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的“书”谁都看不懂,凭什么能卖万

几百册古书和卷轴铺天盖地,巨大的书页悬挂在天花板上。

而当我细细察看书上的内容,却发现里面没有一个认识的文字。

自1988年问世以来,《天书》第一次在上海展出。33年后的今天,它的四周依然围满了迷茫的观众,用眼神彼此试探:“你看懂了吗?”

这本无人能懂的书,一直深受海内外的热捧,应邀在世界各地展览,几乎是中国当代艺术中被讨论最多的作品。

今年2月,甚至有一枚被命名为“徐冰天书号”的火箭在中国发射。火箭外部印满了《天书》中的假文字,让人联想到神秘的外星文明。

虽然发射以失败告终,但《天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言而喻:何止是“世界级”,简直就是“太空级”的了。

在国际艺术界,徐冰始终是中国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各种大奖拿到手软,还是首位获得美国创造性人才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华人。

拍卖会上,他的作品总会成为众人争抢的对象。《新英文书法》《鸟飞了》都曾拍出1000万以上的高价。

最近,他的个展《徐冰的语言》正在浦东美术馆举办。

我见到他时,他正在给观众做导览,穿着一身黑衣,戴着标志性的黑色圆框眼镜,微卷的头发花白了大半,讲话慢条斯理,有种儒雅温吞的书卷气。

在美术馆里走了一小时后,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自嘲道:“大家都觉得烦了吧,‘这人怎么那么多作品啊!’”

而他更爱自嘲的,其实是自己的艺术家身份。创作了连自己都看不懂的《天书》后,他一举成名,却总是说,“不要太把艺术当回事儿。”

让徐冰一炮而红的《天书》,完全起源于一个偶然而疯狂的念头。

当时的徐冰还在中央美术学院读研,有天胡思乱想,突然决定要做“一本谁都读不懂的书”。

因为这个想法,他激动了好几个月,整日泡在图书馆里翻阅古籍,跟着《康熙字典》研究汉字的构字规律。

中国通用字总共只有3000多个,徐冰却造出了了4000多个不存在的“假字”。

但徐冰却很享受这个过程。《天书》制作得越精美,产生的荒诞感就越强。“大家会觉得,这么漂亮的书一定告诉了我重要的内容,但其实它什么也读不出。”

80年代首次展出时,《天书》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批评它是“鬼打墙”。很多知识分子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老教授、老编辑来过很多次,就为了强迫症似的找出哪怕一两个真的字。

有意思的是,当这件作品来到国外,它又收获了另一种视角的反馈。

当《天书》在美国一所大学展出时,“日本留学生以为这是韩国文字,韩国留学生以为是日本文字,美国学生以为这是真的中国字,中国的留学生以为是古代文字。”

“在大家都无法解读的伪文字面前,所有的人都变得平等了,因为大家都看不懂。”

《天书》出名后,很多人开始用高深的理论剖析和解读徐冰的假文字,其中最常提到的就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徐冰不懂什么是“解构”。因为说的人太多了,他决定把这个理论搞清楚,“否则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但他至今还是没能把德里达的书从头到尾读完过,他觉得这些学说绕来绕去的,“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弄得有点复杂了”。

2. 从口香糖包装纸,到《告白气球》

如果说《天书》无人能懂,那么徐冰的另一代表作《地书》,则是谁都可以读的书。

有一天,徐冰看到口香糖包装纸上的几个小图,简简单单就表达出了“请将用过的胶状物扔在垃圾桶中”的意思。他突然想到:“既然只用这几个标识就可以说一个简单的事情,那么用众多标识一定可以讲一个长篇的故事出来。”

从那时起,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标识和符号。那是网络表情才刚刚兴起的年代,素材远不如现在的emoji这样丰富。经过7年的推敲和调整,这本书才得以完成。

《地书》出版后,令徐冰颇为得意的有两件成果。

一是这本书大约已经有了10个国家的版本,而在任何地方出版都不用翻译;二是它很受孩子的喜欢,“大人看时要琢磨,而孩子一看就明白。”

