力的去展翅翱翔,飞往那通向成功的远方。不管顺风还是逆风,我都会努力的去飞翔,我不想再漫溯那没有青草的地方,那不是我想要的未来,我要穿越那高耸的云端,领悟那“一览众山小”的快乐;我要越过那荒凉的沙漠,读懂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要跨过那浩瀚的大海,揣测那“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
扬起梦想的风帆,在大海中乘风破浪,坚持着那远航的方向,奋斗在那困难的航道,拥有超越一切的力量,将曾经的一切都丢向大海,让它沉埋在深深的海底,不再浮现在我的世界,不在阻挡我前进的步伐。
以后的自己,将会拾起心中的那个埋藏已久的梦想,牵上坚强的脚步去远航,远航在那片属于自己的大海上,漂泊在那蔚蓝的天空下,坚信自己,梦想一定会转动成现实。
未来的自己,将会站在那成功的舞台上,回忆曾经那些美好的过往,不会再为曾经而痛苦悔恨。
吹晌那梦想远航的鸣笛,挂上奋斗的风帆,在人生的旅途上奋勇前行,不再为一丝丝的失败而畏缩不前,不再为那浅浅的风雨踌躇徘徊,拾起那个坚强的心,一路前行。
拾起梦想的翅膀,带上坚持的信念,一步一个坚实的脚步,那么明天的自己一定会是幸福的,不会后悔昨天的忙忙碌碌,不会害怕今天的战战兢兢,不会痛苦明天的一事无成。
拾起梦想的翅膀,背上奋斗的行囊,撑一支长槁,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17、初秋的午后,阳光不再那么灼热,风,徐徐吹来,顿感清风满怀,舒逸无限。
避开浮世烟火,找一个幽雅静谧的角落,安坐于树荫下,手捧书卷,静静地于文字中穿行,默守清欢。
如今,书已是我心目中最美的风景线,于我而言,书,美于世上所有粉黛,哪天,若没有文字的陪伴,我想我一定会感觉很寂寞。
一直非常欣赏一句诗:“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多读书能陶冶情操,洗涤灵魂,美化心灵,培养正气,炼就豁达胸襟。读书破万卷之后,一定能让男子拥有儒雅风度,让女子变得优雅灵秀。
古诗云:书对于人是“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我真的相信,爱上文字的人,一定能遇见幸福,遇见许多美好。
此生,我在水波里细数光阴的纹路,在流年里倾听生命的梵音,我越来越懂得,水能养人,书能养心。
与文字亲密接触,翻阅唐诗宋词,踏遍秦砖汉瓦,任思绪像花丛中的蝴蝶在岁月流香中上下左右翩翩飞舞……
终于,在墨韵中,我,感受到了李清照“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份忧伤哀愁,感受到了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那份潇洒豪迈,感受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非凡气度,感受到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感受到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雄心,感受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赤诚。
在文字中徜徉,我,欣赏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沙漠广袤雄浑,欣赏到了“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温婉灵动;在文字中静静行走,我渐渐孕育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洒脱情怀。
臆想中,我邂逅了许多古代文人墨客。我,与李白一起举杯邀明月,与苏轼一起起舞弄清影,与纳兰一起横笛锁空楼,与李商隐一起共剪西窗烛,与李清照一起共渡兰舟入藕池……
泛舟于文字的海洋里,一切尘嚣悄然远遁,物我两忘,我的思想得到了净化,灵魂得到了升华。
这一生,我愿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烟水之湄,静静花开,轻轻摇曳。
我不愿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人,我只愿做一个安静的女子,于浮华的世界里守住内心的一份清纯和宁静,耳闻暮鼓晨钟,低眉行走于红尘,撑一支文字的长篙,向书的海洋深处漫溯……携着书香,穿越春夏秋冬。
我,尤爱在万籁俱寂之时,在更深露浓之时,在细雨敲窗之时,一颗素心,捧卷轻吟。我会在众人皆眠时,依着夜色,任文字的烟雨润色成我嘴角上扬的弧线,任文字的花朵兀自弄我花香满衣。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今生,书,永远是我最佳的营养品,也永远是我最佳的养颜品。从今以后,我会选择,在红尘一隅,掸去世俗尘埃,让心境纯澈,与文字为伴,于晨辉暮霭中轻歌曼舞,于梅林竹园里竖琴横箫,挥袖,用万千笔墨谱写一曲精彩美妙的人生之歌。
我要借笺墨丝竹,努力倾听春的呼吸,夏的律动,秋的私语,冬的心声,于淡淡的墨香中寻梦,织梦,醉梦花间。我要踏着流年的韵调,听着季风的琵琶语,让有生的日子在诗情画意中悠然飘过。
如果可以,我愿拖一袭裙摆,怀一抹婉约的情思,一路手握诗卷,携书香在红尘里悠悠而行。
从此,我愿织字为裳,作诗成笛,在文字中归隐,在墨香中舞蹈,在人生的笺纸上用优雅的舞姿完成我生命的美丽篇章。
