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不能停!》:笑中带泪的世纪打工人之歌黑话职场新人

《年会不能停!》的故事始于“错位”,整个故事在错位的基础上不断演变升级。

主人公胡建林(大鹏 饰)原本只是县城一家标准件工厂里的高级钳工,工作勤勤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年年拿先进工作者。但作为一名蓝领,他的工资不会太高,四十好几住的还是厂里的宿舍,妻子也因嫌弃他没前途离他而去。

阴差阳错,一纸调令,将胡建林调到公司总部上班。在这家员工人数达到万人规模的大集团中,胡建林原本所在的有300名工人的标准件厂,只是其中非常不起眼的一家子公司。

胡建林(大鹏 饰)

胡建林在总公司的新职位是人事专员,干了一辈子钳工的胡建林,对人事工作一窍不通。“农民进城”“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国产喜剧作品的常见结构,胡建林到大厂去,自然要闹出不少笑话。刚好赶上集团因经营不善需要裁掉6000名员工,负责裁员的胡建林就相当于掌握权力的“钦差大臣”,这又与《钦差大臣》《假如我是真的》等经典讽刺喜剧形成呼应。

喜剧之外,核心的问题是:胡建林凭什么调到总公司上班的?他从一个高级钳工晋升为高级白领的依据是什么?这背后触及的,是当代职场中的晋升体系。

电影中的大集团有着一套完善的职级体系,呈现金字塔结构,越往上职级越高、年薪越高、但这样的人占公司的比例越低。胡建林刚到总部时,定级为K7的人事专员,一年到手36万,后来升为K8人事组长,年薪一跃上涨为72万,再后来成为人事部的副经理,年薪上涨为100万。

无论大厂小厂国营民营,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均有一套建立在KPI等绩效管理体系基础上的职级晋升体系,奖励先进,鼓励打工人奋斗,并通过“末位淘汰”等本质上不符合劳动法规的惩戒措施倒逼打工人卖力工作。不论单位的KPI是否合理,职级晋升体系至少是给那些努力工作的打工人一个盼头,就像胡建林喜欢的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所歌唱的,“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就像他一开始所以为的:他是因为年年评上先进,才被集团调到总部工作,好给同事们树立一个榜样。

如果真是这样,那至少说明职级晋升体系这一“规则”仍在运转,它多少能够保证打工人在面对利益博弈时,存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分配规则,也能为打工人提供一种稳定的制度预期——我只要努力工作,我就有机会升上去,我的未来就不是梦。

然而,银幕外的打工人的切身经历却常常不是这样的:KPI倒是真的,“末位淘汰”等不合理制度让打工人们疲于奔命,可职级晋升体系却停留于纸面上——做得不好会被开除,做得好却不一定升得上去。

这也是胡建林此前20年的经历,哪怕年年是先进工作者又怎么样,他仍只是收入很一般的钳工,年年报名集团年会都不曾被选上。他之所以进入集团总部上班,完全是因为误会——他的同事、标准件厂的庄正直(王迅 饰)为了调到公司总部上班,花30万元贿赂了集团的人力资源部总监,却因为副总监(孙艺洲 饰)酒后迷糊把名字搞混了,胡建林才“顶替”了庄正直。原来,职级晋升不是凭能力、靠规则,而是走后门、靠关系。

这个“靠关系”的误会,后面越闹越大。正值集团裁员,人事部却来了新人,人们纷纷猜测胡建林是关系户吧?三人成虎,一开始只传胡建林是董事长的亲戚,后来谣言变成胡建林是董事长的私生子。相较于胡建林是因为年年优秀而被提拔的可能性,他是关系户是集团里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也足见关系取代规则,成为集团用人的最大潜规则。

