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维基百科正如维基百科本身,有三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中文维基百科与传统的中文百科全书有所区别:
中文维基百科使用汉字书写。汉字是汉族的共同文字,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的官方语言,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中文维基百科未规定以官方语言(普通话、国语)书写,但维基人默契以其为通用形式,适度掺入书面语或文言文,以力求文句通顺优美。
随着中文维基百科的成长,正(繁)简体问题也成为中文维基百科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2003年的讨论中,中文维基百科社群的主流意见,是让正体(繁体)简体并存于中文维基百科,正(繁)简体问题应该通过发展转换程式来解决,而不是让正(繁)简体分别成立两个中文维基百科网站,但是当时没有开始开发相关的技术,仅止于讨论。
绝大部分的条目是正(繁)简体共同存在一篇文章之中,少数条目是拥有正(繁)简两个不同的版本,例如法国曾经使用两种不同版本:法國与法国,或是“日本/简”,“日本/繁”。其他维基百科可以使用zh-tw与zh-cn做跨语言连结。中文维基内部的正(繁)简跨语言连结则是使用〖繁〗 这样的方式做连结。这种方式可以使两种文字系统互不干扰,但却只能靠人工整合正体(繁体)简体两版本的差异。而公告、总集型页面则以正(繁)简并存的方式存在(如Wikipedia:Wikipedia的中文名/投票结果开头介绍部分依然是正〔繁〕简并存),以示正(繁)简体文字在中文维基百科具有相同的地位。
在正体(繁体)简体转换功能启用之前,部分的使用者大量地将正体(繁体)文章全面改为简体,反之亦然,实际上却未编辑文章中的任何内容。如此的作法被视为一种破坏行为,正体(繁体)内容的缺少很容易被视为中文维基百科排挤正体(繁体)字的使用者。随着简体使用者大幅度的增长,中文维基百科从以往的正(繁)简并存,逐渐成为简体为主流的百科全书。中文版成立以来就不断出现正体(繁体)版或是中国台湾版维基百科独立的呼声,从这段时间得到越来越多中国台湾使用者的认同。
转换功能免除了正体(繁体)简体的隔阂,也一并解决了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之间词汇的分歧所带来难以跨越的障碍。
经过一定时间发展的维基百科一般都会产生“特色条目”,虽然真正100%符合维基百科完美作品标准的条目实际上并不存在,但特色条目依然是作为该语言维基百科中,通过多数人认可为比一般条目要更为完整、优秀的作品。它们一般是众多维基人共同协作的甜美果实,也可以是部分人独立完成的华彩篇章。每一篇特色条目都会在正文右上角和条目讨论页上注明标记。
对于中文维基百科而言,特色条目的概念的出现始于2004年3月(中文维基百科实质开展近半年后),起初是由管理员们将个人认为较为完整的条目遴选为特色条目,而这种做法在中文维基百科步入条目数量与质量大幅增长后变得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此外,为尽快提升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质量,该年5月份,中文维基百科引入了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条目质量提升计划,成为当时唯一一个成为特色条目的方法。但不久后,“特色条目评选”制度也许可有个人独立完成的条目参选特色条目。
另一方面,中文维基百科很多条目拥有极佳的内容质素但其仍不足以成为特色条目;可能是因为其长度过短、或论题过广、或过于聚焦于某一话题、或是该条目所述的领域并不太知名。即那些具有成为特色条目潜力的条目,由维基人主动找出、编写,通过提名并通过的,将会成为优良条目。
