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最适合行走的城市,来一场irdwalk

最近,社交媒体上流行这样一句话:“最省钱的旅游方式是抬头。”

不用人挤人,只要抬头,就能立刻开始一场轻松的旅行。你可以观云、观星、观树、观蝶或观鸟,城市里的每个角落、一草一木,都可能藏着一个微观世界。尤其是观鸟,这种博物兴趣已经在中国城市青年中成为了一种潮流。

微博上的观鸟超话,累计帖子有6.1万个,阅读量达到了4.1亿次。在年轻人聚集的小红书上,观鸟标签的浏览量也超过1.1亿次。为了获得更好的自然环境,一些年轻人从CBD搬到郊外,从北方移居西南地区,这里是中国鸟类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很多城市都在开展观鸟节和观鸟活动,大小公园里常常能看到拿着望远镜盯着树梢、滩涂、天空的观鸟爱好者。

成都,是最适合观鸟的城市之一。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中国有鸟类1445种,而成都占比接近40%,不少鸟都是只有在四川和西南地区才能看到的特有鸟种。这里的观鸟活动也非常活跃,无论你想观赏猛禽、林鸟还是水鸟,在成都都可以找到观鸟队伍。近年来,随着观鸟人数的增长,在成都被发现的鸟类种数也在不断增加。

生活在这座公园城市,成都人对鸟类的热爱由来已久。杜甫在成都草堂闲居时,就写下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名句。而今天徘徊在浣花溪边、龙泉山上观鸟的年轻人,不仅仅继承着中国古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有着广泛深远的志趣。

观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没有一个儿童不曾被鸟类吸引,天空飞过的野鸟、路上啄米的麻雀、街边小贩兜售的小鸡小鸭,都很容易让人类沦陷。但年纪稍长,人们多半会忘了观鸟这件事,直到它成为一个智识活动和审美活动,重新进入他们的生命。

作为一项现代休闲运动的观鸟,发源于18世纪的英国,那时人们开始提倡,不要为了打猎、食欲、标本搜集、鸟蛋搜集等欲望去猎杀鸟类,应该从科学、审美、生态保护的角度去观赏和研究鸟类。这项运动流行到中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冷门、小众的爱好。人们对于观鸟群体的印象,似乎就是那些扛着长枪短炮噼里啪啦按快门的退休大爷。

直到最近10年,国内的观鸟群体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开始刷新人们对这个爱好的认知。他们大多都是对观鸟怀抱兴趣的业余爱好者,也有不少开始将观鸟作为职业或半职业,甚至有很多学龄阶段但手法娴熟的儿童观鸟者。在成都百花潭,我们参加了成都“乡野走廊”项目的观鸟培训课程,前来学习观鸟的小学生,有不少都是半个“观鸟大神”。

阳阳和他的“观鸟搭子”正在拍鸟。(图/受访者提供)

从第一次接触观鸟时算起,小学三年级的阳阳已经有两年多的观鸟经验。打开相机里拍的鸟图,阳阳依次熟练地介绍里面每一种鸟的名字和特性。虽然只有8岁,但是他的观鸟量已经达到270多种,其中不乏一些珍稀鸟类和猛禽,“我之前还在龙泉山看过雀鹰打架,它们在天空中用爪子互相攻击对方”。

雀鹰。(图/闪电)

阳阳的观鸟爱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妈妈刘畅的影响。刘畅是成都一家自然科普教育机构“乡野走廊”的工作人员,观鸟培训是他们的重要项目。有一次,刘畅早上6点收到消息说浣花溪有须浮鸥,便赶紧叫上阳阳驱车前往。两人在浣花溪看到了来成都歇脚的须浮鸥,一个小时后,须浮鸥便飞走了。

斑头鸺鹠。(图/阳阳)