靠关系、靠人情,这是乡土社会的普遍特征。乡土社会的利益分配依照的不是公平公正的契约和规则,而是约定俗成的“礼”,以及以血缘和地缘为核心的“人情”。你是我哥们是我亲戚,那么利益分配时我就得帮你一把,优先分配给你。虽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土社会面临崩塌,血缘和地缘的因素在淡化,但“拟血缘化”现象仍然很突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成为朋友或兄弟,就多了一层关系与人情,在利益的分配时我就多一层优势。

《年会不能停!》生动演绎了网络上曾经流传过的这么一个段子:“有本事没关系的吃苦饭,没本事有关系的跟着吃,有本事又有关系的不愁吃,没本事又没关系的看别人吃”……胡建林因为有关系,哪怕他对人事工作一窍不通,他依然混得风生水起;打工人马杰(白客 饰)有本事没关系,做得苦哈哈,外包员工潘怡然(庄达菲 饰)就更惨,干啥啥都行,背锅第一名,但转正遥遥无期……

就像导演董润年在接受“娱理”采访时所说,“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每天听父母下班后谈论他们单位里的事儿,我有很多同学毕业后都进了互联网企业,经常听他们聊起大厂。慢慢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讲的很多事情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不管是国营单位还是互联网企业,大家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比如都会遇到不公正的待遇,辛辛苦苦地努力,最后的成绩和奖励都被更懂得花言巧语的人抢走。”

跟20年前比,今日的职场肯定是在螺旋式上升,只是,关系大于规则的职级晋升潜规则仍然存在。

职场黑话与狗屁工作

初来乍到的胡建林,首先遭遇冲击的是,总部的人说的常常是他听不懂的话。诸如“从颗粒度上对齐一下”“我们要拉齐水位,把规则通晒一下,要注意线上线下互为补充,打好市场组合拳,最重要的是要找好抓手,打通底层逻辑,为未来实现颠覆式创新打好基础”,如此等等。这些就是此前网络上被经常吐槽的“互联网黑话”或“大厂黑话”。这类黑话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打工人只要看看自己年终总结里的大词就心领神会。

最早的黑话又称隐语、暗语、方语、市语、切口等,在古代它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进行内部交际时使用的,以起到验证身份、内部交际、对外保密、维护自身利益等作用。民国民俗学者李子峰如此说道:“隐语之为用,能使会中之人,畅谈于大庭广众之中,而他人茫然不解,我则风气互通,意见互换,严密不泄,使人既不知我之所云,且亦无法冒冲刺探也。”

后来的职场黑话已经脱离原意,它当然有方便于同一圈层的人沟通的功能,也有标识身份、形成文化区隔等意图。但当前职场黑话最主要的功能,还是通过各种大词、通过“使用越来越抽象和高级的词汇”,让无意义的工作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儿,让每个打工人看上去都特别用心努力、冷静理智、高瞻远瞩地在工作。

职场黑话越是显得高深莫测、云里雾里,往往越是要遮掩工作的无意义;越是要拼命让无意义的工作显得有意义,越是得在词汇的堆叠上煞费苦心。导演董润年在《人物》杂志的自述中谈到,“我们采访的对象开始拓展到一些年轻、基层的大厂员工,发现他们很多人对写日报、周报、月报什么的深恶痛绝。我印象特别深一个女孩说:我一个礼拜就干这么点事,我得写出来三份报告,我都不知道怎么写,明明两行字能写清楚的一件事,我就得写得特复杂,好像很高大上。”

所以,职场黑话的根源是工作无意义。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的著作Bullshit Jobs: A Theory在中文世界广泛传播,指向的是同一个现象:市面上大多数工作,是“无价值、无意义、对社会生产无帮助、枯燥无味、甚至是有害的”。

格雷伯提到,1930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经预言,到20世纪末,在美国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科技的进步足以实现每周工作15小时的成就。凯恩斯的寓言技术上实现了,只不过资本家不会容许人们只工作15小时,于是就要发明各种各样的狗屁工作来填充雇员的时间。