18、自古以来,大漠留给人的印象总是黄沙漫漫、寂寞荒凉。如今,我恋上大漠不仅是因为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带给我的无限遐想和向往,更是因为大漠上有那不屈的脊梁--胡杨。
深深扎根于沙漠的胡杨是秋天里最美的树,也是世界上最坚韧的树。在茫茫沙漠中,胡杨照样能枝繁叶茂,在恶劣的环境下胡杨依然能茁壮成长。
胡杨,又称胡桐、眼泪树、异叶杨,它是世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任三千年岁月穿梭流逝、任三千年风云变幻更替,胡杨永远都保持着雄伟的身姿和不屈的神韵,默默演绎着不朽的篇章,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改变它桀骜不驯的性格,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撼动它坚强挺立的身躯。胡杨,它生是戈壁的精灵,死是大漠的魂魄。
一棵胡杨可以牢固一亩沙地,胡杨林,是挡住沙漠的屏障,是阻挡沙漠移动的绿色长城。胡杨,它对盐碱有着极强的忍耐力,它能在零上四十度的烈日中依然鲜活,它能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依旧挺拔。
所以,胡杨被人们誉为“英雄树”、“活化石”、“沙漠卫士”、“沙漠脊梁”。
你若不亲临胡杨,仅凭图片和想象你是无法真正感悟到胡杨的神奇、无法真正去领略胡杨的美丽。
走近胡杨林,你会发现胡杨林犹如一座天然艺术宫殿,它盘根错节,千姿百态,美丽而独特。胡杨,有的苍劲、有的秀美,有的如百年佛塔昂然挺立,有的如妙龄女子妩媚多姿。 在秋天里,胡杨叶会变得金黄透亮,耀眼夺目,精彩绝伦,美丽无比。
无论柔弱、无论苍老,胡杨的美丽总是让人惊叹,胡杨的顽强总是让人叹服,即使它沉默,你依然会感觉到它身上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你震撼、让你心悦,让你诚服。胡杨,是沙漠中美丽的画卷,是沙漠中永不倒的丰碑。
有人说胡杨是神派来的大漠使者,它是不死的精灵。当你靠近胡杨林,细细触摸,深深凝视它,相信你一定会领悟到什么叫生命的永恒,你心底的敬意也一定会油然而生,那些尘世的浮华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隐没到尘埃里、沙土下。
美丽的胡杨,它曾见证了当年丝绸路上驼铃的声响;
不屈的胡杨,它曾见证了西域历代王朝刀光剑影的飞扬;
不死的胡杨,它曾见证了楼兰古国的生存消亡。
哦,胡杨,我要深深赞美你!你虽没有花的芬芳,但却蓄积着无穷的力量。哦,胡杨,你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守护着沙漠,不怕严寒酷暑、不惧风沙肆虐,你的那份执着、那份毅力、那份坚贞,永远令人肃然起敬。哦,胡杨,你是沙漠的脊梁,也是沙漠的希望。
好想走近你--胡杨!许我用柔情的双眸深深把你凝视、把你仰望;
好想靠近你--胡杨!许我以零的距离在你身边独步低吟、轻舞飞扬;
好想亲近你--胡杨!许我用仰慕的心对你倾诉我的眷恋、用我最深情的语音为你歌唱。
胡杨,你不怕经历雪雨风霜,你从容面对世态炎凉,你是世上坚强的化身,你是我们人类永远学习的榜样!
愿我的未来不是梦!但愿明年秋天,我能再次走近我的所爱--胡杨!
19、融入大自然,不是心情,而是人生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此时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走进大自然,就会走出平凡的生活,才能理解:平凡的世界,就是最美丽的世界。这个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有讲,我便不再赘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种孤独的美,恰似雁去留声,人去楼空,陡然让人诸多觳觫感慨。也只能冰心述托与玉壶矣!恰如我无知的落寞。蓦然回首,那种落寞成了我释然的理由。神奇的塞外飞驼,大漠神鹰,留云白驼山。只若隐若现的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戚戚微微。随着岁月恣意流逝,任他去苟延残喘。
20、有几种风景是人类无法抗拒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茫茫东海波连天”;“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广阔的视野才能让狭隘渺小的自己忘却一切,苍茫云海、浩瀚碧波、漫漫黄沙如果有心,一生总能所及。很有幸,虽然没有漂泊在大海上,至少也观赏过,等过高山,穿过沙漠,若说人生中或许这辈子难以做到的只怕只能在城市中已经不开阔的视野下看看这片人类遥望千年的天空。关于宇宙的电影、图片以及记录很多,但是浩瀚的宇宙又怎能是狭窄的银屏所能展现的。不过影院中的效果总是要好些的。
《星际穿越》中的黑洞,茫茫无际的宇宙,一个人的孤独旅行,一群人的探索,没有去到从不恐惧,当你置身其中的时候,震惊而又恐惧,因为只有真正面对无法计量的广阔,人类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么渺小,就好像只能看到平面的何以知道什么是立体。可惜没有3D的,或许导演认为即使是3D的也无法真正领略它的神奇吧!至少在我看来自然界的一切是无法再复制的,复制属于自然的生命!