截至目前,中文维基百科拥有138条特色条目,当中以历史类最多,其次是文学艺术及政治类的条目。可能与参与者的爱好和日常工作,文化类条目的普及度较高所致。同时,中文维基百科拥有536条优良条目,数量正稳定上升当中,其中以政治类条目最多,但历史与地理类条目也占到很大比重。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开始于2004年5月,目的是集合维基人的力量,更快地合力打造更多特色条目。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在动员更多维基人参与的同时,提升中文维基百科的写作质量,选取进行质量提升的条目由维基人投票决定,在经过数周的提升后复交特色条目评价。当中,特色条目评选得分最高的是欧洲,满分5.0分中平均得4.8分。
除了主计划之外,其他领域下也设有自己的条目提升计划。例如中国香港条目提升计划是针对中国香港相关条目而发展的质量提升项目,以提升中国香港之条目至特色条目为目标。此外,还有中国台湾主题、化学主题、生物主题、足球主题,但后三者现时经已在荒废状态,只有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计划仍然继续正常运作。
然而,自2006年起,由于维基人对编写条目的态度,转变成以独力完成为主,因此这些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的成效大不如前。除了提升后的条目质素并无大改善,部份计划更陷入荒废的状态。2006年11月曾有维基人动议废除条目质量提升的主计划,但主流意见是倾向保留进行改革,直到现时还未有最后定案。
中文维基参予了元维基的每周翻译计划,每星期从其他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翻译一篇条目。这个计划到现时为止已成功翻译超过100条中短篇幅的外语条目,为翻译工作提供榜样。
中文维基百科设有不同的专题。专题是一个帮助各参与者去整理在维基百科中某一特定范畴的资料的资源。这不是提供那些资料的地方,而只是一个有关那些资料的资源:如那些资料应如何编排方式、或是哪些内容是应当包括等等。而且各个专题的讨论页亦为那些对该题目有兴趣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讨论地方。截至2007年11月,中文维基百科共有 100个专题。
对于特定范畴,中文维基百科还设有主题首页。主题首页是为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感兴趣的维基人及一般读者提供的首页,用于帮助查找该主题的资料,并扩充与该主题相关的条目。一个维基主题可与一个或多个专题相连,但与专供维基编者使用的维基专题不同,维基主题是同时为编者及一般读者服务的。截至2007年11月,中文维基百科共有82个主题首页。
为凝聚对特定范畴感兴趣的维基人,中文维基百科设有不同的工作小组及兴趣小组。工作小组的主要焦点的中文维基百科内的站务维护,而兴趣小组则集合了对有兴趣编写特定范畴条目的维基人,借此进行意见交流。截至2007年11月,中文维基百科共有10个工作小组及40个兴趣小组。
2005年8月,有中国香港的维基人者尺发起了中国香港维基人布告板。这是中文维基百科首个成立的地区性维基人布告板,作为中国香港维基人和对撰写中国香港条目感兴趣的维基人联络之用。该板的最大特色,是其中国香港条目提升计划。在这个计划之下,有数个条目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并成为特色条目。最早从此计划中出来的特色条目是中国香港电车,于该板的条目提升检讨中在满分5.0分中得到平均得分3.4分。
另一方面,中文维基百科设有一个名为wikidigest的邮件组。该邮件组由中文维基人snowyowls建立于2005年12月,内容为中文维基百科新条目精选,目前定期向用户发送每日入选中文维基首页你知道吗栏目的条目,可以从这里进入。
中文维基百科的参与者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华文使用者,并非集中于中国大陆。东南亚拥有庞大的华语使用人口,但当地华人人口没有反映在该地区相关文章的书写量上,可能与东南亚华人多使用粤语、闽南语、客语或是当地华人已失去华文书写的能力有关。维基人的年龄跨度和一般人印象中“百科全书”的编辑者年龄跨度不同,其中不少活跃的维基人在生活中还是大学生及中学生,甚至有少数小学生的参予。此外,通过条目质量提升计划、访问与编辑总数上显示中文维基百科用户大部分对政治、历史、文化类条目报有较大的热情,因此特色条目、优良条目、新条目推荐中也以该类条目居多。另一个特色现象,就是由于来自中国香港的维基人很多都关心本地的事物,因此优秀的中国香港相关条目的比例也不少。