乡野走廊见证了成都观鸟的发展。据负责人蒋志友介绍,在乡野走廊刚成立的2016年,全年大概只有100人参加他们的观鸟活动,到了2017年,参加的人数上升到几百人,到了2018年之后,每年都有上千人参加乡野走廊的观鸟活动。截至目前,仅仅是乡野走廊一个自然教育机构,已有超过4万人次参加观鸟活动。

从2021年开始,乡野走廊还在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的指导下开展“以鸟之名,探索成都”项目,每周在成都的公园、农田、湿地、河流、林地等地方进行鸟类调查,目前已有志愿者超过100人,大多是25—40岁的年轻人。据乡野走廊的志愿者介绍,他们定期通过周末自然班、自然科学营、观鸟比赛等活动,给青少年提供动植物学、博物学、天文地理学的培训,其中有不少十多岁的少年,观鸟数量已经超过了500种。

除了百花潭和浣花溪,年轻观鸟者最爱去的观鸟地点还有龙泉山。如果说前者是菜鸟选手必去,后者就是“大神”的修炼地。从2020年起,成都猛禽研究小组在龙泉山发起猛禽监测项目,每逢春季迁徙期、秋季迁徙期都组织定点观鸟活动。在这个海拔1000多米的山头上,经常能看见成群的鹰、鵟、隼、雕等猛禽形成横向的“鹰河”和上下盘旋的“鹰柱”。

成都龙泉山迁徙猛禽监测点,志愿者们正在观察天空飞过的猛禽。(图/饭粒)

在龙泉山,志愿者们除了亲力亲为地监测和记录,也不时组织中小学生参与猛禽监测。他们之中的熟练者,只需目测和用望远镜看一看飞行姿态和羽色,就大概知道高空上芝麻点大小的鸟是雀鹰、红隼或凤头蜂鹰,对猛禽空中追逐打架已经司空见惯,也目睹过白肩雕、草原雕、乌雕、蛇雕等多种大型猛禽过境龙泉山的壮阔画面。一位还在上小学低年级的志愿者已经可以为团队记录猛禽数据,他的观鸟记录超过了200种。

在龙泉山迁徙猛禽监测点,志愿者们面向北方而坐,等待秋迁猛禽从北方南下。当猛禽越过山头时,他们纷纷举起望远镜和相机,为迁徙猛禽留下影像记录、时间、数量等信息。(图/鸮奉)

2021年4月,龙泉山迁徙猛禽记录累计达到了10000只。同年4月,王威、杨小农、关翔宇、蒋志友、王惠、朱磊等多位志愿者及专家,根据龙泉山监测数据和对四川境内已知靴隼雕记录的整理,在《动物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靴隼雕在中国的分布及羽色多态现象》。这是观鸟爱好者促进学术研究的又一案例。

今年3月31日,四川省暨成都市第42届“爱鸟周”发布了《成都鸟类名录2023版》,截至2023年3月,成都境内分布有鸟类566种,约占全国总数的39.17%,约占四川省总数的74.77%。而龙泉山的志愿者们为成都增加了三种鸟类新记录——短趾雕、白头鹞和白腹隼雕,这是它们飞过成都时首次被记录到。

迁徙飞过龙泉山的短趾雕。(图/FK)

事实上,观鸟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公众科学活动,世界各地的观鸟者主动将观鸟信息、照片、数据等上传到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eBird App、奥杜邦学会等观鸟平台和机构,为全球的鸟类学家和生态学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

在成都,观鸟为何能够成为一种潮流?在10月中旬的天府书展上,公众号“行李”主编黄菊与成都自然保护组织“乡野走廊”调查员豆哥为读者解答了这个问题。

在10月的天府书展上,新周刊邀请黄菊、豆哥为观众解读成都的地理环境与观鸟文化。

首先是因为成都的山,在中国的大城市之中,没有第二座城市能够拥有如此丰富和奇绝的山脉。黄菊曾经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在上海读书,长期在北京工作,9年前决定离开北京时,希望去一个如果古人来到今天也会觉得环境依然很好的城市,于是便来了成都。

