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旨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全面系统、真实客观地呈现不同规模城市的共享单车/电单车出行特征。研究团队包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和滴滴青桔的高级经理等。报告重点关注疫情中、后的骑行特征规律演变,以及全过程骑行的便捷性与规范化等问题。同时,报告还关注“轨道+共享骑行”的服务效能,以促进轨道客流提升。报告的数据样本由美团转变为滴滴青桔,监测时段也由往年变为当年。
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二三年九月声明我们力争通过大数据分析,全面系统、真实客观地呈现不同规模城市的共享单车/电单车出行特征。但因数据时空覆盖、计算方法设定等原因,相关指标值可能存在偏差,所载全部内容仅供参考。地方管理、企业运营等方面调整对部分共享骑行特征规律影响显著,依靠指标值观测不一定完全呈现客观事实,还需要全方位、多角度持续深入的细致研究。未来期待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挖掘共享单车/电单车的数据价值,产出更多有影响力的学术观点与政策建议,持续提高我国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共享骑行环境贡献积极力量。赵一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康浩高级工程师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智能交通与交通模型所所长殷广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总工程师王森工程师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伍速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助理白颖工程师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刘洋滴滴青桔副总经理张凌波助理工程师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殷骏滴滴青桔公共事务部负责人刘渝首席科学家滴滴出行数据科学部研究团队领衔专家课题负责付凌峰梁昌征田欣妹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郭玥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工程师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助理工程师凌泊天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助理工程师戴彦欣研究团队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剧佳滴滴青桔公共事务部高级经理吴克寒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高级工程师付瑶滴滴青桔公共事务部高级经理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智能交通与交通模型所副所长李薇澜滴滴出行数据科学部数据科学家目录2壹研究基础31.研究背景2.城市选取473.指标定义4.数据说明9贰活力骑行121.活跃用户单次骑行距离2.活跃用户单次骑行时长143.活跃用户夜间骑行占比17叁轨道骑行191.轨道周边平均骑行距离2.高峰轨道周边骑行占比目录25肆减碳骑行271.活跃用户人均年减碳量2.活跃车辆车均年减碳量29伍效率骑行311.共享骑行首次入栏占比2.高峰时段平均骑行车速33陆专题研究共享骑行助力经济复苏—淄博为例壹研究基础2021、2022连续2年共享骑行报告发布以来,引发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与积极讨论,研究成果得到大量转载引用,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了决策科学化水平。2023年报告延续年度监测目标,在上一年研究内容基础上,结合样本数据变化、行业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导向等,对部分观测指标进行了优化调整,重点聚焦民生需求导向下的共享骑行服务与治理水平提升,以期为政策制定、城市治理、行业发展、学术研究提供更为丰富实证参考。2023年报告还存在两方面变化。一是,数据样本由美团转变为滴滴青桔,实现不同公司间分析结果相互验证。其次,数据监测时段由往年变为当年(利用2023年数据),以观察疫情中、疫情后的骑行特征变化。 重点关注疫情中、后的骑行特征规律演变疫情期间,由于避免聚集等原因,共享骑行对其它出行方式呈现一定替代作用,“点对点”中长距离出行功能得到加强,疫情后,社会恢复正常运转,共享骑行特征规律如何演变?在促进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是新时期研究共享骑行在城市公共客运体系中功能定位、规模总量、设施配套等方面的重要支撑。 持续关注“轨道+共享骑行”的服务效能轨道发展从“重规模”走向“重效益”阶段,客流强度达标(≥0.7万人次/公里)成为城市轨道建设审批的前提,如何更好发挥“轨道+共享骑行”出行的服务效能,有针对性地促进轨道客流提升,需要重视和强化。 突出关注全过程骑行的便捷性与规范化通过电子围栏规范管理共享单车停放秩序,成为各城市常态化手段。但由于停放点位布局不合理、空间不足、定位精度误差等原因,导致共享骑行存在停车难、锁车难等问题,降低了共享骑行“门到门”出行服务优势,在规范停放秩序的前提下,匹配出行需求导向下停车设施与管理措施的改善提升,提升全过程出行体验与便捷性,是当下共享骑行治理工作的侧重点。1研究背景本报告以36个全国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32个数据样本充足、置信度高的城市进行具体分析。其中,共享单车样本城市21个,包含超大城市6个、特大城市9个、I型大城市5个、II型大城市1个;共享电单车样本城市24个,包含超大城市3个、特大城市10个、I型大城市8个、II型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相比较2022年报告所列城市,本年报告共享单车城市减少了5个,分别是长春市、海口市、长沙市、南宁市、南昌市;共享电单车城市增加了6个,分别是武汉市、杭州市、郑州市、济南市、福州市、拉萨市。