人类的时间,在宇宙的生命中不过是一个点,库珀离开的一瞬,是墨菲的一生,人类所有的感情都是那些相依相守建立的,库珀错过了墨菲大部分的时间,错过了她的一生,或许这是墨菲最后让库珀离开的原因吧!但人类的弱小使得她还是要在生命的镜头见一见自己的父亲。时间不单单让库珀失去了女儿,布兰德也失去了男朋友和父亲,度过所有的岁月,岁月也让那些一起走过的人终究要在一起!而最后,那些人都会在那个新的星球相聚。机器人和人不同,机器人不会害怕死亡,正是因为人类害怕死亡,才能发挥无限的潜力!
布兰德教授总是说着一句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这是英国诗人托马斯的诗歌,他表达了对于死神将人类带离世界的愤怒,怒斥光明的消失,或许在星际中更是痛斥人们早已失去的探索之情,对于现实的一切的苟安吧!
如果无法去到那广袤就在安静的夜晚仰望浩瀚的星空,梦中或许就是那片地方吧!
2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一】
翻开唐诗长卷,一笔俊逸跃入眼帘。耸立在古野的一匹骏马,驰骋天涯。一腔文气,言简意赅,泼墨出禅美。
历史是一幅永不枯萎的画卷,让缤纷的思想灿若星河。一条路,一片天,一种情怀,一份感念。借我一双翅膀,飞越时空,飞越岁月长河,寻找孤烟大漠,寻找落日长河。
大漠,握你灵犀纵横驰骋,与你相约,今生纵使千回百转,也要相守那绿水长流的江南。
长河,撷你执着一路奔腾,与你相说,来世哪怕海枯石烂,也要相依那蒹葭苍苍的漠烟。
在大漠上跋涉,脚下的长河,不甘寂寞,梦里飞歌。
呼呼生风的河水,惊醒了落日的余晖,惊诧了雄鹰的疲惫,焕发出愈加夺目的光彩,迎着漠漠风沙在沧桑岁月中翔飞。
长城在茁壮,黄河在咆哮,不朽的思想在长高。谁的失落,点燃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熊熊燃烧的不是波光,不是夕阳,不是诗行,而是热血。
秦砖汉瓦,不断吟诵。唐风宋雨,高声传唱。奋斗的情怀,大爱无疆。坚韧的意志,天下无双。太阳下的承诺,大写着无畏的信仰和理想。仰面喟叹,低头沉思,盘旋的志向,扶云直上,圆了多少英雄的梦?
“长河落日圆”,让我的灵魂壮志凌云,翻千山、越万壑,沿着桀骜不驯的铿锵,追逐豪放和涛光。
【二】
我踏着康桥的柔波和雨巷的哀愁从江南而来,身披铠甲,纵马扬鞭,一路艰辛,一路欢歌。
轻轻的我,轻轻地推开历史厚重的门扉,那沉淀着苍凉和悲壮的豪放,遒劲着我的思想,折叠着我仰望的目光。
伫立大漠,游走长河,激情随着激情飞歌,山脉望着山脉沉默。
登长城之巅,俯瞰黄河,心地辽阔,情思飞扬。黄河,你这生我育我的母亲,你的恩情到底有多深多厚多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把真实的情感嫁接于青云上,逶迤起伏的黄河流淌着人间多少悲欢离合和千古传说?
“万里写入襟怀间”,透过斑驳的时间,你的容颜,我只能竭力用想象复原。
你的英姿,就是我的气度。你的骄傲,就是我的荣耀。我的痴狂,会不会惊扰你的尊严?