书中提到各种狗屁工作,比如“随从”(flunky),衬托另一个人的重要性,让这个人看起来很重要或者让这个人感到自己很重要;比如“拼接修补者”(duct taper),是为了应对组织的某个故障或缺陷而存在的,虽然这些故障与缺陷是组织自身产生的;又比如“分派者”(task master),或是给他人派活儿,或是制造狗屁工作给他人。

很多人纳闷,资本家干嘛雇人做“狗屁工作”,把劳动力都给省了,不就省去人力成本吗?格雷伯从更高的角度予以分析,他认为资本家发明“狗屁工作”的终极目的是维持秩序稳定。“这里的问题显然不是从经济学角度可以解释的,我们需要转向道德领域和政治领域。”

《年会不能停!》为我们补充了狗屁工作存在的微观视角。随着分工的不断细化,职场分工体系更加专业化、模块化、流水线化,反而造成单位层级结构的架屋叠床、冗余繁琐,大部分员工成为流水线上一个细小的螺丝钉,他只做属于他这一环节的某个机械性的工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不同部门之间的推诿时有发生,如果原来某个工作是有人在做的,一旦他离职,鲜有员工愿意主动顶下他的工作,那么就需要重新招聘一个人填充岗位。而事实上,万一这个岗位没有人填充,几乎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电影中,发现胡建林是顶包上来的马杰,担心胡建林工作中露出马脚,就揽下了胡建林的活儿,缺一个胡建林跟没缺一样。退一步说,真的人手不足,也有大把用工成本更低的外包人员可以支配使用。

就像电影中潘怡然所吐槽的,“这大企业的大部分人啊,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工作越是细分,很多打工人专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人浮于事的概率就越大。这并不意味着清闲。在KPI的倒逼下,“分派者”会给下属们找出点事儿做,加之部门之间泾渭分明、大量工作又需要相互协作,工作流程安排不当、管理层次过多,打工人需要将时间花费在各种琐碎环节与对接中,尔后再用各种职场黑话给无意义的工作稍微包装下。“后台数据管理是什么意思?”“管理后台数据。”“我是负责优化程序架构。”“程序架构优化呗。”

狗屁工作让很多打工人得以养家糊口,却不能因此否认狗屁工作给打工人带来的痛苦体验。格雷伯将狗屁工作视为“精神暴力”,它既违背人建立意义感的普遍诉求,也占有、剥夺打工人的时间。这也是董润年说的:当下人人喊累,其实我们不是惧怕“累”,而是因为我们看不到“价值”。

福利与“福报”

胡建林也被总公司的福利震惊到了。每一层都有茶水间,茶水间有各种免费的零食与饮品,打工人累了可以来这里休息一下;餐厅里有西餐,有重庆风味和广东风味的中餐,有日式料理;总部有配备齐全、宽敞明亮的健身房,还有一个偌大的室内游泳池;职级越高的员工享受的福利越多,管理层有专门的休息区,能享受桑拿按摩服务……这一切福利让胡建林大开眼界,“这么舒服,这还是上班吗?”

镜头一调转,明明外面天早就黑了,办公区还有很多员工在加班。胡建林不解地问,“不是八小时工作制吗?”马杰回应道,“大家都是自愿加班的,绝对没有人强迫。九点之后打车可以报销,还有加班费,玩电脑还不用花自个儿家电钱,在哪不是待着”。

这一下子就拆穿曾几何时令人艳羡的互联网大厂“福利”的真面目:给打工人尽可能多的福利,是希望打工人在公司停留的时间更长一些,最好是能够将打工人一直留在办公楼里,这时也没有所谓的加班,因为压根就不存在真正的下班。而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制度还曾被称为“福报”。

不过,比起“996”,打工人更怕的是失业。电影中马杰的状态,令银幕外的打工人心有戚戚——他在集团内网中的签名是“加班是一种彰显工作态度的方式”;他随叫随到,“下班后返回公司50次”;他“情义无双”,“无偿加班1000天”;他是“假日天使”,“全年无休”;他还是“加班之王”,“连续加班1500天”……