“对我而言,成都是一个山下的城市,它位于中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界处,你在这里不仅能够享受到非常便利的现代生活,而且往前一步就能进入西部真正的群山里边。我们以前每次从北京飞成都,都会选择飞机上靠右边窗户的位置,这样当你落地之前,就可以从窗外看到成都的一系列雪山。”

成都平原镶嵌在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之间,平均海拔接近第三阶梯,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公园。观鸟专家豆哥指出,成都周围的群山从海拔数百米到数千米都有,拥有很多特有的植被,农田植被、城市公园、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带、高山冰川积雪带等,为生活在不同生态环境的鸟类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

水与山同样重要。成都平原的水资源非常丰富,超过700平方公里的水域滋养了无数的鱼类和微生物,为鸟类提供了绝佳的食物来源。黄菊提到,成都与其他水乡城市不同的是,岷江经都江堰分流后,多条支流呈扇形漫延,覆盖了成都大部分地区,沿着这些河流往上走,都会走到都江堰。而成都河流的毛细血管,还会渗入到乡村,很多人家的门口会有小渠直通河边。

在这幅“千里江山图”上,成都修建了全球最长的绿道体系——天府绿道,把成都平原上的江河、溪流、湖泊、公园、森林、乡村、田园等不同的生态系统串联了起来。根据规划,这条绿道全长将达到16920公里,目前总里程已超过6500公里。全部建成后,天府绿道将包括“一轴、两山、三环、七道”,联结岷江水系和沱江水系,西至都江堰,北至德阳,南至眉山,向东跨过龙泉山,沿沱江直抵资阳市,将“万水千山纵横”的成都连接成一个步行、骑行可逛完的公园城市。

天府绿道总体规划。(图/人民网)

成都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居住形态叫“川西林盘”,状如绿岛式公园,分布在成都西部的广袤田野上。黄菊形容说:“我们可以把成都想象成一个海洋,如果在飞机上看,就会看到这片海洋上漂浮着一个又一个绿色的小岛,小岛中间有人家,周围种了很多树,还有鱼塘或小河穿过,更外面则是大片稻田,各个小岛之间有道路相连。从飞机上俯瞰下来,这幅画面特别诗意。”

川西林盘示意图。(图/成都发布)

川西林盘就像是一个微缩版的公园城市,有村舍、树林、灌木、稻田、种植业、水系等,给鸟类、昆虫提供了丰富而隐秘的环境。这里的鸟类生态在成都极具代表性,既是农耕时代成都生态的写照,也是公园城市时代成都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正如豆哥在川西林盘做鸟调时所看到的场景:

“水稻田表面上看没什么特别,但走近一点安静等待观察,你就可能发现董鸡正在水稻田里繁殖。到水稻收割前,董鸡的宝宝也差不多成熟了,这时我们就会看到结束了繁殖期的董鸡父母带着小鸡们在稻田边上溜达。等水稻收割完毕,它们就会迁徙到别的地方,可能会到更温暖的南方去越冬。

“有些农田还会在夏天种上莲藕,等到秋天收割、荷叶枯萎时,飞往南方过冬的鸻鹬和雁鸭就会把这里当成觅食和休息的地方,待上一整个冬天。所以,它们的繁殖期和我们种植业的时间是相当吻合的,这是在成都能观察到的很有趣的物候现象。”

水田里的董鸡。(图/Koshy Koshy/WIKI)

即便是在成都的市区,也仍然保留着比较丰富的灌木丛和树丛,池塘生长着茂密的荷花、芦苇、水草等水生植物,加上成都夜雨甚多,气候潮湿,万物容易生长,为各种林鸟和水鸟提供了丰富的生境。很多成都人还会特意在自家阳台、花园开辟一块种果、种树的区域,不为收成,只为能一窥偷食树果的鸟类身影。这样一来,不需要去多么原生态的野外,宅在家里,就能找到自然,观赏鸟类。

