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4日,德国著名电影史学家、电影理论家托马斯·埃尔塞瑟(Thomas Elsaesser)应邀在中国访学期间,在旅馆突发急病逝世,享年76岁。
托马斯·埃尔塞瑟原定在十二月初来北京开展其学术讲座活动,其中包括:“电影是作为媒介考古学”、“退化过时的诗学与政治——今日的先锋派何为?”、“陷入琥珀:关于电影遗产的历史性问题”、“电影之后的电影”讲座。
托马斯·埃尔塞瑟是公认的当代电影理论代表性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影前史、早期电影文化、先锋电影与装置艺术、媒介理论与历史、媒介考古学等。
埃尔塞瑟教授在中国期间突然辞世,让许多中国学者非常震惊、难过和惋惜,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我们翻译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发布在官方网站上的讣告,并整理了他的学术生平,参与共同邀请埃尔塞瑟教授中国学术活动的学者计划以学术活动的方式纪念他。
托马斯·埃尔塞瑟教授讣告
文 | 帕特里西娅·皮斯特斯(Patricia Pisters)
译 | 大旗虎皮
1991年,托马斯·埃尔塞瑟教授被任命为阿姆斯特丹大学影视研究方向第一位全职教授,他创建了今天在人文学院规模最大的系——媒体研究系(Departement of Media Studies)。在2008年退休之后,他的学术生涯依然保持活跃,继续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在世界各地做学术演讲,发表了大量论文,并制作了关于他祖父的论文电影,在电影与媒体研究的国际舞台上以活跃且博学的形象著称。
他在北京应邀访学期间突然辞世,他的意外离去让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学生非常震惊,他的遗产不能被低估。
在中国与德国学者齐林斯基对话(2019年12月)
托马斯·埃尔塞瑟教授属于在学术界最早创建电影与媒体研究的那一代电影学者中的一员。在1950年代,他祖母对好莱坞电影的热爱以及他父母对欧洲艺术电影的热情,激发了他的迷影情结,体现在他晚期的学术活动中。
在1960年代,他在大学学习比较文学时创办了电影俱乐部,开始撰写影评,并且从亨利·朗格卢瓦(Henri Langlois)在巴黎的法国电影资料馆接受了电影教育,了解到法国新浪潮运动中的许多著名作者如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等。
在1970年代,他在东英吉利大学建立了英国第一个电影本科专业。在此期间,他在Monogram杂志上发表了三篇文章《美国电影:为什么要好莱坞?》(The American Cinema: Why Hollywood?),介绍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经典好莱坞电影;评价1950年代家庭剧的《声与怒故事》(Tales of Sound and Fury);以及讲述1970年代的公路电影的《失败的激情》(Pathos of Failure),这是他国际事业的开端。
被引用,重印和翻译的《声与怒的故事》是托马斯·埃尔塞瑟风格的典范,他在这篇出色的论文中解释了情节剧如何“使石头哭泣”,以及色彩、声音、布景和摄影机的运动如何在物质肌理下激发出异常的“忧郁能量”。他同时将这些摄影元素置于美国文化和对情绪不稳定的心理学研究的大背景下,从而在屏幕上发现了微妙的、潜意识的、有时是颠覆性的表达方式。
影像与声音的形式和风格品质的无缝编织,具有广泛的文化和心理共鸣,让这些早期文章成为电影学术的持久基准,正如埃尔塞瑟在《声与怒的故事》中所说的那样,在后来的所有工作中,托马斯·埃尔塞瑟的观察力、百科知识和敏锐的机智为他的出版物和研究提供了启发,并激发了有关电影、电视、数字媒体、艺术、政治和文化的激动人心的思想。
他的学术遗产以大量研究和创造力为特征,他发明了新概念以了解我们当代媒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在早期电影和新德国电影、媒介考古学、记忆与创伤、与好莱坞电影对话的欧洲电影、心智游戏电影、数字电影以及网络和艺术空间中的动态影像方面的出版物,被公认为是在不断增长的媒体和文化学科中的里程碑,他的贡献帮助并引领了该领域的许多代学者。
1991年,托马斯·埃尔塞瑟被聘为阿姆斯特丹大学电影电视研究的第一位教授,他从零开始创办了这个系,其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项目很快获得成功,他聘请了一批年轻的工作人员,其中许多人在教学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的过程中接受了“现场”的培训,他们共同建立了这个新的开创性学科的开端。
这几年在许多方面都充满了挑战,尤其是在学生人数急剧上升的最初几年。但是,如果没有他对学科发展和创新的不懈承诺,以及对扩展资源和寻找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媒体研究系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模样,目前每天包括两个大型的学士学位课程和八个MA硕士课程,共培养了1500名国内外学生。
托马斯·埃尔塞瑟设计了最先进的MA计划之一就是“运动影像的保存与呈现”的MA,2018年刚刚庆祝其成立15周年。这个MA计划是与阿姆斯特丹电影博物馆、荷兰声音与视觉研究所合作建立,是世界领先的视听遗产档案和策展计划之一。
在博士学位课程和研究方面,托马斯·埃尔塞瑟是阿姆斯特丹文化分析学院(ASCA)创始董事会的成员,该学院以其最初的跨学科人文学科方法而闻名。他与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转换中的电影文化”丛书(Film Culture in Transition)。在2016年,该系列的第50卷举行了庆祝活动,其中包括该系列的许多国际作者。
在这本有关电影史的媒介考古学和数字电影史的书中,托马斯·埃尔塞瑟回到了他参与建立的媒体研究的一个子领域:媒介考古学。尽管对于许多媒介考古学者来说,电影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被数字时代的比特、字节、像素和算法的雪崩所掩盖,但托马斯·埃尔塞瑟仍然致力于研究电影,他认为电影是一种多维度的造物,每一次新的媒介革新,都可以镌刻在它的源流中。像其他任何人一样,托马斯·埃尔塞瑟知道如何通过引导过去的多种资源,提出有关我们现在熟悉的媒体技术和文化实践的相关问题。
《太阳岛》海报
他将生命的最后十年奉献给祖父马丁·埃尔塞瑟(Martin Elsaesser)留下的遗产上,他是德国建筑师,尤其参与设计了法兰克福中央市场。他与家人共同创建了一个基金会,以保留他著名的祖父的遗产,并制作了一部凄美的电影《太阳岛》,该片主要由汉斯·彼得·埃尔萨瑟拍摄的超8家庭电影组成。
