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户外骑行本身从装备到路线都有着多梯度的进阶选择。无论是跳出自己的通勤路线来一场“Cityride”感触城市脉搏,还是选择骑进山野享受自然风光的疗愈,户外骑行对于参与人群、参与条件以及运动场景都有着极高的包容性。初入门租一辆共享单车可以在城市里“穷骑”一番,资深玩家也可以选择万元级别的高配装备尝试路况更复杂的长途路线,这种向上或向下都颇为广阔的探索空间让这项运动吸引着更加广泛的人群。
与此同时,国内的骑行环境也得到改善。各地政府出于疏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开始呼吁让自行车回归城市,不仅建设了更多更宽敞的自行车道,还对骑行标识和照明装置等进行改善。多地还在风景名胜区域打造了骑行友好路线,利用户外骑行的热度来发展文旅产业。伴随着市场的发展,国内的自行车产业也迎来了升级,大批国产自行车品牌以及骑行装备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迅速提升产品水准,海外的高端品牌也纷纷押注中国市场,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户外骑行分享,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意识到“诗和远方”似乎真的触手可及。吴磊和王安宇等热衷于骑行运动的明星艺人更进一步为这项运动的走热拾柴添火,很多人开始选择把骑行当作自己尝试户外运动的第一个目标。越来越多专业的户外骑行车队也抓住机会吸引感兴趣的人们参与体验,国内骑行消费市场因此前所未有地火热起来。
一项运动的火热也往往意味着它被赋予了其本身之外更多的意义和属性—一辆高配置的公路车或许不再是用于真正的骑行而是成为更多人追捧的社交货币,照片中的大好风光和迷人身材或许比爬坡时的汗水与酸痛能带来更多点赞和情绪价值。但是骑行始终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这也是它能够被人们所热爱的最根本原因—有人为奖牌骑行,有人为朋友圈骑行,但总有人只是单纯享受风追风的快乐,享受逃离庸常的生活去看到更美的风景。
户外骑行的美好是让山风灌满衣襟时的畅快呼吸,是某个转弯后突然撞见整面山坡的野杏花,是跳出平日枯燥的无数个瞬间。它或许无关码表数据或朋友圈点赞,但需要你比起平日通勤出行的时候更了解你的单车和骑行状态,才能让自己心无旁骛地沉浸其中。在开始你的骑行奇旅之前,你需要知道这些事情:
如何选择一台适合自己的车?
简单地说,一台耐力型的公路车可以适合所有新手。如果你想要在山地或复杂地形骑行,可以选一台山地、冒险或全地形车。如果你觉得车把太低有点不习惯,可以选一台综合车型。事实上,从一台公路车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很多地方会提供租车服务,你可以先去借一辆车体验一下,不必着急购置一辆昂贵的自行车。
如何调整自行车?
在开始骑行前,把车子调整到骑起来最舒适的状态。调整自己的车子对很多骑手来是一项永远没有尽头的任务,人人都需要根据个人因素以及运动目标不断地做调整。如果想要骑得更舒适,并且避免受伤,一个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最基本建议是—坐垫高度一定要合适。可以通过这个办法找到适合你的最佳高度:将你的后脚掌放在踏板上,转到最低点,这个时候腿应该是可以伸直的。这样当你用前脚掌扣上锁踏时,腿还有一些可以弯曲的空间。骑车时,肘关节也需要适当弯曲;骑行姿势下,视线中的前轮花鼓被车把挡住,就是最佳的姿势。
如何买装备?