一般而言,已经熟悉中文维基百科的用户大多使用互助客栈来进行日常的编辑交流,而专为新人设立了常见问题的集合社区。为了进一步加强维基社区之间各用户的交流,中文维基百科在维基百科人中通过地域、爱好及兴趣、毕业学校、政治倾向……各种不同的分类创立了各个维基人之间的交流板块。通过这个板块维基人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同乡、校友、志同道合的其他维基人。维基人可以通过这里寻求各种帮助,或发起当地维基人举行聚会。也可以找到维基的部分指导方针,工作小组与一些怪诞而罕见的条目。
2006年底,中文维基百科一共有86个管理员:29个来自中国大陆、16个来自中国台湾、14个来自中国香港、9个来自美国、5个来自加拿大、3个来自澳门,英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德国、日本各一个,2个未鉴别。当前管理员人数为92人。
2007年10月,粤港澳三地维基人在澳门举行秋聚,是澳门首次维基人聚会,并开展在澳门成立维基组织的工作。
中文维基百科于科技、物理、数学、医学等条目之建构与经营方面,其专业性明显低于英文或德文维基百科,翻译进度亦略嫌过慢。其因为中文维基百科参与者如同前段所提以在学学生为主,而缺乏各领域的在职专业人士及学者教授参与。
中文维基百科中有不少使用者申请帐号仅为撰写介绍自我之自传性质条目,而不作其他贡献。Wikipedia talk:“不要介绍自我”对此有详细讨论。
中文维基百科其模板数明显多于其他语言版维基百科,其中有一部份并未使用,或与其他模板重复,或可完全以分类(category)代替。此点曾于PTT之Wikipedia板遭部份板友批评,甚至有人提出要限定模板数量。另外小作品的分类过细,反而忽视分类的整理。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网站(官网)诊断评测九大指标都有哪些?
一文读懂:官微名片实现多职务样式的两种方式
为什么家政保洁行业在客户招揽上独具挑战?
为什么家政保洁的口碑能促使客户主动上门?
为什么家政保洁行业要重视客户主动上门?
独立平台,数据私有,链接未来!
GEA集团
关于LTD营销SaaS的“官微名片”是什么?
网站(官网)诊断评测九大指标都有哪些?
托克集团
FreeGlobes
双汇集团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复星集团
中文维基百科正如维基百科本身,有三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中文维基百科与传统的中文百科全书有所区别:
中文维基百科使用汉字书写。汉字是汉族的共同文字,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的官方语言,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中文维基百科未规定以官方语言(普通话、国语)书写,但维基人默契以其为通用形式,适度掺入书面语或文言文,以力求文句通顺优美。
随着中文维基百科的成长,正(繁)简体问题也成为中文维基百科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2003年的讨论中,中文维基百科社群的主流意见,是让正体(繁体)简体并存于中文维基百科,正(繁)简体问题应该通过发展转换程式来解决,而不是让正(繁)简体分别成立两个中文维基百科网站,但是当时没有开始开发相关的技术,仅止于讨论。
绝大部分的条目是正(繁)简体共同存在一篇文章之中,少数条目是拥有正(繁)简两个不同的版本,例如法国曾经使用两种不同版本:法國与法国,或是“日本/简”,“日本/繁”。其他维基百科可以使用zh-tw与zh-cn做跨语言连结。中文维基内部的正(繁)简跨语言连结则是使用〖繁〗 这样的方式做连结。这种方式可以使两种文字系统互不干扰,但却只能靠人工整合正体(繁体)简体两版本的差异。而公告、总集型页面则以正(繁)简并存的方式存在(如Wikipedia:Wikipedia的中文名/投票结果开头介绍部分依然是正〔繁〕简并存),以示正(繁)简体文字在中文维基百科具有相同的地位。