害怕失业、全年无休的马杰(白客 饰)

马杰这么拼,因为他上有老、下有小,他害怕失业。为了保住工作,他谨小慎微,妥协保守,唯唯诺诺,也甘愿吃亏,并以“优绩主义”的理论自我洗脑: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一定是他们有过人之处;别人抢走他辛辛苦苦做的工作,一定是因为别人比他会汇报,所以成果就得属于别人……

虽然社交媒体上时不时有年轻人整顿职场的说法,但现实不是爽剧。马杰心中一直隐藏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呐喊,但他总是选择憋回去;00后的潘怡然是这一代年轻人的“嘴替”,总能一针见血发现职场中的种种不合理,可虽然转正一直是公司在画大饼,她外包工作一做就是几年,就像公司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电影中笑果最为强烈的胡建林记人名的桥段,则笑中带泪地描摹出当代打工人内心深处的失业恐惧……

人与螺丝钉

空降总公司后,胡建林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公司完成被命名为“广进”的裁员计划,因为“裁员”与“财源”同音。当公司经营不善,为了确保公司现金流,需要“降本增效”,裁员成为降低公司支出成本最立竿见影的手段。

裁员本身也许不是问题,但是否非裁员不可,要裁掉哪些人,如何对待那些被裁掉的人,却颇有讲究。不同的处理方法,能鲜明体现出公司对待员工的态度——是以人为本,还是只是将员工视为可以随意替代、用完即弃的螺丝钉?

影片有意将1998年时年轻的胡建林在国营工厂经历的下岗潮,与2019年时成为人力资源部领导的他参与的裁员工作进行对比。电影多少有些美化1998年时国营工厂的工作氛围——彼时的下岗潮颇为残酷,但发展效率低下、技术附加值低、产品竞争力差等是当时很多国营工厂的共同特点,而非像片中呈现的那样只有众志成城。

不过,国营工厂时代,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很强,工厂办社会,每个职工都是集体中的一员,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胡建林在国营工厂一干就是20年,虽然工厂已经转制,但工人们仍保留着国营时期互帮互助、有情有义的人情关系,职工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非无足轻重的“螺丝钉”。

胡建林对“优化”的认知与总公司完全相悖:从企业视角看,“优化”就是裁员,但胡建林认为“优化”是个好词,于是帮原本拟定被裁掉的35+技术骨干升职加薪。胡建林说:“工厂和工人,那就跟两口子过日子一样,得相互体谅,不能说工厂发展越来越好了,然后嫌工人年老色衰,始乱终弃,就是惦记那个年轻的”。

当标准件厂300号人也要被裁掉时,胡建林更是强烈反对。他与提出裁员计划的公司执行副总裁(李乃文 饰)价值观截然不同。副总裁将员工视为螺丝钉,甚至是“摩擦力”,“时代的列车开过去,总会有人在车轮子底下,增加摩擦力”。但胡建林的观点是,公司要节省支出可以从其他地方省钱,裁员的话“那是多少人的饭碗”,他的建议是“咱们可以不裁员,所有人都降一点工资,大家伙一起齐心协力,动力也上来了,产能也上来了”。副总裁则斥责胡建林的想法是“陈腐的思维”。

电影有个光明的结局,标准件厂300个员工的饭碗保住了,胡建林到厂里担任副厂长。问题是,“广进”计划此前已经裁掉5700人,他们被视为“螺丝钉”甚至“摩擦力”,如此轻而易举被公司舍弃。