“我喜欢它的概念,它是超越地域界限、超越文化等级的。只要你参与当代生活,就可以读这个书。”

随着标识符号的迭代,《地书》也在不断更新。这次的展览上,徐冰特意介绍了他和周杰伦合作的《告白气球》。

每句歌词都匹配了对应的表情,让年轻一代的观众一下子来了兴趣。

从谁都读不懂的《天书》,到谁都可以读的《地书》,徐冰一直有着“普天同文”的理想,他希望自己的艺术不拒绝任何阶层的人。

“事实上,这两本书截然不同,却又有共同之处:不管你讲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否接受过教育,它们平等地对待世上的每一个人。”

3. 两种文化,一种文字

徐冰并非天生的当代艺术家。

他的父亲是北大历史系主任,母亲在北大图书馆学系任教,徐冰从小就接受着很传统的教育。

小时候他学画画,最喜欢的画家是法国的米勒和中国的古元:都和农民有关。在徐冰下乡期间,他也经常给当地的村民画肖像。

有一次他把画拿给老农看,没想到对方很生气,“他嫌我把他的脸画了这么多黑道道。我解释这是艺术,他说什么是艺术,便更生气,恨不得要打我。”

从那时起,徐冰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是把艺术和表现艺术技巧放在首位,还是把所表现的对象放在首位?

也许也是这段时期的人生经历,让他更希望自己的作品是亲切的。

大学考入中央美院后,徐冰学习的是版画专业,后来又留校教授素描。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创作了《天书》,他可能并不会打开当代艺术的大门。

1990年,徐冰应邀前往美国。刚来到异国他乡,他的语言水平还很差,“就像思维已经是成人,但表达能力却停留在幼儿,发生了错位。”

生活在两种语言的夹缝中,让他想到对英文也做一些实验,最好是能将中英文结合在一起,但一直苦于找不到方法。

有一天,他走在曼哈顿的街道上,看到了一个独特的酒吧招牌,上面的英文不是从左到右横着排列的,而是打破了常规结构,将字母写成一堆。

这种书写形式,给了他创作《英文方块字》的灵感。

他将英文的26个字母,进行了一些外观和笔画风格的变化,使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中国的汉字书法。

作品在美国首次展出时,因为深感当代艺术和普通人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徐冰特意设置了“书法教室”,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参与进来。

教室中摆满了课桌椅、黑板、毛笔和练字本等教具,观众入场后,可以按照字帖“教材”学习神秘的中国书法。而最终,他们会发现写的其实正是自己的文字:英文。

书法教室欢迎每个人走进去尝试。“最后他们会发现,这是我自己可以读的文字啊,就会有特别惊喜的体验。”

书法教室先后在世界上四五十个地方展示过,所到之处,总有意料之外的反响。

不少学校向徐冰购买《英文方块字书法入门》的教科书,希望开这门课,拓展孩子的思维;很多机构找到徐冰,希望他为他们公司题字。

甚至还有一个东南亚老板,在公司面试新员工时,会用英文方块字给应聘者出考题,从而判断这个人的思维是否活跃、有没有幽默感。

徐冰很喜欢自己的作品能在美术馆之外有实用价值,而不是小圈子里的游戏。

1999年,为了庆祝千禧年的到来,徐冰受纽约MoMA之邀,制作了以英文方块字书写的条幅:“Art for the People(艺术为人民)”。作品大约有4层楼高,挂在博物馆门外,吸引了很多人驻足。

徐冰从不讳言在中国的成长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这句似乎有些过时的宣传口号,在他看来,却塑造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

“‘艺术为人民’是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理念,这一理念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都是有价值的。”

4. 用垃圾做凤凰,用监控拍电影

2008年,徐冰接受了母校中央美院的邀请,回到中国出任副院长一职。他的创作也渐渐从文字语言的实验转移到了其它形式。

《凤凰》是他回国后的第一个作品。

当时的中国正高速发展,光鲜的现代化建筑与建筑工人简陋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之间的反差,让他深受震撼。因此萌生了灵感:运用建筑垃圾、工人的生活用品等,创造一对巨大的“凤凰”。