因此,成都观鸟活动得以快速地发展起来,不仅仅是因为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数百种鸟类,更重要的是,欣赏自然是成都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合一”的儒家生活观和“道法自然”的道家生态观,早已融入了这座城市的山水之中,成为了成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浣花溪公园的北红尾鸲。这是成都常见的冬候鸟。(图/豆哥)

人类天生渴望大自然,但随着年纪增长而失去对自然的好奇,或由于各种客观条件制约而缺乏接触自然的机会,人们会与自然越来越疏远,由此造成了身心的紊乱,这被称之为“自然缺失症”。观鸟这件事,治愈了许多人的“自然缺失症”。

而公园城市成都,无疑是中国最不缺乏自然的城市之一,也不缺乏欣赏自然的城市文化。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成都成为了中国观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水上的鸻鹬。(图/豆哥)

1916年,珍·鲍尔德斯顿(Jane C. Balderston)来到成都,三年后与华西协合大学教授戴谦和(Daniel SheetsDye)结婚,取中文名为戴珍。他们以华西坝校园内的家为中心,在方圆十余公里的区域内,仔细观察和记录所见到的鸟类,留下了一本《1916—1949四川成都观鸟札记》。这是中国大陆最早的现代观鸟记录之一,他们总共记录了103种鸟类的居留状况、出现时间、相对数量等信息,为成都的生态史、生活史研究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到了今天,不仅是成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一股观鸟浪潮。上海市民观鸟大赛、南京“震旦杯”观鸟大赛、深圳福田青少年观鸟竞赛、粤港澳三地观鸟大赛……遍地开花的观鸟活动意味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鸟类对于城市宜居度的重要性。

相比于壁球、飞盘等人造色彩浓重的新中产运动,观鸟这类既讲究技巧又一定程度上得靠运气的博物类爱好,似乎更符合成都人随遇而安的性子。

“就像前几天,刚好是秋天猛禽由北往南迁徙的高峰期,整个成都市区上空就有上千只猛禽飞过。和以前对比就会明显感觉到,人们对于猛禽迁徙这件事的关注度提升了不少。”乡野走廊的谢忠良告诉我们,“观鸟志愿者会把自己的观鸟热情传递出去,告诉其他人这些鸟类在哪里,有多少只,有什么特性。在成都,这种观鸟活动也能得到相关单位的支持。”

在成都龙泉山监测猛禽的志愿者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因观鸟而结识,志愿投入到公益活动中。(图/Luke)

成都这些年在城市发展中,正在有意识地把自然还给城市,建设一个对鸟类友好的城市。

2016年,成都的地铁七号线施工时,施工方曾经因沿线道路上的一个盆栽里有棕头鸦雀未孵化的鸟蛋,在咨询了鸟类专家后,暂缓该区域的施工进度,给棕头鸦雀四天的孵化时间,待其孵化后再挪动盆栽,最终并未干扰这窝小鸟的繁殖生长。

2022年年末到2023年年初,成都市对中心市区的部分河道进行清理淤泥的施工作业。而为了保护鸟类栖息的环境,在不影响通航和泄洪的前提下,施工方结合鸟类专家建议,保留了部分河道和岛屿。近几年,沿着锦江水系观鸟,人们会发现鹭鸟、水鸲、鹡鸰等亲水鸟类的数量明显增加,而像青头潜鸭、三趾鸥这类极危鸟类也偶有出现。

成都的环城生态区建成时,部分骑行廊道安装了极为通透的玻璃护栏。在投入使用后,不少观鸟志愿者和爱好者发现,附近常常出现因判断失误而撞上玻璃身亡的鸟类。了解相关情况后,天府绿道管理方邀请鸟类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在玻璃上贴上标识以增加辨识度,防止鸟撞事件发生。