电影中技术大佬原本被列入裁员名单,因为他年龄达到35岁。这自然让人联想到,不少互联网大厂裁员时总是优先裁掉35岁以上的员工。真的是35岁以上的员工能力不行吗?并不见得,他们往往积累更多经验。真相是,企业往往把员工当成可以替换的“螺丝钉”,因为年轻的新人更“耐用”、更“廉价”,打打鸡血,可以每天“996”,这对于35岁以上的职员来说就有些吃不消。并且35岁以上的职员因为工作年限、职业晋升等原因,公司需要支付更高的人力成本,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都能接受比较低的起薪。《互联网人才流动报告2020》显示,19家互联网头部企业的人才平均年龄为29.6岁,最低的平均年龄为27岁。他们曾是“人力资源”,为大厂奉献青春,35岁前是“人力资源”,35岁之后却被视为“人力成本”,成为公司发展的“摩擦力”。

这样的用人导向,短视、冷漠、无情,却颇为流行。很多打工人并非不能接受公司经营困难时的裁员,只是他们无法接受自己被裁时没有被当成“人”来尊重来对待,用完即弃,甚至赔偿金都要斗智斗勇才能拿到。

进而言之,电影中的“年会”,究竟是员工以“人”的身份,参与的一场人人身份平等、可以自由吐槽的狂欢party,还是打工人以“螺丝钉”的身份,被迫参与“情感劳动”,讨领导欢心,听公司画大饼:取决于公司以何种价值观看待与对待员工。

《年会不能停!》剧照

《年会不能停!》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对职场中的种种怪现状,进行酣畅淋漓地吐槽,准确击中当代打工人的痛点。电影给出大光明结局:在董事长“主持大局”下,集团里的坏人得到严惩,主人公们好人好报,工人保住饭碗……