“凤凰”的每一块材料都被劳动者的手触碰过,它们虽然伤痕累累,却自带尊严。

同样观照社会现实的作品还有《蜻蜓之眼》。他搜集了大量监控视频,串联剪辑成一部81分钟的电影。

这部被称为“影史上没有过的电影”,全程无摄影师和演员参与,所有素材来自无处不在的监控录像。

《蜻蜓之眼》和《凤凰》在观念上一脉相承。在现实世界,建筑垃圾会被清理,影像垃圾会被删除。而徐冰注意到了这些我们从未多看一眼的人和物,将普通人的故事组合起来,形成了可以引人思考的作品。

在徐冰身上,我们很少会看到高高在上的批判和说教。他为每一个普通人创作,也欢迎我们进入他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他的作品。

在他导览的过程中,美术馆里有很多游客正在和展品合影打卡,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许多人观展的必备流程。我问徐冰怎么看待这种现象,他无所谓地笑了笑。

“当代艺术变得越来越复杂,负担越来越重。如果有的人要从我的作品中获得打卡的特殊环境和娱乐性的东西,我觉得也挺好的啊。”

THE END
0.为什么看书看不进去?讲不出具体的内容,至少能讲个框架,然后每一个分类下讲了什么,好像目录般列举出来,速看的时候至少能做到这一点,然后往后看的时候,后面的内容会让自己对前面不理解的内容加深刻。 所以,要先接受这一点,接受自己的笨拙,然后用勤奋来补。 然后计算一下看一章所花的时间,这样对整本书需要花的时间有个概念,才能让自己心平气和去做。 既然急不来,那就不要急了。 慢慢来,比较快。https://www.jianshu.com/p/d9ace3f438b2
1.一堆比B站还刺激的网站!看不进去书,但很想提升自我,有什么有趣高效且实用的方式? 当然有! 作为宝藏成长博主,每天除了看书,花最多时间就是看网站,吸取灵感,收集素材。 好的网站,能让我们在享受冲浪乐趣的同时,提升眼界,扩充知识,还能成为社交聚会上的话题王者。 所以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我最常用的40个真正「免费、稀缺、实用」的超全网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203/12/48307592_1006971626.shtml
2.看书老是看不进去是什么原因啊有问必答问题描述:(男 , 23岁)看书老是看不进去是什么原因啊 医生回答(1) 张佳荣 免费咨询 医师 灵秀镇华山村卫生室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看书老是看不进去可能与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兴趣缺乏等因素引起的。意见建议:建议,很可能是你对所看的书没有太大兴趣,或是内心并不在乎看书的结果。你可以想想你平时做https://mip.club.xywy.com/mip/20150824/26518834.htm
3.现在我快要考试了,可是看书却一点也看不进去,怎么办才病情分析:您好,这个时候心气虚、心阴虚,因此心的虚火上炎,导致神不守舍,所以,可以服用天王补心丹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18926432.htm
4.知乎高赞回复合集,句句道出生活的真相有种说法,看你想不想留在一个公司,只要看看你的同事们的生活,如果他们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就可以离开了。 9. 是不是一个人越成熟就越难爱上一个人? 不是越成熟越难爱上一个人,是越成熟,越能分辨那是不是爱。 10. 苦难有什么价值? 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 http://phc.gzu.edu.cn/2022/0321/c9481a166724/page.htm
5.王淦昌:隐姓埋名17年之后这么多年来,我们这个团队始终记住王老的话,坚持自力更生,可以说连每一个螺丝钉都是自己的。这也是“863计划”的核心,就是要推动原始创新,不能老是跟在美国后面。现在,我们激光聚变的研究已经处在点火前夕。 “王老头”不是“书呆子” 高渊:你父亲对你们5个兄弟姐妹管得多吗? https://www.icppcc.cn/newsDetail_1021860
6.掌握书架整理法,让你的书不再闲置,爱上阅读买了很多书,突然又不想看,看的时候看不进去就置灰了。 就这样,慢慢的书多了,不想看的书更多了,书架的灰也更多了。 当你再一次想要看书的时候,先别买书了,用下面的方法,整理书架,找到“尘封”且有用需要的书。 这个方法就是李源老是《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中提及的书架整理法。这个方法让我从书架里找出https://www.jianshu.com/p/1848d60e1364