对于一个新手来说骑行最先需要准备的是头盔、车灯和手套,此外你还可以开始置办的装备包括车锁(如果你需把车停放在公共场所)、骑行裤(冬天可以是长的紧身裤)、打底衫、骑行服、质量较好的防水外套、锁踏和骑行鞋、带胎压表盘的气筒(放在家里用)、便携气筒、便携工具组。看起来,骑自行车需要很多装备,这让它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非常昂贵的爱好。但事实上你不必追求一次性将所有装备都购置齐全甚至直接买到顶配,根据你的实际体验和需求慢慢来升级装备会是更加理智的选择。
你可以加入一个骑行俱乐部
1、骑行俱乐部往往能够给你带来更多关于骑行的知识以及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一个好的骑行团队会非常欢迎新人加入,也会在你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帮助你。不管是在骑车技术方面,还是机械方面,或是路线方面。
2、在探索一些新路线的时候,完整的骑行团队会有专门的伙伴负责掌控全局,你可以在一个更安全的状态下开始自己的探索。上路的时候要自信一点,在距离路肩一米远的地方骑车,这样你不仅可以躲开下水道盖子等障碍物,同时也可以示意其他骑手在超车时与你保持安全距离。除此之外,逆行的人和突然打开的机动车车门同样值得你的注意和警惕。
3、遵守自行车交通规则。特别是在交叉路口、环形交叉路口的时候尽量走中间,这些路口通常是其他通行者的相对危险区域。
练习一些骑行的基本技巧
比起日常骑自行车出门,户外骑行由于可能涉及到的环境路况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
1、前刹车在制动上会更有效。你要让自己习惯于轻轻捏前刹车,而不是急刹。
3、接近坡道时,持续踩踏以尽可能多地吸收动能。时不时将屁胎抬起离开坐垫,以得到休息和保持舒适的状态。
4、在骑行的时候需要补充能量。骑行有可能是连续几个小时作战,因此补充水分和能量很有必要。如果骑行时间超过90分钟,可以选择像谷物棒之类的能量小吃,并且保持每小时都吃点东西补充能量。骑自行车的人通常用水壶架带一瓶水,边骑车边取出水壶喝水需要一点练习,但是非常必要。
不要急着一次骑太久
骑自行车是一项不会承重的运动,这是骑行带来的众多好处中的一个。不会给你的关节造成很大压力。如果你想健身减肥,骑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不管做什么,如果太急太快,可能会很快感到疲累,或把自己弄伤,或是很快厌倦。如果你有想要实现的目标,可以慢慢增加自己的运动量,制定一个训练计划并遵循。还要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并重视大局,逐步改善,以达到长期的效果。
静常
“老帅比”车队成员
重度户外运动爱好者
骑行是丰富的情绪体验
静常和骑行有着很深的缘分,他的第一辆自行车是小学三年级时舅舅从日本带回来的,自那以后骑车上学便是他成长故事里的日常。而长大后的他为了给自己寻找城市中方便的通勤交通工具也购置了一辆功能齐全的公路自行车,由此开始也意外开启了他用骑行探索更广阔世界的奇妙旅程。
在他看来,骑行有着在速度和沉浸感之间微妙的平衡,人们既可以通过骑行探索比徒步更远的地方,也能够比起自驾旅行更加融入自然之中。“骑行是包含着很丰富的情绪和体验的,无论是耳边的风声、爬坡时的心跳还是爆胎时的慌张狼狈,在骑行里我会享受很多不一样的乐趣吗,会让自己得到一种舒展。”对于静常而言,骑行最大的乐趣都来自于这项运动本身,他始终相信真正热爱骑行的人在追求的是一种十分纯粹的快乐。
在他逐渐爱上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组成了“老帅比”车队。“其实出于私心我只是想和喜欢这项运动的朋友们搭个伙,我总担心自己或许不太能融入那些很专业的或者是商业化的团队里”,静常和朋友们现在每周末都会组织骑行活动,社交网络上有许多爱好者也会在流量的分配下来加入他们,“我们更多是在‘为爱发电’,带领更多感兴趣的朋友感受骑行的乐趣。”
也正是和这些“新手”的接触中,静常开始反思骑行这项运动在当下所具有的意义。“在入门之后,大家可能都会开始希望能够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开始花很多时间去思考要选什么材质的车架、要用什么样的胎或者怎么去提高自己的踏频来变得更快”,他总觉得似乎人们都更热衷于去买一辆更好的车,练出一条“铁腿”,让自己成为身边同好眼中的“高手”。“我们选择骑行原本就不是为了要成为一个怎样的车手,更多的是为了在运动当中获得放松,给生活增添乐趣”,他觉得在更进一步地深入参与骑行这项运动之前,放平心态很重要,“去享受骑行的快乐才是最初的目标”。