在正体(繁体)简体转换功能启用之前,部分的使用者大量地将正体(繁体)文章全面改为简体,反之亦然,实际上却未编辑文章中的任何内容。如此的作法被视为一种破坏行为,正体(繁体)内容的缺少很容易被视为中文维基百科排挤正体(繁体)字的使用者。随着简体使用者大幅度的增长,中文维基百科从以往的正(繁)简并存,逐渐成为简体为主流的百科全书。中文版成立以来就不断出现正体(繁体)版或是中国台湾版维基百科独立的呼声,从这段时间得到越来越多中国台湾使用者的认同。
转换功能免除了正体(繁体)简体的隔阂,也一并解决了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之间词汇的分歧所带来难以跨越的障碍。
经过一定时间发展的维基百科一般都会产生“特色条目”,虽然真正100%符合维基百科完美作品标准的条目实际上并不存在,但特色条目依然是作为该语言维基百科中,通过多数人认可为比一般条目要更为完整、优秀的作品。它们一般是众多维基人共同协作的甜美果实,也可以是部分人独立完成的华彩篇章。每一篇特色条目都会在正文右上角和条目讨论页上注明标记。
对于中文维基百科而言,特色条目的概念的出现始于2004年3月(中文维基百科实质开展近半年后),起初是由管理员们将个人认为较为完整的条目遴选为特色条目,而这种做法在中文维基百科步入条目数量与质量大幅增长后变得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此外,为尽快提升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质量,该年5月份,中文维基百科引入了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条目质量提升计划,成为当时唯一一个成为特色条目的方法。但不久后,“特色条目评选”制度也许可有个人独立完成的条目参选特色条目。
另一方面,中文维基百科很多条目拥有极佳的内容质素但其仍不足以成为特色条目;可能是因为其长度过短、或论题过广、或过于聚焦于某一话题、或是该条目所述的领域并不太知名。即那些具有成为特色条目潜力的条目,由维基人主动找出、编写,通过提名并通过的,将会成为优良条目。
截至目前,中文维基百科拥有138条特色条目,当中以历史类最多,其次是文学艺术及政治类的条目。可能与参与者的爱好和日常工作,文化类条目的普及度较高所致。同时,中文维基百科拥有536条优良条目,数量正稳定上升当中,其中以政治类条目最多,但历史与地理类条目也占到很大比重。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开始于2004年5月,目的是集合维基人的力量,更快地合力打造更多特色条目。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在动员更多维基人参与的同时,提升中文维基百科的写作质量,选取进行质量提升的条目由维基人投票决定,在经过数周的提升后复交特色条目评价。当中,特色条目评选得分最高的是欧洲,满分5.0分中平均得4.8分。
除了主计划之外,其他领域下也设有自己的条目提升计划。例如中国香港条目提升计划是针对中国香港相关条目而发展的质量提升项目,以提升中国香港之条目至特色条目为目标。此外,还有中国台湾主题、化学主题、生物主题、足球主题,但后三者现时经已在荒废状态,只有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计划仍然继续正常运作。
然而,自2006年起,由于维基人对编写条目的态度,转变成以独力完成为主,因此这些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的成效大不如前。除了提升后的条目质素并无大改善,部份计划更陷入荒废的状态。2006年11月曾有维基人动议废除条目质量提升的主计划,但主流意见是倾向保留进行改革,直到现时还未有最后定案。
中文维基参予了元维基的每周翻译计划,每星期从其他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翻译一篇条目。这个计划到现时为止已成功翻译超过100条中短篇幅的外语条目,为翻译工作提供榜样。
中文维基百科设有不同的专题。专题是一个帮助各参与者去整理在维基百科中某一特定范畴的资料的资源。这不是提供那些资料的地方,而只是一个有关那些资料的资源:如那些资料应如何编排方式、或是哪些内容是应当包括等等。而且各个专题的讨论页亦为那些对该题目有兴趣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讨论地方。截至2007年11月,中文维基百科共有 100个专题。