影片在柏林和法兰克福之间移动,时间涵盖了从相互冲突和战争年代到现在的这段时期,不仅展示了建筑遗迹,而且还展示了日常和家庭生活,以及在当前生态转变之前的可持续性和回收利用理念。通过电影环游世界,托马斯·埃尔塞瑟对电影的热爱和忠诚是显而易见的。
托马斯·埃尔塞瑟的突然离世让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和学生们感到震惊。他的博学,他对媒体、艺术和文化的新发展的好奇心,以及富有挑衅性的观点与幽默感令人思念。他的三代学生会出现在电影和媒体研究协会(SCMS)、欧洲电影与媒体研究网络(NECS)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年度会议上。我们亏欠他太多。
帕特里西娅·皮斯特斯
阿姆斯特丹大学媒体研究系教授、托马斯·埃尔塞瑟教授最早的博士研究生,埃尔塞瑟教授长期以来的合作者和继承者
《太阳岛》放映现场与中国学者交流(2019年12月)
▍托马斯·埃尔塞瑟教授生平简介
翻译整理 | 大旗虎皮
埃尔塞瑟教授1943年生于柏林,他青年时代就读于海德堡大学和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学习比较文学,1966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
从1972年起,埃尔塞瑟在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任教,负责比较文学课程,埃尔塞瑟曾经讲授“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文学现代主义”等课程,与此同时,他在布莱顿和伦敦的杂志发表电影评论,并在电影杂志Monogram担任编辑工作。1976年,埃尔塞瑟教授在东英吉利大学创办了电影研究方向,从1976到1986年,负责电影研究方向,并于1980年起设立电影学硕士和博士项目,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1991年,应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邀请,埃尔塞瑟教授创办了影视研究系(Film and Television Studies),这是荷兰历史上第一个招收影视本科生的方向,从1991年到2001年,埃尔塞瑟始终在影视研究系担任系主任工作,该系如今更名为“媒体与文化系”(Departement Media and Culture),这个系先后培养了约1200名电影电视和数字媒体方向的学生。
2001年欧盟成立之后,埃尔塞瑟教授作为研究教授负责博士生项目“电影欧洲”(Cinema Europe )。2008年,65岁的埃尔塞瑟教授从阿姆斯特丹大学荣誉退休,同时,开始在美国从事学术和研究,先后在耶鲁大学(2006-2012)和哥伦比亚大学(2013-2019)任教,2018年在东京大学讲学,2019年12月,在应邀在中国从事访学期间,突然疾病逝世,终年76岁。
埃尔塞瑟教授一生著作甚丰,他在4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在电影史、早期电影、欧洲电影、导演研究、媒介考古学、电影理论、电影哲学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12部。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学术成就是在阿姆斯特丹大学主编了“转换中的电影文化”系列丛书(Film Culture in Transition),这套书向全世界输出了许多重要的早期电影、欧洲电影和媒介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同时推出一批北欧和德国的青年学者,在全球发行量总计超过160万册,是21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电影丛书。
2008年,在他退休那一年,他的学生、同事为他准备了一个惊喜,即联合出版了一本《思考银幕:埃尔塞瑟的媒体概念》(Mind the Screen: Media Concepts According to Thomas Elsaesser, 2008)。
2017年,埃尔塞瑟教授运用家庭录像、历史档案、照片等素材,完成了讲述他的祖父、德国建筑师马丁·埃尔塞瑟(Martin Elsaesser)以及他的家族历史的论文电影《太阳岛》(The Sun Island)。他用毕生去研究的电影形式讲述他家族的故事。
埃尔塞瑟教授非常博学,而且幽默,虽然在北京只有短短的交往,就在他的发言、点评和互动中感受到他对学术的强烈热情,他的突然离开,让我们非常难过,但是只有悲伤是不够的,我们在配合德国大使馆和埃尔塞瑟教授亲属做好善后事宜之外,会选择以学术的方式纪念他。
《太阳岛》剧照
▍埃尔塞瑟教授著作年表
New German Cinema: A History (London: Macmillan and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89), Jay Leyda Prize (NYU) , Kovacs Book Award (SCMS)
Fassbinder's Germany: History Identity Subject (Amsterdam: AUP, 1996)
Weimar Cinema and After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Kovacs Book Award of SCMS
Metropolis (London: BFI, 2000; 2nd edition 2012),
Studying Contemporary American Film (with Warren Buckland, London/NY, 2002)
Filmgeschichte und Frühes Kino (Munich, 2002)
European Cinema: Face to Face with Hollywood (Amsterdam: AUP 2005), Lumina Prize
Film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hrough the Senses (with Malte Hagener, NY: Routledge, 2010)
The Persistence of Hollywood (NY: Routledge, 2012)
German Cinema - Terror and Trauma: Cultural Memory since 1945 (NY: Routledge, 2013)
Film History as Media Archaeology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16)
European Cinema and Continental Philosophy (Bloomsbury Academic, 2019)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