当然,以一个更专业的形式参与到这项运动当中也会带来更深层次的乐趣。如果只是自己和一两个好友外出骑行,可能要花更多的精力照顾彼此,因为顾虑安全问题而限制路线的长短,而和更多专业的车手组队会让你更专注于骑行本身,“尤其是解锁一个新的路线时,团队里有领航员和定速巡航员,你不需要担心任何东西,只需要全身心专注在现在的骑行上,会有人带着你该怎么走,帮你控制你的速度在多少,还有破风手帮你省力”,静常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的配合和相处也会丰富骑行的运动体验,“大家一起克服路上的障碍,结束后一起吃吃喝喝,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感情,让骑行带来更多的情绪价值。”
骑行热潮中的乱象
面对当下骑行运动在国内的热潮,静常有着自己更为冷静和理性的观点—“此时此刻很多选择这项运动的人或许并不是真的热爱,而在国内这项运动的发展还会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在他看来,骑行现在被更多人作为一个卖点和噱头,很多时候人们的关注点已经脱离了这项运动本身。“你可以很容易找到一个自称‘骑行友好’的咖啡店和景区,也会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晒自己跟新买的‘小布’合照,还能刷到很多穿着休闲鞋让骑行服把身材勒得很显眼的‘骑行博主’”,静常并不意外这些现象的出现,但是总觉得人们应该透过这些现象看到背后国内骑行运动发展还存在的局限。“比如我在之前去了很多国内热门的骑行路线,但是从公路车的运输到道路条件再到行车体验都并不是很理想;再比如我去国外了解到很多公路车的品牌都在说把高端车型卖到了中国,但是这些买家中很多人只是把车子当作了一种用于炫耀的社交货币却并没有真的去骑行;甚至很多我们看到的‘骑行博主连穿上锁鞋去骑车的能力都没有,却在借着人们对于这项运动的一些幻想带货……”,他一直在思考热潮背后骑行到底可以带给人们什么。
他想起自己曾经去观看环法的一站比赛,“看着那些专业的选手在我眼前我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像他们那样骑车,但是我也能得到和他们一样的快乐。”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对于这项运动的看法开始有了变化。而最近一次他在格鲁吉亚旅行时的见闻让他的思考有了答案—“我们在山里自驾,那是一条开车都需要八个小时的靠近雪峰的路线。我看到有一队骑手在路边的补给点,和他们聊起来发现他们把骑行就当作自己日常每周末的消遣娱乐,装备上也就是车子和锁鞋,这样很简单,但是他们非常享受这一切。”静常在这里还遇到了一对外网的网红情侣,“他们骑行周游世界,拍出很多漂亮的照片,随身带着的其实也只有两部旧手机和一部真的很破的相机。”这令他顿悟,也许回到骑行最原始的快乐,才是这项运动最具魅力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有对骑行感兴趣的朋友,我想你或许不必急着去买一辆很厉害的公路车和各种装备”,静常建议大家不要那么在意外界的因素,“哪怕是租一辆车也可以,先去来一次骑行,去体验这项运动本身是否令你着迷”,他觉得人们能从骑行中得到的快乐应该是回到最初始的状态,去享受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在这项运动中的舒展和释放,在速度与静止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节奏。
李有劲儿
热爱户外的搞笑肌肉男、CityWorkout主理人、炼爱研究所主理人
骑行是一项
门槛很低的运动
对于深耕户外运动领域的Power来说,爱上骑行几乎是“垂直入坑”的过程。“我当时第一次看到别人发布的骑行照片,瞬间觉得‘哇塞,太帅了!我要是能像他这么潇洒就好了。’”于是Power很快就行动起来借了一辆车,参加了一次短途骑行。在他看来,骑行是一种从第一次体验就能感受到魅力的运动,“看着脚下的路在一点点被自己征服,感受风吹过脸的清爽和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这让人更加平静,骑行让我找到了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节奏。”
从专业的角度分析,Power认为骑行有着在更广泛的人群中流行的潜力—“骑行门槛低,对关节友好,适合各年龄段。公路车追求速度与耐力,山地车探索自然与冒险,总有一种方式能让你找到归属感。”这项运动的包容性让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也形成了许多交流同好的社群,人们赋予了这项运动更为缤纷的人文色彩和情感联结。在Power自己创立的“CityWorkout城市运动场”俱乐部里,既有运动高手,也有刚入门的新手,“大家组队骑行时,互相鼓励的氛围特别感染人。他认为这种社交价值属性增加了骑行这项运动的吸引力,”路上等红绿灯时,常能遇到健谈的骑友,聊聊装备、路线,几句话就成了朋友。“他的俱乐部组织过多次骑行活动,成员从 “运动搭子”变成“生活挚友”。“大家会分享爬坡的痛苦、放坡的酣畅,甚至相约挑战更难的路线,这种并肩作战的情谊很珍贵。”