7.看不进书怎么办有问必答看不进书怎么办性别:女 年龄:16岁全部症状:晚上回家精力充沛,但是看一会儿书就不想看了,然后就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干的干坐这,最后没办法只好去睡觉了 发病时间及原因:2周前 治疗情况:没有去过医院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刘继文 心理诊所 免费咨询 清水微澜心理工作室 问题分析:现在好多孩子https://3g.club.xywy.com/wenda/10900772.htm
8.五个方法破解读书读不快、读不进去的问题(如何阅读)书评即便是不从事新媒体写作,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能够帮助自己快速阅读书籍,开阔视野,提升见识。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书是《如何阅读:一个已被证实的低投入高回报的学习方法》,书中有大量的阅读技巧可供选择,搭配书中的练习,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2022年阅读的第33本书一、如何破解阅读时读不快、读不进去的问题?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749910/
9.孩子看书看不进去怎么办孩子看书看不进去是很普遍的现象,家长要克服焦虑情绪,慢慢教导。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天生不喜欢看书,家长要多培养孩子的看书习惯,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孩子看书看不进去怎么办 1.了解原因 了解孩子为什么读不进去书。了解具体情况和原因,大部分都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压力造成的。只是父母感情不和造http://www.zgkyw.com/xuexi/7953.html
10.一直看不进去书,注意力不集中,记性差!要怎么办?这么年轻的情况下,如果存在集中力比较差的话,建议患者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每天坚持学习,看看症状https://www.yilianmeiti.com/question/493139.html
11.心理知识在所有人都愉快交流的时候,你不小心说了一句很不得体的话导致冷场。 当以上这样的“事件”发生时,尽管看起来可能是些小事,人们的第一反应仍然是产生较强烈的尴尬心理,或者潜意识里认为别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这些事情虽然都很小,但往往会让人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深深地影响我们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并可能持久地决定我https://jxjyxy.zj-art.com/wdx/a/20171022/20.shtml
12.读书读不进去读不懂读得太慢读完就忘怎么办?曾经多次在公众号聊过这个话题,但依旧还是有很多读者会问关于读书的各种问题,比如读不进去怎么办、读不懂怎么办、读得太慢怎么办、读完就忘怎么办? 读书的确是成长中性价比最高的事情,因为它符合这么几个特征:投入低、收益大、可持续。一本书才几十块,但带来的能力和认知的提升不可估量,很多人就因为一本书就https://blog.csdn.net/Pineforvip/article/details/128621164
13.看胡耀邦如何读书党史频道曾长期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在粉碎“四人帮”后曾感慨万千地对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去许多人年龄大了不想读书,也读不进去。只有很少数老干部觉悟到文化程度低了不行,下苦功读书,有很大长进。这样的人中,第一个就得算胡耀邦。他读的书真不少,很有见解。诗词歌赋也都能来几首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7/1208/c85037-29693854.html
14.知道读书很重要,但真的看不进怎么办?如果你还是学生,那么请听我讲:你不好好练书的话,将来生活有你好受的,你找不到好的工作,只能去https://www.mafengwo.cn/wenda/detail-21026798-21073934.html
15.关于谚语故事的成语(通用12篇)燕王把那卫人召来问道:“你在棘刺上刻猴用的是什么工具?”卫人说:“用的是刻刀。”燕王说:“我一时看不到你刻的小猴,想先看一看你的刻刀。”卫人说:“请君王稍等一下,我到住处取来便是。”燕王和在场的人等了约一个时辰,还不见那卫人回来。燕王派侍者去找。侍者回来后说道:“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http://www.unjs.com/z/80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