我知道!有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感召,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长河落日,圆在天边,映在河中,却是长的。真想,把心炼成那轮长河里的落日圆,奔赴漫漫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纵使磨炼百代千年,明日,又是朝霞满天。
【三】
从时光深处走来的长河,多像一位绝美女郎。纤指生风,流水行云。洁心滴翠,兰魄梅魂。微含着娇羞的笑意,扭动着灵巧的身肢,左拥李白,右牵杜甫,朝扶之涣,夕挽王维,迈着莲花碎步,娇滴滴玉指一点,到处都是婀娜而豪迈的诗篇,把绵长的深情表达得淋漓畅酣。
落日,依旧是当年的醉意。孤烟,依然是那时的耿直。红柳,闪动着含情的眸子,羞怯地诉说着诗兴画意。绿洲,摆弄着风情万种的心思,把往日的荒凉丢失在时光里。
一条大河,把九曲九十九道弯呢喃成燕语,诉说着澄明旖旎。今夜,我静静地倾听,倾听你风一样的呼吸和灵魂深处的娇艳欲滴,声声入耳,回肠荡气。
今天的我,以虔诚的姿态走向你,近距离地感悟你的深邃和唯美。你的圆润和壮丽,诱惑着我的激情与诗意,我的感动如圣泉一般汨汨地流溢。
我想与你作一次深刻的长谈,洞悉你的风采,感受你的疼痛,捡拾你遗漏的梦境。
我在时间狂奔的音节里没有麻木,顺着你的目光,我读懂了你的豪迈和执着,也读懂了你的风骨与品格。
你以你洁白的泪水漂白我无言的惆怅,你以你殷红的心血濯洗我切骨的忧伤,你以你的铮铮铁骨硬朗我的坚强。我的梦想,开始在蓝天里飞翔。
【四】
长河,你是星海深幽中的莹火,拨亮一船渔灯,将我的内心照得通明。
落日,你依依惜别时的情深,是百折千回的倾城,洗涤着我无言的虔诚。
在天外疏星下凝望淡月,在山前微雨中守候烛光,那一心的向往,活色生香。
当落日停泊在长河上,我辨不清你唇边浸润的是雨还是泪,是雪还是霜,只愿你素婉的倩影流淌着莲的风骨和品质,让那落花、清风、明霞还有我执着的目光,净化成雪莲一朵。
伫立在长河上,看黄昏绝色,残阳如血,思念如月,阴晴圆缺,清纯似雪。
一片落叶停驻在我的眉睫,像风的絮语,蝶的羽翼,撩拨着我干枯的心田。
很远的黄昏中,童话在飞翔。天使的笑靥,浸满秋水,载着生命千年一遇的大美。我在不停地期盼,期盼花开,期盼花落。
谁,是我伫岸依依的知音?谁,是我天涯眷眷的归人?谁,给遥远的青灯,以醉心的温馨?谁,又令我于一抹青烟中,独对夜空,相思情浓?
红消绿损,只是眨眼间的沧桑。人生如梦,装饰着简单的心境。我是一滴被时间摩挲的泪珠,感恩着似水柔情。真情很长么?思在大漠孤烟中茁壮,念在长河落日里暗香。一轮新月踏舟姗姗而来,满载一船清心的思恋,抒写一勾俊美的眉弯。
不言纤云弄巧的传说,不谈金戈铁马的传奇,让我灵魂于紫陌纤尘的喧嚣中著一股清雅芬芳,反复吟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古不衰的诗行。
【五】
一直认为,“长河落日圆”应该是奔腾、绵延,秀丽、温软,明媚、丰满,多愁、善感的。细想来,“长河落日圆”,可以用一首词诠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那是一种心境、一种禅意、一种感怀。
河语禅心,摇曳几多风情。沐浴在清澈明净的落日里,你仿若佛前的一朵青莲,微绽在忘忧河上,以守望的姿容,盛开成一道旷世的风景。
当袅袅的梵音从悠远而古朴、浩渺而空旷的大漠传来,我渐渐明白,原来禅是一粒沙、一条河、一缕烟、一轮日、一支歌、一朵花、一首诗、一幅画。
在玫瑰色的背景中,在蓝色的眼色内,插上梦的翅膀,携着风的嘱托,和着一曲明澈天籁,穿云踏月,飞花驭雪,看烟波江南,瞰长河大漠,访空谷芝兰,拜天山雪莲,纵横驰骋,游弋万境,美仑美央,旷然神怡!
“长河落日圆”,柔婉、清越、豪迈、洒脱的诗情禅意,纯净完美着我的灵魂。隔断红尘三千里,白云红叶两悠悠。一壶冰心画琳琅,漫舞风情韵幽香。谁与我共疏狂?
禅意花开,忘却尘埃。紫陌垂杨,云水路长。我心的一池清水,与长河并行,兑成一串驼铃、一片绿洲、一抹烟直、一轮日圆。
心是万物之本,美由心生。打开心扉,卸下心灵深处的枷锁,圣水沾衣,圣意临心,静静感悟“长河落日圆”高深渺远、雄奇瑰丽、空灵深邃的韵味,心似莲花开,始觉曾经最美、真情最美、禅慧最美、生命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