当然,在骑行的过程中最迷人的莫过于沉浸其中的专注,Power认为骑行在某种意义上是他心灵的一种修行。“骑行时你会进入一种‘心流’状态—专注于呼吸、踩踏、前方的道路。烦恼和焦虑仿佛被风吹散了。”他尤其强调骑行中的“延迟满足”体验,“比如爬坡时,肌肉酸痛、呼吸急促,但只要咬牙坚持,突破极限的瞬间,你会重新认识自己的潜力。”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状态下,他发觉自己反而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很多平日里难以理清的人生问题—“当你长时间在路上,离开繁杂的都市,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自由?是挑战?还是平静?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就在骑行的路上逐渐浮现。”
而迷人的自然景致在这个时候则会成为容纳身心灵舒展释放的载体,他至今最难忘的骑行经历就是在青岛环崂山线的美景中。“凌晨四点半出发,海岸线笼罩在薄雾中,像一场梦。骑到半途,太阳突然跃出海面,整片大海被点燃,山间的松林在晨光中摇曳……”他停下车子,站在原地,“那一瞬间,天地间只剩下光、风、海浪和我自己。那是我生命中最神奇的时刻。”这样的体验,让他愈发相信骑行的魅力不仅在于运动本身,更在于与自然的深度联结。“骑行让你离开繁杂的都市,真正听见内心的声音。有人在路上想清了人生方向,有人则体会到简单生活的快乐。”
在下一个转角等待
不一样的风景
如今,骑行在国内持续走热,Power认为这得益于多重因素:“一方面骑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比较容易参与进来的,另一方面骑行结合了探索未知和运动健身的双重乐趣,也满足了大家对挑战和冒险的心理需求。”他同时也认为国内骑行运动的发展反向促进了这项运动在人群中的进一步传播和流行,“现在很多城市的骑行环境越来越友好,有了专门的骑行路线,机动车和自行车一体路线,方便骑行的公共设施也越来越普及和完善,这都给骑行增加了极大的便利和安全保障。而且这几年国产自行车品牌迅速崛起,各种骑行装备品牌也纷纷出现,这些国产品牌无论从功能到设计都不输国外,在国内也形成了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给我们的运动和生活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出行,尤其在北京这样经常拥堵的城市,真的健康又方便。”
Power提到,许多骑友为避开拥堵选择通勤骑行,“在北京,骑行反而比开车更快,还能顺便锻炼。”对于骑行在国内的未来发展,他充满期待:“骑行文化正在形成,社群活动、赛事、装备创新都在推动它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或许有一天,骑行能像斯巴达勇士赛一样,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标志性运动。”
而他自己则继续将骑行作为一种和自己深度对话的方式,从身体出发到心灵深处,去探索和思考。“骑行就像人生—爬坡痛不欲生,放坡酣畅淋漓,平路让人心如止水。”Power在骑行里获得了喧嚣都市中最为难得的一份宁静和沉淀,“它让你在挑战中突破极限,在孤独中听见内心,在风景中找到平静。而这一切,只需要你跨上车座,向前踩动踏板。”正如他所说:“骑行的路没有终点,只有下一个转角等待征服的风景。”
蛰伏一冬,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伴随春意萌动苏醒,是时候开启一段全新的骑行旅途。和煦春风穿透骑行服,用飞旋的车轮丈量大地脉搏,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让心跳与春光同频。以下专属春日的骑行秘境,从江南烟雨到北国初绿,去寻找属于你的下一个目的地。
杭州
西湖
水墨画卷中的茶香骑游
三月的白堤桃粉如云,龙井村漫山茶芽滴翠,虎跑泉泡开的明前龙井正当时,这时畅游西湖自然别有一番韵味。对于很多新手而言,环湖路线的骑行是颇为轻松愉快的,经典环湖路线十余公里的路途相对较为平缓,而且有着一步一景的视觉享受—从断桥出发,沿北山街掠过孤山倒影,苏堤六桥的垂柳帘幕后,藏着雷峰塔的金顶流光。建议在清晨开启你的骑行之旅,避开景区内汹涌的人流,更可以独享如画湖景,尽情追风前行。
青岛
崂山
山海交响的半岛诗篇