对于特定范畴,中文维基百科还设有主题首页。主题首页是为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感兴趣的维基人及一般读者提供的首页,用于帮助查找该主题的资料,并扩充与该主题相关的条目。一个维基主题可与一个或多个专题相连,但与专供维基编者使用的维基专题不同,维基主题是同时为编者及一般读者服务的。截至2007年11月,中文维基百科共有82个主题首页。
为凝聚对特定范畴感兴趣的维基人,中文维基百科设有不同的工作小组及兴趣小组。工作小组的主要焦点的中文维基百科内的站务维护,而兴趣小组则集合了对有兴趣编写特定范畴条目的维基人,借此进行意见交流。截至2007年11月,中文维基百科共有10个工作小组及40个兴趣小组。
2005年8月,有中国香港的维基人者尺发起了中国香港维基人布告板。这是中文维基百科首个成立的地区性维基人布告板,作为中国香港维基人和对撰写中国香港条目感兴趣的维基人联络之用。该板的最大特色,是其中国香港条目提升计划。在这个计划之下,有数个条目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并成为特色条目。最早从此计划中出来的特色条目是中国香港电车,于该板的条目提升检讨中在满分5.0分中得到平均得分3.4分。
另一方面,中文维基百科设有一个名为wikidigest的邮件组。该邮件组由中文维基人snowyowls建立于2005年12月,内容为中文维基百科新条目精选,目前定期向用户发送每日入选中文维基首页你知道吗栏目的条目,可以从这里进入。
中文维基百科的参与者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华文使用者,并非集中于中国大陆。东南亚拥有庞大的华语使用人口,但当地华人人口没有反映在该地区相关文章的书写量上,可能与东南亚华人多使用粤语、闽南语、客语或是当地华人已失去华文书写的能力有关。维基人的年龄跨度和一般人印象中“百科全书”的编辑者年龄跨度不同,其中不少活跃的维基人在生活中还是大学生及中学生,甚至有少数小学生的参予。此外,通过条目质量提升计划、访问与编辑总数上显示中文维基百科用户大部分对政治、历史、文化类条目报有较大的热情,因此特色条目、优良条目、新条目推荐中也以该类条目居多。另一个特色现象,就是由于来自中国香港的维基人很多都关心本地的事物,因此优秀的中国香港相关条目的比例也不少。
一般而言,已经熟悉中文维基百科的用户大多使用互助客栈来进行日常的编辑交流,而专为新人设立了常见问题的集合社区。为了进一步加强维基社区之间各用户的交流,中文维基百科在维基百科人中通过地域、爱好及兴趣、毕业学校、政治倾向……各种不同的分类创立了各个维基人之间的交流板块。通过这个板块维基人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同乡、校友、志同道合的其他维基人。维基人可以通过这里寻求各种帮助,或发起当地维基人举行聚会。也可以找到维基的部分指导方针,工作小组与一些怪诞而罕见的条目。
2006年底,中文维基百科一共有86个管理员:29个来自中国大陆、16个来自中国台湾、14个来自中国香港、9个来自美国、5个来自加拿大、3个来自澳门,英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德国、日本各一个,2个未鉴别。当前管理员人数为92人。
2007年10月,粤港澳三地维基人在澳门举行秋聚,是澳门首次维基人聚会,并开展在澳门成立维基组织的工作。
中文维基百科于科技、物理、数学、医学等条目之建构与经营方面,其专业性明显低于英文或德文维基百科,翻译进度亦略嫌过慢。其因为中文维基百科参与者如同前段所提以在学学生为主,而缺乏各领域的在职专业人士及学者教授参与。
中文维基百科中有不少使用者申请帐号仅为撰写介绍自我之自传性质条目,而不作其他贡献。Wikipedia talk:“不要介绍自我”对此有详细讨论。
中文维基百科其模板数明显多于其他语言版维基百科,其中有一部份并未使用,或与其他模板重复,或可完全以分类(category)代替。此点曾于PTT之Wikipedia板遭部份板友批评,甚至有人提出要限定模板数量。另外小作品的分类过细,反而忽视分类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