2城市选取超大城市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中等城市共享单车 上海市 西安市 太原市 兰州市运营城市 北京市 哈尔滨市(8个) 深圳市广州市共享电单车 重庆市 青岛市 南宁市 呼和浩特市 拉萨市运营城市 长沙市 贵阳市 银川市(11个) 大连市 宁波市南昌市共享单车/ 成都市 武汉市 石家庄市共享电单车 天津市 杭州市 厦门市共同运营城市 南京市 合肥市(13个) 沈阳市 福州市济南市郑州市昆明市注:城市规模分类依据自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图1-1共享单车/电单车订单数据选取城市《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从活力骑行、轨道骑行、减碳骑行和效率骑行四个方面,建立了9项骑行指标,并通过城市间横向比较、时间轴追踪对比、与其它指标交叉分析等方式,揭示出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出行特征与规律。轨道骑行5高峰轨道周边骑行占比★4轨道周边平均骑行距离1活跃用户单次骑行距离活力骑行2活跃用户单次骑行时长3活跃用户夜间骑行占比相比2022年报告,2023年报告进行了指标优化调整。在轨道骑行方面,新增高峰轨道周边骑行占比指标,突出“共享骑行+轨道”在服务通勤出行上效能差异;在效率骑行方面,新增共享骑行首次入栏占比指标,反映车辆停放秩序特征,加强对全过程骑行便捷性的关注。效率骑行8共享骑行首次入栏占比★7活跃车辆车均年减碳量9高峰时段平均骑行车速减碳骑行6活跃用户人均年减碳量图1-22023年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指标(说明:★为新增指标)活力骑行活跃用户单次骑行距离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活跃用户,单次骑行距离:侧面反映出共享单车/电单车的日常使用目的,对共享骑行的功能定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活跃用户单次骑行时长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活跃用户,单次骑行时长:侧面反映出共享单车/电单车的日常使用目的,对共享骑行的功能定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活跃用户夜间骑行占比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订单中,22:00至次日6:00的骑行订单量所占比重:侧面反映出共享单车/电单车在填补夜间公共交通服务空档和丰富城市夜间经济活力的作用。轨道骑行高峰轨道周边骑行占比共享单车/电单车在每日早晚高峰时段,轨道出入口周边100米订单量与城市运营范围内全部订单量的比值:衡量各城市“轨道+共享骑行”出行模式在服务通勤出行上使用强度、紧密程度的测度指标,对评估共享骑行对轨道客流贡献程度有重要参考意义。轨道周边平均骑行距离共享单车/电单车活跃用户,在轨道出入口周边100米周累计订单量的平均骑行距离:识别各城市“轨道+共享骑行”出行模式的重点服务圈层,对扩展轨道交通覆盖、改善轨道周边地区慢行设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减碳骑行活跃用户人均年减碳量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活跃用户,人均每年碳减排量:从使用者角度出发,考虑共享骑行替代机动化出行方式所带来的碳减排量。人均碳减排可以是衡量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居民采用共享骑行的比例越高,累计骑行距离越长,相应人均碳减排就越多。活跃车辆车均年减碳量共享单车活跃车辆,车均每年碳减排量:从车辆角度出发,考虑共享骑行车辆替代机动化出行工具所带来的碳减排量。车辆被使用次数越多,累计被骑行距离越长,相应车均碳减排就越多,该指标对推动城市达成“双碳目标”,调控车辆投放有一定参考意义。效率骑行共享骑行首次入栏占比共享单车/电单车活跃用户,工作日骑行终点首次可以锁车停入电子围栏的订单占比:反映共享骑行停放秩序、便捷程度等情况,对合理规划电子围栏停放点位、引导用户规范停放、完善城市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与管理措施方面具有参考意义。高峰时段平均骑行车速共享单车/电单车活跃用户,周累计早高峰期间(7:30~8:30)平均骑行车速:反映共享单车/电单车高峰期间的骑行效率与便捷程度,对改进城市骑行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报告所用数据为滴滴青桔提供的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订单记录数据,订单时间为2023年6月和7月每月第一周,累计2周。(2)数据处理活跃用户活跃用户指在数据时间范围内有出行记录的用户。活跃车辆活跃车辆指在数据时间范围内有订单记录的车辆。单次订单出行时间单次订单出行时间指在订单记录中所标记的借车点时间和还车点时间的时间差。单次订单出行距离单次订单出行距离指根据订单记录中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所计算的曼哈顿距离。曼哈顿距离在本研究中指两点之间的线段在平面投影坐标轴上的长度之和。高峰骑行时段高峰骑行时段定义为早7:00~9:00和晚17:00~19:00共计4小时范围。夜间骑行时段夜间骑行时段定义为22:00至次日6:00。轨道站点周边骑行轨道站点周边骑行指单次订单出行起讫点一端在轨道出入口周边100米范围内的出行记录。贰活力骑行单车单次骑行平均距离1.5公里,对比2021年保持相对稳定,仅个别城市呈现小幅变化•I型大城市的共享单车日均骑行距离相对最短,为1.4公里,小于其他规模城市;•沈阳、合肥、昆明等3城市日均骑行距离变化较为明显,分别增长106米、下降127米和117米。电单车单次骑行平均距离2.3公里,对比2021年普遍下降•I型大城市下降更显著,平均距离减少187米,约是特大、II型大城市下降幅度的5.2倍;•石家庄、厦门、宁波等3个城市下降最为突出,分别减少628米、436米、325米。共享单车骑行距离相对稳定,电单车骑行距离普遍下降1.82023平均值均为1.5北成上天深广沈京都海津圳州阳市市市市市市市哈尔滨市昆明市济西郑南安州市市市1.56特大城市杭南武太石厦福合州京汉原家门州肥市市市市庄市市市1.42超大城市市1.40Ⅰ型大城市兰州市1.70Ⅱ型大城市1.6日均骑行距离/公里1.41.2 10.80.60.40.2 0图2-1主要城市共享单车活跃用户单次骑行距离 33平均值均为2.3天重成沈昆济大青长南武杭郑石贵南合南福宁厦呼银拉津庆都阳明南连岛沙京汉州州家阳宁肥昌州波门和川萨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庄市市市市市市市浩市市市特2.312.24超大城市特大城市2.12Ⅰ型大城市市.7522.54Ⅱ型大城市中等城市 2022.5日均骑行距离/公里 21.5 10.5 0图2-2主要城市共享电单车活跃用户单次骑行距离表2-1主要城市共享单车活跃用户单次骑行距离变化(单位:公里)城市分类研究城
发现报告是苏州互方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专业研报平台。平台全面覆盖宏观策略、行业分析、公司研究、财报、招股书、定制报告等内容。通过前沿的技术和便捷的产品体验,为金融从业人员、投资者、市场运营等提供信息获取和整合的专业服务。