四月的崂山樱花缀满盘山公路,晨雾在黄海与山峦间流淌,浪涛声与松涛声交织成天然白噪音。这里是国内目前相对热门的骑行路线,六十余公里的路程对于大部分骑行爱好者来讲算是相对适中的程度,全程坡度起伏不大,但是后半段会需要一定的爬坡技巧,但整体上可以让你既能够享受运动的乐趣又可以松弛自在地欣赏山海美景。尤其建议在清晨开启环崂山骑行之旅,一方面是可以顺利通过检查站,另一方面是可以看到绝美的海上日出。在空旷的环海公路上肆意享受着速度与海风,还能在壮丽的景色中拍到人生骑行照片,这条路线显然有着令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白河峡谷
北方山水的觉醒之旅
白河峡谷就是位于白河堡水库和密云水库之间的一条风景优美又鲜有人问津的经典线路,有人形象地比喻它为北京头顶的一条银链。这条全长300多公里的峡谷将北京风景区最为集中的三县穿在了一起,尤其白河堡水库到汤河口一线,素有“百里画廊”之称,山回水转,触目皆景,两岸的群山峻岭和脚下蜿蜒流淌的白河尽在眼前,入春后冰河解冻,白河化作碧玉飘带;延庆百里画廊野杏花铺满山坳,景色美不胜收。这里大部分路段车辆稀少,路面平整,有着适宜骑行的条件,沿途可宿营或投宿的选择也比较多。根据自身体能和时间,可安排不同线路选择。
婺源
千岛湖至婺源
骑越皖赣的春日长卷
从泛着袅袅薄烟的千岛湖到油菜花盛开的婺源,沿着“一川如画”的富春江一路往西,穿行在奇山异水之中,骑行沿途所见便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淡彩水墨画。虽然路程整体较长,但是骑行条件相对国内其他的长途路线会更加优越—千岛湖全长约140公里的环湖骑行绿道一路平坦,且有多个补给点可供休憩和饮食,让在湖光山色中的骑行体验格外轻松惬意。前往婺源的路途中虽然有些许蜿蜒山路,但是路上可以看到金黄的油菜花开遍田野,山坡上梯田状的成片的茶树也吐露新芽。骑着单车穿行在幽静美丽的山谷,还能在路过的村庄中发现古老的房屋,马头墙下晒秋架上悬满春笋与艾草,空气里浮动着徽州独有的草木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海南东线
椰风海韵的暖春乐章
事实上海南可能是国内最适宜户外骑行的省份之一,这里路况良好,高差小,又有沙滩、椰林、海风陪伴,陵水、博鳌、兴隆、三亚和五指山这些城市更是以各自不同的景色与风情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骑行者们。刚刚度过寒冬的你不妨去享受一下裹着22℃的温柔的浪花,在热带植物的旺盛绿意间焕新自己,享受无边的浪漫和自由。
桂林
阳朔
喀斯特峰林间的踏青巡游
春日的阳朔流动着令人愉悦的色彩,迷人的油菜花田、蜿蜒的遇龙河以及如诗如画的古镇兴坪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水彩画。沿遇龙河骑行,一路上眼前皆是青山环抱,绿水绕庄,田畴井然,阡陌如织,田园牧歌式的景致令人沉醉期间。奇特的山溶地貌与春日盛放的花海交错出别样的浪漫,不妨在疲倦时放慢行进的节奏,哼一首歌等日落,在万丈霞光中去感知春日的盛大与美妙。
Peak Performance
拼色防风夹克
这款彩壳外套采用2.5层HIPE®技术面料,防水防风,透气舒适。风帽可兼容骑行、攀登等各种运动头盔,正面口袋可增强通风效果。
Columbia
黑色储水袋双肩背包
内置带饮水管出口的水袋仓,方便在骑行时补给液体。前置魔术贴设计口袋,方便取物。透气的网眼背板和肩带,便于快速蒸发汗液。侧面两个带弹力调节绳的网布口袋,可以灵活放置更多物品。
Garmin
专业骑行码表
在户外骑行中,佳明Edge 540可以帮助骑行者了解身体对高温或高海拔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在需要补给或补水时设置骑行通知。电池续航能力在重度使用下可达26小时,陪伴骑行者尽情享受户外骑行时光。
Oakley
粉红色Velo Kato
骑行护目镜
无框球面镜片具有坚固轻盈和视野清晰的特点,亲水防滑橡胶材质镜腿可以防止汗液附着,全面提升佩戴抓合力。
Fjällräven
黑色骑行衬衫
全新推出的Hoja系列骑行系列,在瑞典语里是“单纯为了乐趣而骑行”的意思。骑行衬衫夹克采用轻量HC-LITE面料,具备速干、防风、防水特性。后背大拉链口袋在骑行时也能轻松取物,下摆和袖口处均配有3M反光条,确保夜间骑行安全。
lululemon
渐变色Back to Life
运动水壶
采用真空夹层设计,双层结构,有助减少冷凝水珠。搭配防漏瓶盖,在骑行时也能单手便利开合瓶盖,不易洒漏。外层粉末涂层增加摩擦力,即使遇汗也不易滑落。
策划、编辑-Sara Y、Alex Xi
新媒体编辑-锦鲤
文字-尤尼科、Alex Xi
摄影-will@YIHU image
形象-焦淼
化妆、发型-雪薇
模特-吕森绪@风沐模特
灯光-陈阳、大明
服装统筹-Amy、迪莎
人物统筹-小佳
图片-受访者提供、斯基
单品图-品牌提供、斯基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