但回到现实,职场环境与打工人生存处境的改善,显然不能寄望于“大人物”,而应寄望于法律——把劳动法落实到位,寄望于规则——让打工人拥有明确的制度预期。职场的“以人为本”无法单靠情怀与口号实现,法律与规则才能保障打工人的基本尊严。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幽默调侃打工人的生活,让你开心一整天|快乐|打工人|早安|灿烂|早安,打工人!今天又是离暴富更远的一天,但离发薪日更近了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生活就像我的工资,涨得慢,花得快,但我依然爱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每天起床第一句:今天也要努力赚钱,不然怎么养得起我的穷精致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上班摸鱼是门艺术,我虽不https://m.163.com/dy/article/K329VJP70553TEW9.html
1.打工人打工魂我们都是人上人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给自己打个气!最近,网络上突然又爆了一个梗“打工人”,一夜之间,管你是什么高管、码农、前台Lias、大家都https://www.meipian.cn/380yczg5
2.“加油!打工人!”哈哈哈哈哈被当代网友的自嘲语录笑疯最近又兴起新的流行词汇:打工人 经常在网上冲浪的朋友们 一定对现在流行的打工人段子不会陌生 ▼ “打工人”梗的爆火 反映当代年轻人的黑色幽默: 生活很苦,也要笑着活下去 平凡中透露着追求 屈辱中透露着坚强 虽然人在打工路上 也要不卑不亢 与其丧着被动接受现实 https://k.sina.cn/article_1986980117_766ee91501900v0bb.html
3.2025年起打工人都要爽了,笑了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发布 2025年起打工人都要爽了,笑了 德仁律师 +订阅 发布于:河北省 2024.11.15 09:31 +1 首赞 收藏 推荐视频 已经到底了 热门视频 已经到底了 https://news.sohu.com/a/826955294_121492734
4.打工人搞笑朋友圈语录大全打工人搞笑幽默说说句子大盘点1、外卖一天不来,我也不饿,要当打工人就要当最铁打的人,加油,打工人。 2、小时候我以为打工的意思背着蛇皮袋踏上绿皮火车去远方的工地, 长大后发现只要是上班都叫打工。早安,打工人! 3、晚上好,很喜欢打工人的一句话:打工赚不了几个钱,但多打几份工可以让你没时间花钱。 http://www.mnw.cn/keji/internet/2327399.html
5.打工人聊天搞笑表情包合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加油打工人打工人聊天搞笑表情包合集 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加油打工人 导读: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表情包是打工人表情包,很搞笑幽默的,大家聊天时肯定会用的到的,特别是上班族哦。 最近在朋友圈和抖音上面很火的一个词“打工人”,打工人表情包,被网友们制作成了各种搞笑有趣的表情包图片。https://www.qqtn.com/article/article_303499_1.html
6.《年会不能停!》预告大鹏白客爆梗再现打工人状态华语影片由董润年编剧并导演,应萝佳担任编剧和制片人,大鹏、白客、庄达菲领衔主演,王迅主演,孙艺洲友情出演,李乃文、欧阳奋强、童漠男、肉食动物、宋木子等特邀出演。12月29日相约影院跨年,笑到破防。 打工人一周精神状态大赏 爆笑跨年礼物解压又解气 电影《年会不能停!》讲述了打工人携手登上人生巅“疯”的爆笑故事。全新https://www.1905.com/news/20231128/1650605.shtml?fromModule=lemma_middle-info
7.加油打工人表情包,打工人表情包搞笑“网抑云”是社交网络上的新热词,有人将“网抑云”这个梗解释为:指网易云音乐,一开始开始网友都以调侃看待这件事情,慢慢的演变成了群体心理问题,代表的是一种丧文化在音乐平台的流行。 二、早安,打工人 广大年轻人对眼下无法改变现状的一种躺平式自嘲,通过各种打工人的段子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也是大家对职场压力的https://www.shangfenbao.com/news/59808.html
8.打工人梗图(泰百飞机场小组) 尸体火化|把很内向在工位都不敢工作表情包手滑发在了工作大群 (社会性死亡小组) 打工人语录(求补充) (影视综艺双一流小组) 今天上网,不小心看见这两张图,结果被笑死了 (竞境有条小组) 在厂里显得自己很有事做的小妙招 (火花四射观察室小组)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306341423/
9.打工人加班的搞笑句子80句各种加班类型的搞笑句子适合大家去使用,搞笑的句子在互联网上更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搞笑句子结合当下热门的各种梗,是年轻人追求的潮流语句,那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打工人加班的搞笑句子,欢迎查阅。 打工人加班的搞笑句子 1、听说脸大的人脾气一般都超好,因为脸大翻脸真的好辛苦的。 https://www.xuexila.com/juzii/gaoxiao/c1843474.html
10.呼兰又要封神?上演打工人脱口秀,明日爆笑开吐《吐槽大会》虽收官完结,但节目上的金句爆梗仍热度不减,网友更是直呼:这季嘉宾都“杀”疯了。尤其是“宝藏选手”呼兰,凭借风趣高级的段子,圈粉无数,让网友们意犹未尽。据悉,iQOO Neo5将跨界携手呼兰,为没有看过瘾的网友们带来“打工人脱口秀”专场,围绕话题“下班后老板发来游戏组队邀请,要不要拒绝”展开,放开https://www.cnr.cn/hnfw/hngbcj_1/20210407/t20210407_525456033.shtml
11.电影频道3.17首播《发财日记》:打工人奋斗日记电影策划北上广深是多少人的梦想。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下,多少人奔走在辛酸拼搏的背井离乡之路。这部电影,说的是底层劳动者在深圳改革大潮下起伏跌宕、笑泪参半的辗转人生。 有过外出打工经历的你,也许能透过这部电影,感受到强烈的共鸣。3月17日首播的宋小宝首部自导自演电影《发财日记》,以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为背景,讲述了东北穷小子https://www.1905.com/news/20220316/1568348.shtml?__hz=d840cc5d906c3e9c
12.笑果这群人干什么都好笑新浪科技透明的晋升机制,唾手可得的领导席位,就像香喷喷的饼,摊在了八个打工人面前,诱惑力满满。 早上十点的笑果,有人坐在办公室画饼,有人已经在公司复盘《脱口秀大会》,有人不情不愿地来到公司,开始帮财务整理发票,还有人还骑着电动车在赶往公司的路上。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2022-06-10/doc-imizmscu60767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