每年,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还会主办“爱鸟周”,每年公布成都鸟种新纪录,并联合成都观鸟会、西南山地、乡野走廊等机构,为观鸟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官方资料——《成都鸟类名录》《成都观鸟指南》《成都野生动物救护指南》等,在中国城市中开了先河。

一座真正具有人文关怀的城市,它所滋养的一定不只是人类这个单一的主体。成都被称为“第四城”,原因除了常常被称道的经济发展和休闲生活特色,成都人的生态观也很重要。他们认为,那些与人为邻的生物在大城市里,也应该拥有高质量生存和生活的权利。

“我们希望让更多青少年和亲子家庭体会到自然之美,让年轻人了解自然、理解自然,从而热爱和尊重自然,这样在面对人与自然的利益冲突时,我们能够作出正确的、有远见的决策。”乡野走廊的志愿者告诉我们。

去成都走一走,来一场与鸟同行的Birdwalk(观鸟漫步),人们将会对这个城市的自然之美有更深入的了解。无须到太远的野外,在老成都的百花潭和浣花溪,就能看到白鹭飞翔、苍鹭满树、翠鸟捕鱼的画面,红尾水鸲、白顶溪鸲、北红尾鸲、宝兴歌鸫等雀形目小鸟更是随处可见。

杜甫说成都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城市,1300多年过去了,杜甫当时所听到的鸟鸣声,今天依然还能听见。

1. 成都职业观鸟人:观鸟十年 见证城市记录鸟种不断更新,市井,封面新闻

2.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重庆大学

3. 鸟撞玻璃:鸟类保护与公众科学实践,韩懿、吕昀斐、李彬彬

4. 这波寒潮结束后,居然是成都各大公园观鸟的好时机,成都商报

5. 成都地铁施工为一窝雏鸟推迟4天工期,成都商报

6. 成都启动河道清淤作业,为满足鸟类栖息将保留部分河道岛屿,红星新闻

7. 成都百年观鸟,西南山地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

大型资管巨头正传递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是时候为美联储停止加息、开启降息布局了。这将减缓中国货币政策的外部压力,减缓中美利差倒挂趋势,助力北向资金回流,并维稳人民币汇率

