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会讲话。”昨天傍晚,电话那头的赵师傅一开始对记者说。不过很快,赵师傅还是打开了话匣子,聊了他最关心的虾塘,以及妻子和孩子。讲着讲着,赵师傅突然不好意思起来:“可能在病房憋太久,收不住了。”
这个赵师傅,就是那个流调轨迹感动千万网友的绍兴“打工人”。
昨天,赵师傅出院了。
“看到那篇报道被感动”
赵师傅的流动轨迹公布的那天深夜,记者曾与赵师傅通过一次电话。那一次,他说话小心翼翼,时不时咳嗽几声,急切地想要挂断电话。这一次,他讲话中气十足,透着轻松。“突然得这么个病,那时顾虑比较多。这次不一样,再隔离14天就能回家,高兴。”电话那头,传来赵师傅爽朗的笑声,“能够扳着指头等回家,那也是很快乐的事啊,那种心情你能体会吗?”
赵师傅的行动轨迹公布后,网友纷纷为这位凌晨4点出门的“打工人”打气。
“8天时间,轨迹犹如复制粘贴,周而复始,为了生计,几乎没有休息日,人生不易,冷暖自知。”
“简单的两点一线,凌晨四点的绍兴,早日康复,一定会没事的!”
“看到他的轨迹,想起了我的妈妈,为了家天天2点起床进货做生意,直到我毕业,希望这位家长早日康复!”
……
知道自己成“网红”了吗?赵师傅说:“之前朋友跟我打电话时说起过这事,没啥概念。今天出院前,护士长给我看了晚报那篇文章。网友留言我看了,讲得特别好,我被感动了。”
为什么这么久才看到报道?记者很好奇。“我不会弄手机,搞不懂的。”赵师傅笑着解释,“我的手机最大的功能就是用来联系客户。”
“我的生活确实蛮单调的,就是网上讲的‘两点一线’。”赵师傅说,虽然枯燥且辛苦,但也能让他感到满足,“我这人不太有志气,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多卖出一些水产。”
想尽快看一看虾塘
在隔离病房的30多天里,除了家人,赵师傅最想念的还是他的虾塘。
“我承包了40多亩水塘,养了不少虾。”他说,如果没有疫情,这个时候他应该在塘里收虾,然后拿到市场去卖,“特意养到年底收的,养肥了,能卖个好价钱。”
赵师傅担心,这么久没去打理,虾塘可能要荒了。“虾塘全靠我一人打理的,家人不会弄,估计虾子都在喂鸟了。”赵师傅告诉记者,他的虾塘总有白鹭等水鸟光顾,以前鸟来了,他就放鞭炮、敲铜锣,或者拿竹竿驱赶,“现在它们肯定是吃爽了。”
不打理虾塘的时候,赵师傅会骑上摩托车,赶到上虞的批发市场采购水产,然后拿到超市去卖。“每天凌晨2点起床,4点出发,6点到11点在超市卖货,11点半左右回家。”他说,这样的日子,他已持续七八年,“习惯了”。
“光看他外表,你肯定猜不出年龄,他还只有40多岁。”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病区(一)护士长吕菊梅说,赵师傅是那种闲不下来的人,好几次都在讲他的虾塘,“用土话讲,就是‘做惯了’。”
“工作再忙也要跑步”
在吕菊梅的印象里,赵师傅这人特朴实,“每次进病房,他话不多,但总不忘说‘谢谢’”。
有件事有点让她感到意外——赵师傅酷爱运动。“早上5点就起床了,然后原地跑步10-20分钟,晚上睡觉前也要跑步。”她说。
“跑步是我的爱好,我家里就装了跑步机。”赵师傅告诉记者,以前每天晚上都要上跑步机,不出汗不下机,“工作再忙也要跑,村里像我这样爱跑步的可不多。”他自豪地说。
“住进隔离病房,一下子空闲下来,倒有点不习惯了。”赵师傅说,“出身汗,再喝杯水,会舒坦许多。”
“我这人饭量大,医务人员经常给我‘开小灶’,我都有点难为情了。”赵师傅说,别人生病,可能会瘦,他倒好,变胖了。“这跟他心态好也有一定关系,他特别开朗、乐观,除了惦记他的虾塘,其他都挺好。”吕菊梅说。
想给孩子挣个“首付”
这次住院,也让赵师傅有了许多感悟。“比如,我以前性子急,有时也和家人发脾气,现在想想真没必要。”他说。
很自然地,赵师傅和记者聊起了家人——妻子在一家工厂里帮忙,儿子参加工作没多久,女儿还在读初中。家里主要的收入就靠他卖水产。
养虾、卖水产前,赵师傅开店卖过铝合金,他说:“店开了3年,钱收不进来,赔了。”
看到村里有人承包水塘养虾,收入还不错,赵师傅也学着养虾。“不好养,有赚有赔,养家还能对付。”他笑言,这次肯定是赔了,“不过没关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身体养好了,再来过。”
“作为父亲,我还想给儿子挣钱买个房,至少得拿出‘首付’。”赵师傅说,这也是他辛苦工作的动力之一。“其他都挺知足的,就这一点,我还要努力。”他说。
“苦吗?我不觉得。”赵师傅笑了笑,说。
本网站所有标注越牛新闻原创的公开信息版权均属于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前需征得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同意。转载授权:0575-88615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