THE END
0.“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友好城市怎么建?意见为孩子补上骑行空间 李金晨是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二所所长、儿童友好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执行主任,同时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父亲。让他感触颇深的是,大量12岁以下的儿童有骑行的需求,但目前城市中缺乏孩子骑车的地方。 他说,周末时,北京回龙观至上地的自行车专用路比较空荡,相对安全。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https://news.sina.com.cn/o/2022-12-30/doc-imxymmtq9314252.shtml
1.中国非典型骑行城市,到底藏了多少秘密?大多数人熟悉的滨江骑行止步于夷陵长江大桥的灯火,却少有人继续向西深入至葛洲坝船闸后的老工业区。这条长约12公里的路线,前半段是典型的城市景观——三峡游客中心的现代建筑群与万达广场的繁华商圈形成鲜明对比;但当车轮碾过镇川门残存的青石板路,锈迹斑斑的龙门吊和上世纪80年代的苏式厂房突然闯入视野。建议在黄昏http://h5.ifeng.com/c/vivo/v002Era3XNbinXM--MLZeB1cj7qq0ZeBdbR7HJHBRnRakxWw__
2.听·见│“Cityride”成新潮,城市如何更友好?|骑行|行者|友好型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城市正在通过打造“骑行友好型城市”来解决上述问题。去年,江苏无锡编制完成了自行车友好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今年,山东淄博按照专业骑行场地设计建起一座免费骑行公园——孝妇河骑行公园;不久前,海南万宁市在王府井国际免税港建起一座涵盖骑手便利存车、免费茶饮、修车工具、休息区等服务的骑行友好驿站http://k.sina.com.cn/article_5675440730_152485a5a02001rl9g.html
3.运动新风尚生活新方式中国作为自行车大国,有着坚实的骑行人群基础。随着健康理念的转变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自行车的功能性、专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带动了骑行配套装备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西安城市自行车道建设日益完善,人们的运动健身意识不断增强,更多人加入骑行队伍。骑行成为大众认识城市的“新窗口”,延伸了大家的生活休闲圈。http://sn.people.com.cn/n2/2025/0102/c186331-41095717.html
4.◇决策参考报告202301◇综述:多方位着手,推动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1.新时代呼唤儿童友好城市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事业研究室副主任顾严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助理研究员纪竞垚撰文指出,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构建儿童友好环境,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不断为现代化注入新鲜血液,为民族复兴培育时代新人。 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301/t20230111_471620.htm
5.世界十大自行车友好城市:杭州今年排名第七近日,全球自行车指数出炉,这个指数根据六项指标对全球90个城市进行了排名,看看哪些城市对骑自行车的人最友好,分别是:天气、自行车使用量、犯罪与安全、基础设施、共享单车、骑行意识与活动。 因为自行车道等高质量的自行车基础设施,以及包括大量可骑行天数在内的天气条件,欧洲的城市位居自行车友好型城市榜首。 https://www.yoojia.com/ask/19-11526545106809976263.html
6.北京的商业有种独特的“味道”?透过这27个案例读懂北京商业!|和桥在消费持续回暖的同时,北京商业版图不断迎新,2023年上半年北京地区多家商场接连亮相,有面向年轻潮人群体的THE BOX朝外、在商场内打造北京东部唯一大型儿童主题街区童梦街的惠多港购物中心、回天地区首个夜经济样本主题街区首开LONG街、目前体量最大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五棵松万达广场,各个项目多点开花,各具特色。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7713741.html
7.用🚴解锁城市你会选择哪?骑行热力图上大半个中国都亮了当我们把这些轨迹在中国地图上勾勒出来,几乎覆盖了大半版图。在骑行App上可以明显看到,近期整体骑行轨迹呈现东多西少的趋势。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成为骑行最热门区域。 从具体城市来看,上海、北京、杭州、苏州、成都成为轨迹数量排名前五的城市,在上海黄浦江畔、北京长安街、杭州西湖堤岸、苏州太湖湖畔、成都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6053054552375892995
8.深圳罗湖益田假日广场2024年6月29开业,助力罗湖打造成世界级地标商圈与此同时,项目也将持续发力益田最擅长的运营,探路更加细致周到的精细化服务,打造儿童友好、社群友好、长者友好、宠物友好、骑行友好的假日温暖服务,从细节处给广大客群极致的服务体验,代言城市商业服务全新标准,让商业充满温度,成为 “第三空间”。 作为体验式商业的领航者,益田旅游商业凭借着对消费趋势的前瞻性把握和http://news.winshang.com/html/071/8198.html
9.《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发布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9月22日,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922绿色出行平台及美团联合召开的“2022年绿色出行与共享骑行发布会”上,《2022年绿色出行城市工具书》和《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以下简称《骑行报告》)发布。《骑行报告》显示,共享单车中长距离骑行需求显著增https://www.ccn.com.cn/Content/2022/09-26/0909577426.html
10.小伙骑行10万公里打卡全国333座城市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小伙骑行10万公里打卡全国333座城市 34岁的胡豪在苏州从事健身训练相关的工作。2018年,他开始骑着自行车、带着中国地图环游全国http://zx.sina.cn/push/2023-08-12/detail-imzfxpat7865659.d.html
11.全球最让人心动的小城市,就它们了港口黄金海岸圣塞巴斯蒂安还是人均米其林星级餐厅最多的城市,当然,除了美食与文化,这座城市亦是一个创业者的天堂,这里落户了许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圣塞巴斯蒂安市内拥有长达 77 公里的自行车道,这是一条可以通往法国巴约讷(Bayonne )的全长 240 公里的自行车友好路线的一部分。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N8R5JRC0525AA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